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地区2001—2010年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13-04-19冯珊珊王安萍翟惠虹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4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期组大肠癌

杨 博,冯珊珊,杨 婧,王安萍,刘 欣,王 景,翟惠虹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肠癌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跃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仅次于肺、胃、肝癌;同时,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趋势也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如结肠癌患者比例上升、发病年龄上升、发病存在地区差异等,部分地区(香港、广州等)的变化情况已经接近于西方国家[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617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旨在探讨宁夏地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1—2010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617例,其中男357例,女260例;年龄16~90岁,中位61岁;结肠癌患者503例,直肠癌患者114例。

1.2方法回顾性分析617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年为一时间段分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EpiData 3.02软件录入数据,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

1.4质量控制录入数据前对相关病历资料进行研读、分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专业性。EpiData软件具备录入核查功能,且可以与SPSS软件、Excel软件轻松转换,有效避免了数据转换过程中错误的发生,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2 结果

2.1收治情况2001—2002年我院共收治大肠癌患者98例,2003—2004年为107例,2005—2006年为63例,2007—2008年为142例,2009—2010年为207例,10年间大肠癌收治率增加了111.2%,年平均增长率为9.3%(见图1)。

2.2性别617例大肠癌患者中男357例,女260例,男女发病比为1.37∶1;其中2001—2002年男59例,女39例,2003—2004年男69例,女38例,2005—2006年男45例,女18例,2007—2008年男81例,女61例,2009—2010年男103例,女104例。男女发病比以2005—2006年段为拐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见图2)。

图1 2001—2010年大肠癌收治情况(n=617)

图2 2001—2010年大肠癌患者男女发病比(n=617)

2.3发病年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44岁、45~59岁和≥60岁3组[4]。≤44岁组中,2001—2002年为14例(14.3%),2003—2004年为21例(19.6%),2005—2006年为6例(9.5%),2007—2008年为20例(14.1%),2009—2010年为24例(11.6%);45~59岁组中,2001—2002年为40例(40.8%),2003—2004年为31例(29.0%),2005—2006年为22例(34.9%),2007—2008年为38例(26.8%),2009—2010年为69例(33.3%);≥60岁组中,2001—2002年为44例(44.9%),2003—2004年为55例(51.4%),2005—2006年为35例(55.6%),2007—2008年为84例(59.2%),2009—2010年为114例(55.1%)。大肠癌患者以≥60岁者居多(见图3)。

2.4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半结肠组、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5]。右半结肠组中,2001—2002年为16例(16.3%),2003—2004年为39例(36.4%),2005—2006年为27例(42.9%),2007—2008年为65例(45.8%),2009—2010年为108例(52.2%);左半结肠中,2001—2002年为17例(17.3%),2003—2004年为28例(26.2%),2005—2006年为35例(55.6%),2007—2008年为70例(49.3%),2009—2010年为98例(47.3%);直肠组中,2001—2002年为65例(66.4%),2003—2004年为40例(37.4%),2005—2006年为1例(1.6%),2007—2008年为7例(4.9%),2009—2010年为1例(0.5%)。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锐减趋势(见图4)。

图3 不同年龄组大肠癌患者分布情况(n=617)

图4 不同病变部位大肠癌患者分布情况(n=617)

2.5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低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高分化腺癌组、黏液腺癌组及其他组。低分化腺癌组中,2001—2002年为13例(13.3%),2003—2004年为12例(11.2%),2005—2006年为4例(6.3%),2007—2008年为15例(10.6%),2009—2010年为11例(5.3%);中分化腺癌组中,2001—2002年为60例(61.2%),2003—2004年为69例(64.5%),2005—2006年为36例(57.1%),2007—2008年为62例(43.7%),2009—2010年为88例(42.5%);高分化腺癌组中,2001—2002年为16例(16.3%),2003—2004年为14例(13.1%),2005—2006年为19例(30.2%),2007—2008年为44例(31.0%),2009—2010年为70例(33.8%);黏液腺癌中,2001—2002年为6例(6.1%),2003—2004年为9例(8.4%),2005—2006年为2例(3.2%),2007—2008年为20例(14.1%),2009—2010年为32例(15.5%);其他组中,2001—2002年为3例(3.1%),2003—2004年为3例(2.8%),2005—2006年为2例(3.2%),2007—2008年为1例(0.7%),2009—2010年为6例(2.9%)。大肠癌患者以中分化腺癌者居多(见图5)。

