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013-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杂诗龚自珍诗人

卞 波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徐州 221006)

试论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卞 波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徐州 221006)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内容丰富多彩,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改革时弊的强烈愿望。在诗歌艺术上龚自珍大胆革新,走出了一条诗歌解放的道路,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龚自珍;己亥杂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一、龚自珍生平概述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等官职。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厌倦了官场生活,终于下定决心辞官出京,在归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1],两年后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二、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思想内容

《己亥杂诗》这组杂诗是诗人在辞官南归的途中陆续完成的,这段旅途历时近八个月,往返九千里,龚自珍共写下了315首诗歌。这些诗作不仅记录了自己的家世、交游情况和坎坷的宦途经历,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映民生疾苦,痛斥社会黑暗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突出的时期,他在官场任职,耳闻目睹了很多社会现象,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如《己亥杂诗》第83首云:只筹一揽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诗歌对清政府利用年久失修的运河从南方调运粮食的做法十分不满,对于百姓的疾苦感到痛心。上联是说光应付一艘船通过船闸就需要十个人以上,细细算来一千艘船该需要多少人力啊!下联回顾自己也曾在京城任职,消耗了不少官府的粮食,晚上听到纤夫拉船过闸的号子声,就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泪水就像断了线的雨珠一般直泻下来。再如《己亥杂诗》第123首云: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诗歌对农民承受的赋税之重、生活之惨作了细致的描述,“独倚东南涕泪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无情鞭挞。

龚诗关注现实,对当时吸食鸦片的陋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并主张用武力开展禁烟运动。如《己亥杂诗》第86首云: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意思是说吸食鸦片的人昼夜颠倒,晚上特别活跃,他们提着灯笼,一队队进出烟馆,如同夜幕中闪烁的秋萤一般。那些幕僚因吸不上烟片,烟瘾发作而眼泪鼻涕直流。他们何不到种植罂粟的地方专城而居呢?这样他们就可以躺在床上大吸鸦片,到了寒食节也不用醒过来了。诗中讽刺辛辣,生动地刻画了吸食鸦片官员的丑恶嘴脸,读来令人愤怒[2]170。龚自珍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禁烟主张,打算亲自到广州参与策划,但因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未能成行,于是写下了《己亥杂诗》第87首: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诗中谈到老朋友林则徐被任命为横海将军,他在广东严禁鸦片,但还未成功。自己有一篇文章向林则徐陈述作战的计划,可是没有办法寄出,白费了这篇非同寻常的文章。诗中明确表示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对林则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坚持爱国立场,为维护民族利益多做贡献。

(二)呼吁改革时弊,倡导社会进步

龚自珍对现实表示了极大的不满,有着强烈的改革时弊的意识,他往往在诗中直抒自己的政治理想,呼吁变革的风雷。如《己亥杂诗》第118首云: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汉家平准书难续,且仿齐梁铸饼金(近世行用番钱,以为携挟便也。不知中国自有饼金。见《南史·褚彦回传》,又见唐韩偓诗)。诗人针对当时外国侵略者利用外国银元来套购中国白银,以谋取暴利的掠夺行为,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即由清朝政府自铸银币,反对使用外国银币。诗歌先回溯汉代曾经铸造过像麟趾和马蹄的金币,它的形状还可以追寻,然后反诘清政府为何大量出口茶叶、丝绸等来换取外国的银币呢?难道仅仅因为这些银币便于携带和交易吗?最后一句“且仿齐梁铸饼金”提出了诗人的施政主张,建议仿造齐、梁铸造饼金的方法来铸造自己的银币,与外国银元相抗衡,以此避免外国银元套购的危险,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3]。再如《己亥杂诗》第117首云:姬美古妆不如市,赵女轻盈蹑锐屣。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诗人对妇女缠足的陋习极为反对,在诗中用尖刻的语言进行讽刺,提出了改革时弊的主张,具有积极的民主进步思想。

龚自珍改革时弊的主张,集中到一个基点上,就是人才问题。他主张在用人策略上来一番大的改变,期待出现一个风清气正的新局面。如《己亥杂诗》第125首云: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是诗人过镇江时应道士所邀写作的一首青词,在诗中表达了对清朝上下死气沉沉局面的不满之情,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的做法深表反感[4]。诗人希望风雷激荡,来一场变革,扫除一切污浊,打破一切桎梏,让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使社会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三)感慨生平际遇,抒写壮志未酬

龚自珍由于受家庭和世俗的影响,年轻时具有强烈的入仕思想,梦想通过读书做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现实中诗人处处碰壁,仕途坎坷,空有报国之志而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只能借助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如《己亥杂诗》第107首云: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自己曾立下志向,要革新政治,使混沌的局面变得澄清,但是在仕途受阻后,备受打击,如今只能弃官归隐。原来为国家和人民洒下的热泪,也因自身无能为力而变成了无关紧要的闲泪了。再如《己亥杂诗》第96首云: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櫂后,万千哀乐集今朝。诗人年轻时候既善舞剑,又善吹箫,“剑”表示侠士的壮志豪情,“箫”象征着文人的不平之鸣,如今这两者都一齐消失了。诗人带着苍凉的情绪南归故乡时,心里的种种哀乐今天一起袭来,让人无法释怀[5]。

