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农垦绿色食品产业链对策①

2013-04-20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黄建辉

中国商论 2013年31期
关键词:农垦绿色食品产业链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黄建辉

广东省农垦总局 蔡杰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垦集团)农业生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加工能力强,但好的产能并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其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生产的主要产品为橡胶、白糖、剑麻等,这类产品附加值不高,单位利润低;二是部分品牌较好、利润率较高的绿色食品,如茶叶、粮食、水果等,却因为在销售渠道话语权不够,使得产业链条上利润率最高的销售渠道未能掌握在自身手中,无法做大、做强。因此,广垦集团提出要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生产出附加值更大的绿色食品,并最终构建可自己掌控的基于产供销一体化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战略规划。

绿色食品产业链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该规划的可行性,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SWOT分析成为必然,以便为该战略规划制定更合适的发展策略。

1 广东农垦绿色食品产业链战略规划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1.1 拥有强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广垦集团是农业部两大直属企业之一,现直辖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5个二级农垦集团、46家国有农场,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建有8家境外工厂和3个种植基地。拥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3个、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5个、全国南亚热带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个、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5个、农业部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1个。

1.1.2 作为国家生产队和农业部直属国有企业,易获消费者信任

广垦集团与广东省农垦总局(简称广垦总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是农业部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广垦总局为正厅级事业单位,辖广东湛江农垦局、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工商学院)两个副厅级单位,下设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5个农垦局。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国家队”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的农垦系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

1.1.3 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

广垦集团拥有农工商学院、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等高等科研院校及机构。农工商学院在校生跨入国家特大型职业技术学院行列,开设有食品加工技术(绿色食品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在农产品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下设有广东农垦现代南亚热带农业良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广东农垦测土配方施肥指导中心、综合功能实验室等,2009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单位,2010年,被授予南亚热作健康种苗科技示范基地。

1.1.4 拥有雄厚的农产品检测技术

农工商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是全省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目前,农工商学院与广东农垦科技中心共建800平方米的广东农垦农产品检测中心,该中心重点承担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以增强广垦集团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辐射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园区。

1.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1.2.1 营销系统有待完善

农垦集团自身也有品牌较好、利润率较高的绿色及有机食品,却因为流通和渠道建设落后,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产业链条上利润率最高的流通渠道和销售终端未能掌握在自身手中,无法做大,因此,现有营销体系将会制约集团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战略规划的实现。

1.2.2 缺乏农业品牌经营与运作

广东农垦不缺乏优质的品牌产品,集团拥有“三叶”牌菠萝罐头、“蜂泉”牌白砂糖两个中国名牌产品,“红江”牌红江橙、“雄鸥”牌蒸青绿茶两个中国名牌农产品,“雄鸥”牌蒸青绿茶一个有机食品,“三环”牌白砂糖等六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太阳”牌剑麻纤维等九个广东省名牌产品。但这些品牌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推广和传播,在全国竞争力有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市场营销时代已经过去,好的农产品同样也需要品牌化营销。

1.2.3 主要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产品少

广东农垦农产品产量高、质量优质,但主要产品如橡胶、白糖等初级农产品。发达国家农产品采收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100%[1],但上述初级农产品几乎没有精深加工处理,食品链条短,因此,产品附加值低,急需转型升级,研发及种植更多可带来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

1.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3.1 政策助推绿色食品发展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重点任务之一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提出,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2011年3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指出,在“十二五”内,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要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提升品牌公信力和竞争力[3]。上述政策的实施会大大促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

1.3.2 消费绿色农产品已成为消费者共同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每年保持8%左右的增长,居民收入也大幅增加,从而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而消费需求增长是绿色食品产量快速上升的核心。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公众对食物要求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转变。再加上目前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因此,越来越重视绿色农产品。

1.3.3 团餐行业高速成长正拉动绿色食品需求

团餐是以团体为单位消费、以满足整体性服务为主的餐饮服务形态,其主要体现在为各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关、医院等提供工作餐。目前,团餐行业正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其发展需要以安全的食材为前提,特别是中小学营养餐等,更指定定点绿色食品蔬菜供应基地为其食材供应商。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更深入的认识和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更多团餐会选择绿色食品。