2.6Dukes分期根据Dukes分期,将患者分为A期组、B期组、C期组及D期组。A期组中,2001—2002年为27例(27.6%),2003—2004年为24例(22.4%),2005—2006年为8例(12.7%),2007—2008年为14例(10.0%),2009—2010年为18例(8.6%);B期组中,2001—2002年为43例(43.9%),2003—2004年为40例(37.4%),2005—2006年为23例(36.5%),2007—2008年为53例(37.9%),2009—2010年为83例(39.7%);C期组中,2001—2002年为16例(16.3%),2003—2004年为20例(18.7%),2005—2006年为18例(28.6%),2007—2008年为42例(30.0%),2009—2010年为48例(23.0%);D期组中,2001—2002年为12例(12.2%),2003—2004年为23例(21.5%),2005—2006年为14例(22.2%),2007—2008年为31例(22.1%),2009—2010年为60例(28.7%)。大肠癌患者中以Dukes分期B期者居多(见图6)。

图5 不同病理类型大肠癌患者分布情况(n=617)

Figure5Distribution of inpatient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different histological types

图6 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患者分布情况(n=617)

Figure6Distribution of inpatient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different Dukes stages

3 讨论

大肠癌是世界第3大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第2位[6]。20世纪80年代,亚洲是大肠癌低发区,但随着时间推移,亚洲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01—2010年大肠癌收治率增加了111.2%,年平均增长率为9.3%。虽然收治率不等同于发病率,但可从侧面反映大肠癌的发病率,提示宁夏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与亚洲总体趋势基本一致。Quinn等[7]报道,英国大肠癌发病率自1971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年平均有35 000例新发大肠癌病例。宁夏地区地处中国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与近年该地区大肠癌发病率升高有关。

在世界范围内,2002年男性大肠癌发病率为20.1/10万,女性为14.6/10万,男女发病比为1.2∶1[8]。国内李明等[9]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共10 201例大肠癌患者的文献资料,发现大肠癌的男女发病比从1980年的1.50∶1下降到1990年的1.26∶1,女性患者比例有所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男女发病比为1.37∶1,且以2005—2006年为拐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即女性大肠癌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Kuriki等[10]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日本女性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分别是1975年的2.9倍和1.3倍,2005年女性结肠癌患者例数是1975年的7.5倍,预计至2020年将升至10.5倍。研究表明,女性激素可能是使女性大肠癌患者患病比例明显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激素可以影响胆固醇代谢,进而影响胆酸的产生,最终导致大肠癌[9]。

年龄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近年研究表明,我国大肠癌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正逐渐增加,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48岁上升到90年代的55岁,已接近高发地区的发病年龄;青年大癌患者比例下降,老年大肠癌患者比例上升[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大肠癌患者以≥60岁者居多,青年患者比例有所减少,与文献报道一致[13]。有研究表明,大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后大肠癌发病风险轻度上升,50岁时则明显上升,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其相对危险度增加2倍,这可能与中国老龄化社会程度加深,50岁以上人群数量增加有关[12]。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右半结肠癌在所有大肠癌中所占比例升高了4.3%,大肠癌发病部位逐渐右移成为近年来大肠癌流行趋势[9,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呈锐减趋势,与Matanoski等[14]报道的美国和Takada等[15]报道的日本大肠癌发病部位有右移趋势一致,提示临床工作中对可疑患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左、右半结肠和直肠具有不同的胚胎起源、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功能,致使其发病易患性存在差异(右半结肠好发微卫星的不稳定,而左半结肠癌多发生p53基因突变),这可能是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增加、直肠癌发病率减少及大肠癌发病部位右移的根本原因[16-17]。

我国大肠癌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但其所占比例从以前的79.3%下降到现在的67.7%,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则从以前的9.3%上升到现在的19.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大肠癌患者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且多为中分化腺癌。Stewart等[18]报道,美国大肠癌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且以中分化腺癌最多,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有研究指出,黏液腺癌好发于右半结肠,且多为青年大肠癌患者,其可能原因为:虽然青年大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下降,但发病患者的绝对数却在增加,且右半结肠癌患者发病率及绝对数均呈上升趋势[19-20]。