龚自珍虽然对尔虞我诈的官场深恶痛绝,毅然辞官回家,但他的志向并未消沉,忧国忧民的思想依然存在,归隐后他仍然积极地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如《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前两句是说自己匆匆离开居住多年的京城,从此与朝廷隔离了。后两句是说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化为春泥还能起着培养后代的作用。这是隐喻自己虽然辞官回家了,但还愿意为国家社会贡献一份余力。

三、龚自珍《己亥杂诗》的艺术成就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在内容上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集中展示了变革前的清朝社会,具有“史诗”般的性质。在艺术上龚自珍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传统,同时富于独创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寄寓景物,清丽自然

龚自珍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两者的矛盾使诗人对现实深感失望,只能到理想世界中寻求寄托。他的诗歌往往借助景物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感,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趣和执着的追求[6]。如《己亥杂诗》第24首云: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诗中用容易生长但木质脆弱的“蒲”、“柳”意象来喻指通过三年一考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含蓄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科举考试难以选拔出栋梁之才,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再如《己亥杂诗》第106首云: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寄语瞿塘滩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诗中以风高浪急的长江喻指危机四伏的官场,以“瞿塘滩上贾”隐喻深处政治斗争旋涡中的仕宦贵人,最后以顺风收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仕途顺利时切不可洋洋得意,顺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危险,所以应居安思危,有时也应韬光养晦,才能不被卷入斗争当中。全诗寄寓景物,表面是描绘风景,实际是托物言志,构思奇特,风格清丽自然。

(二)化用典故,语言典雅

龚自珍的很多诗歌是含蓄深刻的,借用典故来抒发独特的思想情感,语言典雅醇厚,寄托遥深。如《己亥杂诗》第25首云:椎埋三辅饱于鹰,薛下人家六万增。半与城门充校尉,谁将斜谷械阳陵?这首诗意在讽刺清王朝军队的腐败,先说京师附近的流氓兵痞成天吃得饱饱的,却到处干坏事,这些人的数量近年来又多起来了,正如孟尝君在薛下安置了六万家任侠奸人,最后一句借用“阳陵大侠”朱安世的典故来感叹当今谁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呢?诗歌巧妙地化用典故,对清朝京师卫戍军队腐朽无能、欺压百姓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2]124。再如《己亥杂诗》第53首云: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选授楚中一司马矣,不就,供职祠曹如故。)诗中借用“八司马”的典故表明诗人不愿做一员外省的官员,仍然眷念着皇帝所在的京城。接着自比“退锋郎”,表明自己愿意毕生从事文字工作,不愿担任地方上的官吏。诗人在诗歌中化用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达内容,还使得文句典雅,旨意深远。

(三)不受拘束,自由独创

龚自珍的诗歌在形式上不受格律所限,敢于突破和创新,秉承率性而为、独抒胸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七言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己亥杂诗》是诗人在旅途中记录行程、表达情感的一组组诗,内容上包罗万象,形式上不拘格套。如《己亥杂诗》第22首: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这首诗歌的韵脚全为“若”字,从传统的诗歌格律上来看,这显然不符合要求,但龚自珍却不避声韵所限,显得自由洒脱。在《己亥杂诗》315首诗歌中有20余首诗歌押仄声韵,这就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和束缚,体现了诗歌解放的思想[7]。龚自珍一向赞成诗歌不受拘束的创作思路,在前辈诗人中特别推许舒位和彭兆荪,如《己亥杂诗》第114首云:诗人瓶水与谟觞,郁怒情深两擅场。如此高才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唐。诗中对舒位和彭兆荪两位诗人给予高度的评价,对他们自由独创的诗歌风格大加赞赏,由此可见龚自珍深受他们的影响,形成了自由的诗风。

龚自珍的诗歌内容丰富,不仅记录了诗人自己的家世、交游情况和仕途经历,而且真实地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种种风貌,反映了民生的疾苦和改革时弊的强烈愿望。在诗歌艺术上冲破了当时复古主义、形式主义诗风的影响,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并大胆革新,走出了一条诗歌解放的道路,对近代诗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09-539.

[2]刘逸生,选注.龚自珍诗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3]张永芳.龚自珍的《己亥杂诗》[J].古典文学知识,1996,(11):14.

[4]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龚自珍的诗文》编写组.龚自珍的诗文[M].北京:中华书局,1979:44.

[5]王镇远.剑气箫心[M].北京:中华书局,2004:2.

[6]李文兰.龚自珍诗歌艺术风格探微[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89.

[7]梁文娟.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2008,(5):61.

Comments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 ofJi Hai Poems of Feelingby Gong Zizhen

BIAN Bo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Xuzhou Bio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Xuzhou 221006,China)

Gong Zizhen'sJi Hai Poems of Feelingare extremely rich in content,vividly showing us a picture of diversified social lives in China before the Opium War,and an eager desire for a social reform to deliver the people out of poverty and sufferings.In the arts of poem writing,he never hesitated to be innovative,and found successfully a road for liberation of poetry.His poems are bestowed with an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from the past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Gong Zizhen;Ji Hai Poems of Feeling;ideological content;artistic achievement

I207.2

A

1001-7836(2013)01-0118-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44

2012-05-11

卞波(1981-),男,江苏沭阳人,讲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杂诗龚自珍诗人
杂诗四首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杂诗六首
钻一钻《龚自珍》的空子
龚自珍的人才观
诗人与花
胸中垒块发千钟——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最后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