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3-04-11汪劲松严镇钧黄阜峰潘继承

生物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遗传学课堂教学教学

汪劲松,严镇钧, 黄阜峰, 潘继承

(1.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湖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中国正在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强调:“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还指出:“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而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近年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克隆羊“多莉”、“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等,无一不与遗传学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使得遗传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宽和深化。为了适应学科发展,也为中国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面向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由于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改革,高校的遗传学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一切都推动了高校遗传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近年来,我们在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如下所述的一些改革探索与实践。

1 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

讨论式教学在中国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注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他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积极思考,要经常问:“为什么”,要做到“疑思问”、“每事问”。著名科学家及思想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讨论式教学法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现知识融会贯通”为宗旨,坚持以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以及对受教育者进行综合训练为原则,是一种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教学互长”的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最终目的,并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加以运用[1]。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决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产生互动和共鸣,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还可能得到相互启发、激发各自的潜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能够享受到“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得学生感受到上课不再是枯燥无聊地耗费时光,而是他们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遗传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在课堂中大力开展讨论活动。为了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以及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对讨论课的进行首先做到“精心选题”。高校的课堂不同于中小学,因为我们授课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通过精心挑选的。我们设计的课堂提问,以富于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抓住所授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逐步设问,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程。其次是“正确引导”。问题提出以后,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步步接近“真理”,即所谓的“设疑引思”。对于“设疑引思”,我们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其一为逐层引导思考,即按照学生的思维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发思考。其二为“设陷引思”,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讲授重点、难点等关键知识点时故意设下陷阱,让学生的思考在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是“及时总结”。无论是对讨论过程中的个人发言还是小组发言,教师都要及时做出总结和评价,不要使问题悬而不决。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并发表看法之后,确实需要老师发表有见地有深度的看法,引导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得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以释疑,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如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等方面得到启发,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在自学中可以效仿和借鉴。

2 重视遗传学史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因而遗传学已成为各门学科渗透的对象,所以在遗传学研究领域里思想极其活跃,并且存在着各种观点和流派[2]。1988年,在多伦多举行的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大会主席 R. H. Haynes 教授说:“遗传学是自然史的咽喉和心脏”[3]。2011年11月,在中国第六届高校生命科学教学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施蕴渝教授及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科学史对学生的启发作用。遗传学史是科学史的一门学科史,它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历史。在教学中引入遗传学史有以下作用: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回顾遗传学史上各个理论假说的演变,从思想上、方法上分析其原因,了解先驱们各自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的,展示其知识的发生过程,重温先人们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科学理论,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大有裨益的;2)能够增强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科学史上发生的种种事件可以增加自然科学教学的趣味性。历史故事可以使得理科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遗传学的概念、遗传的物质基础、表观遗传学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涉及遗传学发展过程中的争论,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可根据个人兴趣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帮助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科学课程中增加有关科学史的素材,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真理是发展的,科学理论具有不确定性,这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观点,了解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忱;同时科学史可以带给学生对于科学本身和对科学研究方法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

3 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

有段名言:“耳闻易忘,目睹为实,躬亲则明”。但是,我们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上课呆板,“满堂灌”盛行,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近3年来,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独霸讲台的局面,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讲述部分学习内容,并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期开始时,我们就将经典遗传学部分内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分配给学生自学,当课程进行到相关章节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讲授;在学习了“细菌的遗传分析”、“病毒的遗传分析”等章节后,我们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非典”、“禽流感”、“甲流”、“疯牛病”、“艾滋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的资料,由学生选择代表上讲台讲授自己对某问题的了解,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沉睡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主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释放[5];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愉悦学生生活也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4 撰写科学简报

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猛,捷报频传:克隆动物获得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前完成,各国研究人员争相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报道各自的研究成果。课堂上展现的知识永远是有限的,未来的知识需要学生去获取和创造[6]。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应该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养成查阅文献的习惯,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习惯的形成。遗传学课后作业,我们不单纯布置教材各章节后面的习题,我们还要求学生定期撰写与遗传学相关的科学简报,每个学生对这项课后作业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获得文献的情况自由完成。学生们通过此项活动,不仅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大大改善,而且还增强了对本专业的信心和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总之,大学教师头脑中必须有重视方法传授、学生能力培养和主体作用的观念[7-9],所以,我们在遗传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10]的原则,以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导向,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 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 :73-76.

[2]亨斯·斯多倍.遗传学史——从史前期到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汪向明.广义遗传学的探索[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4]李明晖.遗传学史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J].遗传,2006,28(8) : 989-992.

[5]杨住芳.将课堂还给学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1.

[6]邢万金,莫日根,苏慧敏.浅议遗传学教学改革[J].生物学杂志,2012,3:105-107.

[7]黄甫金,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0-140.

[8]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9]王 虹,李 莺,冯 航,等.遗传学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J]生物学杂志,2009,4:89-92.

[10]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猜你喜欢

遗传学课堂教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