大肠癌Dukes分期决定了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以B期居多,大多数患者属中晚期,与Tripkovic等[21]研究结果一致。Green等[22]报道,1995—2003年,英国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基本保持稳定;Xu等[11]研究结果则显示,中国广东省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中A期患者所占比例上升,D期患者所占比例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1)右半结肠癌临床分期一般多属晚期,而本组中右半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宁夏地处中国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肠癌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和癌症二级预防工作的开展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人群保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11,19,23]。

综上所述,宁夏地区2001—2010年女性大肠癌患者发病率有所升高,患者以≥60岁者居多,结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上升,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下降,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为主,且多为中晚期患者。但本研究仅收集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未进行多中心联合的大样本调查,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代表性有限。临床工作中,应对本地区高危人群或低位病灶患者充分开展全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误诊;重视病理检查,以提高诊断率,为治疗提供依据;加强本地区大肠癌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及癌症二级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人群保健意识[24],实现大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Zhang S,Cai SR.Colorectal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study in China[J].Chin-Germ J Clin Oncol,2003,2(2):72-75.

2赖少清,鞠凤环,王贵齐,等.2004~2008年704例大肠癌临床流行特征[J].中国肿瘤,2010,19(2):111-113.

3夏玉亭,刘民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2):109-112.

4老年周报.人类年龄划分又有新标准[J].民俗研究,2001,17(3):26.

5Strul H,Kariv R,Leshno M,et al.The prevalence rate and anatomic loca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detected by colonoscopy in average-risk individuals aged 40-80 years[J].Am J Gastroenterol,2006 ,101(2):255-262.

6Peto J.Cancer epidemiology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next decade[J].Nature,2001,411(6835):390-395.

7Quinn MJ.Cancer trends in United States——a view from Europe[J].J Natl Cancer Inst,2003,95(17):1258-1261.

8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 [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9李明,顾晋.中国结直肠癌20年来发病模式的变化趋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3):214-217.

10Kuriki K,Tajima K.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 preventive strategy in Japan[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06,7(3):495-501.

11Xu AG,Yu ZJ,Jiang B,et al.Colorectal canc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a demographic and anatomic surve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8):960-965.

12万德森.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1,22(7):549-551.

13Goh KL,Quek KF,Yeo GT,et al.Colorectal cancer in Asians:a demographic and anatomic survey in Malaysia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oscop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2(9):859-864.

14Matanoski G,Tao XG,Almon L,et al.Demographics and tumor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can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1998—2001[J].Cancer,2006,107(5 Suppl):1112-1120.

15Takada H,Ohsawa T,Iwamoto S,et al.Changing site distribu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Japan[J].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49-1254.

16Distler P,Holt PR.Are right- and left-sided colon neoplasms distinct tumors?[J].Dig Dis,1997,15(4-5):302-311.

17Thibodeau SN,French AJ,Cunningham JM,et al.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colorectal cancer:different mutator phenotypes and the principal involvement of hMLH1[J].Cancer Res,1998,58(8):1713-1718.

18Stewart SL,Wike JM,Kato I,et al.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olorectal cancer hist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1998—2001[J].Cancer,2006,107(5 Suppl):1128-1141.

19Nawa T,Kato J,Kawamoto H,et al.Differences between right- and left-sided colon cancer i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cancer morphology and histolog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23(3):418-423.

20Pahlavan PS,Kanthan R.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Iran[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6,15(1):15-19.

21Tripkovic I,Strnad M,Polic-Vizintin M,et al.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Split-Dalmatia County[J].Acta Clin Croat,2009,48(4):423-426.

22Green J,Watson J,Roche M,et al.Stage,grade and morphology of tumours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recorded in the Oxford Cancer Registry,1995-2003[J].Br J Cancer,2007,96(1):140-142.

23Papagiorgis P,Oikonomakis I,Karapanagiotou I,et al.The impact of tumor location on the histopathologic exp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J].J BUON,2006,11(3):317-321.

24张平,喻文人.Shh和Ptch在结肠癌、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600-603.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期组大肠癌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癌胚抗原、糖蛋白抗原联合检测对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