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及其应对策略

2013-04-12刘卫东郭淑玲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经纪人教练员竞技

刘 丽,刘卫东,郭淑玲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及其应对策略

刘 丽,刘卫东,郭淑玲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由于我国各省、市区的训练条件和体育实力不同,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已成为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也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弊病,制约着竞技体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竞技人才非正常流动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金牌战略”,各省、市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诱惑;一些领导和决策层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产权归属不明晰;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丰厚的利益诱惑下容易把持不住,背离初衷.应对策略:加大对竞技体育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投入;建立“电子户籍制”,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信息采用电子化管理;加大惩治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舞台;加强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

竞技体育人才;人才流动;竞赛;体育经纪人;运动员;教练员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人才流动动机多出于“义气”的个体行为和集体的“合作”关系,当时实施的是“共同培养后备人才”计划.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政府及相关组织的政策支持,1994年国家体委正式推出了《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代表资格注册制度》, 1995年3月国家体委在辽宁沈阳首次召开了体育人才交流大会,1996年国家体委正式出台了《全国体育运动员交流暂行规定》,体育人才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得到强劲的发展,已十分普遍了.

1 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特征

1.1 互培型的流动

根据比赛项目的优弱进行流动.如广东省把自己的非优势项目赛艇的运动员送到赛艇为优势项目的四川省进行培养,而四川省则把非优势项目体操的运动员送到体操为优势项目的广东省进行培养,这样相互交换的培养,不但可以弥补引进方在某项运动项目上的空白,而且对该项目的后备人才起到直接引导和刺激作用.

1.2 经济非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如辽宁省的优势项目运动员向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非优势项目的流动.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训练条件也不尽相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优秀运动员的福利待遇、训练条件、训练经费、比赛奖励等都比较丰厚,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也遵循这一规律.

1.3 基于竞赛项目自身的需求进行流动

如排球项目对运动员的身高有一定要求,四川省女排虽然拥有高水平的教练员,但本地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却不够理想.而北方地区的黑龙江省,其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却有较大优势.此时,竞技人才的正常流动便可使四川女排锦上添花,对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4 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覆盖区域不断增大

2003 年颁布的《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以及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人才转会制度的完善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等等,使得人们的效益观念不断提高,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竞技人才流动越来越多.人才流动的范围也不断增大,逐步从区域性流动转向了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流动.

2 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

竞技体育人才的良性流动对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人才的闲置和匮乏,对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起到互补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竞技体育全面均衡地可持续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同时也出现了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辽宁省是我国的体育大省,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几乎均能看到辽宁籍的运动员.当然其中大多数是属于正常的人才流动,但也不乏有非正常的人才流动.在雅典奥运会上,就有29名辽宁籍运动员代表其他省、市区参加了比赛.然而,不止是在以上这种国际性的比赛中如此,在国内的众多比赛中,各个省、市区间因金牌争夺此类现象亦屡见不鲜.十运会上,江苏、广东和上海等代表团里均有辽宁籍的运动员.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田径从九运会之后,田径项目元气大伤,几年时间内,辽宁籍各级教练员流出有20多名,并带走优秀运动员10多人,该省的其他项目也存在此现象.这样造成省市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大量流失,会使其在大赛中的体育竞赛成绩降低,削弱了地方竞技体育的基础,挫伤了许多长期在训练岗位艰苦奋斗培养人才的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教练员或运动员的非正常流动导致新教练员对新的运动员的训练、个人训练特点和训练进度等情况的不了解,易错过运动员的最佳的训练时期.非正常流动也打乱了运动员的系统训练,甚至半途而废,还会引发单位和地区间的“注册权”和“参赛权”的争议,这显然不利于被流动运动员的系统培养和成才.

3 竞技体育人才非正常流动的原因分析

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才符合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应该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

首先,因“金牌战略”,各省、市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再加上缺乏相关制度的约束,催生了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暗箱操作,造成了竞技体育人才的畸形输出,使得省竞技体育人才大量流失,大大削弱了一些省份的体育实力,不利于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一些领导和决策层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只注重对顶尖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次级、发展性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为了迅速出成绩,往往买进优秀运动员,因为买进一名优秀运动员相对自己培养出一名优秀运动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节俭得多.这种做法不仅对本省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也给本地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使他们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另一方面,更有人为了出成绩,常常不顾运动员的实际接受和承受能力,揠苗助长.有时还会由于某一个环节的失误给运动员的运动职业生涯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给竞技体育人才造成终生伤害.