1.3.4 冷链及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和应用,促进绿色食品流通

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配送自动化、冷链运输智能化、冷链追溯全程化。信息化技术在冷链物流中得到广泛应用,RFID、条码技术等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着我国包括反季节果蔬等在内的高价值绿色农产品冷链流通的迅速兴起。

1.4 威胁(Threats)分析

1.4.1 绿色食品行业标准与质量检测标准的执行任重而道远

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包括绿色食品在内的食品安全的信心,也对食品质量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沟油、三聚氰胺、肯德基苏丹红,雀巢“婴儿米粉”、瘦肉精等事件,充分暴露了不同部门之间质量标准不同、监管不力等问题。因此,食品标准及食品质量检测标准上的不统一困扰着生产者、执法者和消费者,从而影响了绿色食品发展。

1.4.2 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接受需经历一个过程

除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社会化程度较高外,中国整体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不足。消费者的农产品绿色食品理念仍非常淡薄,消费者实际对绿色食品认可度并不是很高。据调查,绿色食品的市场价格比普通产品平均高出19.8%[4]。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属于价格敏感型,高价格的绿色食品影响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

1.4.3 绿色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

在国际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借此构筑起非关税的“绿色壁垒”,限制或禁止国外商品进入,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我国大部分蔬菜及瓜果进不了日本,牛肉进不了欧盟,猪肉、牛肉、苹果等也进不了美国[5]。而要冲破该层保护墙,使得农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很关键一个问题是必须使农产品更“绿”。同时,在国内,消费者也越来越“挑剔”,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对产品质量等要求日益提高,这将大大增加绿色食品生产成本。

2 广东农垦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策略

广东农垦绿色食品产业链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外部机遇,同时,避开劣势及威胁,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为依托,辐射带动各农场,构建上规模、有品牌、科技含量高、标准化生产和追溯的农产品加工及营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为此,建议采用如下“五化”发展策略。

2.1 产业纵向集成化

可采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营销网络”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另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订单与直供(配送)相对应,以更好地实现农超(校、企)对接。

2.2 产品定位专业化

从区域的特色资源出发,找准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优质菠萝、龙眼、荔枝、香蕉、火龙果及北运菜等热带、南亚热带特色经济作物及引进和繁殖推广国外优良品种。发挥土地、区位、关联产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鸡、鸭等养殖业,使之成为一个统一和谐的循环经济生态链。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全省南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

2.3 产业链运作规模化

整合产业资源,实现生产规模化、初级深加工规模化、配送规模化。稳步推进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总量规模,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立足区域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大型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基地。

2.4 产业链运作体系标准化

要达到四个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化,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标准化,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标准化,包装、标签与储运标准化。健全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探索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进生产档案、产品编码、包装标识标准化;推行电子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监管网络,把好生产源头关。

2.5 营销品牌化

品牌意味着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6],特别是以质量安全为主打的绿色食品,品牌更显重要。广垦绿色食品产业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营销品牌化,着眼于创建以农垦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为基础的农垦销售渠道体系,以便控制产业链最下游零售终端。持续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建设,挖掘企业和产品文化内涵,增强绿色食品品牌底蕴,着力提高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力。

3 结语

为解决广农垦集团目前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及销售渠道话语权不大的两个问题,本文立足农垦,采用SWOT法分析了广垦绿色食品产业链自身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了产业纵向集成化、产品定位化、产业链运作规模化、产业链运作体系标准化,以及营销品牌化的发展策略,以便为广垦集团构建一体化绿色食品产业链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1] 罗丽娟,郝换换,张旭,张月辰.河北省果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

[2] 广东农业厅.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EB/OL].[2012-8-7].http://www.gdagri.gov.cn/nyxw/zhyw/201208/t20120807_197130.html.

[3] 刘伟榕.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11(9).

[4] 王运浩.我国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近期发展成效与推进路径[J].农业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2).

猜你喜欢

农垦绿色食品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