第三,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产权归属不明晰.应是谁投资谁得益,具体的成本和收益应以法规来界定.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成绩产权的归属问题,这也是造成竞技体育人才非正常流动的原因之一.有奥运冠军的省份在全国运动会上直接加分,这种未赛先得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各体育机构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但有些地方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就不得不另辟他径了.因此,必须明晰产权关系内部各种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使竞技体育的良性运行和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能找到法律依靠.如在具体的个人身上,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时投资,这些利益主体间究竟应按怎样的形式和比例来收益,都必须明确.

第四,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自身认识不足.在丰厚的利益诱惑下容易把持不住,背离初衷.因此,要重视思想教育,做好教练员及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最大程度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地进行训练.

4 建立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体系的策略

4.1 加大对竞技体育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投入

一是加大在物质上的投入.一方面,提高教练员待遇,可采取为其多创造深造的机会、改善科研条件等措施;另一方面,改善运动员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为其创造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二是加大在精神上的投入.根据人心理上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情感投资,满足人才在社会上的各种心理需要,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归属感.培养教练员和运动员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竞技人才的非正常流动.

4.2 建立“电子户籍制”,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信息采用电子化管理

建立各地各级教练员、在训运动员的计算机信息档案,并和身份证相关连予以编号,即所谓“电子户籍制”.同时以市为单位,建立各地训练、竞赛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使每个教练员或运动员从从事体育活动起,就被置于统一的电子信息网络化管理中.这样,所有在训的运动员及教练员都将有一份详细的档案保存在“电子户籍”里.参加省比赛的运动员首先必须具有“电子户籍”,没有“电子户籍”的运动员,将取消其比赛成绩和后续项目的比赛资格.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参赛人员的身份不明、非正常流动现象,让暗箱操作者无缝可钻,最大限度地保障为培养运动员付出心血的一方利益不受损.同时,“电子户籍”还可以促进体育人才合理流动,对规范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市场有重要作用,是发展体育强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大力推广.

4.3 加大惩治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舞台

对于平时不抓训练,到比赛时请外援、雇佣军,为了夺得名次而弄虚作假者,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从严惩罚;通过“电子户籍”、数码照相、指纹、骨龄检测和网上公示通报等方式,狠抓运动员资格审查工作;在赛事结束后凡接到举报,经查情况属实,决不姑息,提高有关人员对比赛真义和道德的认识,促使他们坚守诚实诚信,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

4.4 加强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

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市场几乎还处在空白阶段,体育管理部门既没有建立完善的体育经纪人制度,培育其人才市场,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禁止运动员自主选择经纪人.体育经纪人需要具备体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国现有大多数体育经纪人都是从其他行业或从其他经纪人转过来的,因此,加强对现有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市)体育局应定期举办经纪人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有关业务、法律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并逐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经纪人的管理.其次,考虑在高等院校设立新的体育经济学专业,专门培养高学历的体育经纪人,这对于发展我国的体育中介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黄远翔,周鹏飞.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的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64-67.

[2] 张鲲,蔡恩,伦姚婧,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特征及趋势[J].体育学刊,2008,15(2):32-35.

[3] 苏新荣.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6(1):91-93.

[4] 俞继英,宋全征,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J].体育科学,2004,24(1):1-5.

The Abnormal Flow of Athletic Sports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

LIU Li, LIU Wei-dong, GUO Shu-l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Due to the different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physical strength in China’s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flow of atheltic sports talents has become an objective demand and inevitable trend. It has also become a disadvantag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ic sports, which restrains th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The reasons for the abnormal flow of athletic talents are as follows: “gold medal strategy”, “local protectionism” of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commercial interests” temptation; the profit-oriented ideas of some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ers; unclear property ownership of athletes’ achievements; some athletes’ and coaches’ departure from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 under the temptation of rich interests. Th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taken are as follows: increasing the athletic sports talent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investment, establishing the electronic registration system, using electronic management of the coaches’ and athletes’ information, intensifying the efforts to punish and establishing a fair competitive arena,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sports agents.

athletic sports talents; talents flow; competition; sports agent; athletes; coaches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G812.6

A

1673-2065(2013)04-0049-03

2013-04-02

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2yss01)

刘 丽(1983-),女,湖南湘潭人,宿州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刘卫东(1966-),男,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经纪人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薛贵生:产业振兴经纪人
竞技精神
帮助种粮农民和粮食经纪人防范风险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