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画像在刑事侦查中的价值及其应用

2013-04-11张袖洇吕金鹏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犯罪人侦查人员

张袖洇,吕金鹏,高 峰,雷 丹,陈 涛

(重庆市公安局 物证鉴定中心,重庆40000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换代,一些不同于普通的犯罪案件通过传统的侦查方法和策略往往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针对这类案件,目前在西方国家的案件侦查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根据犯罪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进行案件分析和预测的侦查手段,即刑事心理画像(以下简称心理画像)。当前,心理画像在我国作为一种侦查手段还刚起步,深入探讨其相关问题,对于完善我国侦查措施和手段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心理画像概述

目前,人们对心理画像的学理性定义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看,主要是指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根据案件现场痕迹及其他能反映犯罪人心理痕迹的各种信息,运用基础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统计学、逻辑学方法,刻画描述出犯罪人的形象特征及行为特征。长时间以来,人们将心理画像与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痕迹常常混为一谈,甚至被解释为同一概念。笔者认为,三者相互关联,但侧重点各不相同。犯罪心理指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各种心理活动,侧重于分析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犯罪心理痕迹指反映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的集合,侧重于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相互转化,通过以物质痕迹为载体,找寻其心理痕迹,从而进一步收集挖掘物质证据。心理画像侧重于对犯罪人的人身刻画及人格刻画,用文字描述出未知作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格特征及行为习惯等,进而为侦查工作提供服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其心理所支配;犯罪心理决定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体现。侦查人员可以依据心理学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对犯罪人进行心理分析,进而对其进行犯罪心理画像。刻画犯罪人的人格特征是心理画像的重点之一。人格又称为个性,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犯罪人在犯罪现场时,自身处于一种应激的状况,尽管能够清醒地知道要销毁证据,掩盖现场,但是长期形成的人格特征会在无意识间留下一些线索,即犯罪心理痕迹。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就可以推演犯罪人的性别、年龄、技能、受教育程度等。如在系列杀人案中,犯罪人对侵害对象、伤害方式、作案地点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

二、心理画像在刑事侦查中的价值

心理画像在刑事侦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突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首先,心理画像可以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侦查方向。在投毒、暴力犯罪等恶性案件中,由于作案方式的隐蔽性和矛盾关系的内隐性,现场往往会出现证据少、调查走访无结果的情况,从而导致侦查人员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时间稍长,这类案件就会变成疑案、悬案。此时,我们可以根据犯罪现场所呈现的物质痕迹及心理痕迹,运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刻画出犯罪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人格特点及行为方式等特点,侦查人员可以根据心理画像结论初步确定侦查方向,明确排查范围。

其次,心理画像能提高讯问效率,增强讯问材料的可信度。在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往往出于畏罪心理,在案件重要情节的交代上含糊其辞、颠倒反复、混淆视听。通过对犯罪人进行犯罪心理进行画像,掌握犯罪人的犯罪心理过程及人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能有效鉴别出犯罪嫌疑人交代中的虚假成分,提高讯问效率和可信度。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观察其肢体语言及情绪变化,随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对其交代的问题与现场相矛盾的地方,思考其究竟,存真去伪,及时调整讯问策略。

再次,心理画像可以预测未知犯罪人的后续犯罪行为及对其进行风险性评估。变态杀人、强奸等恶性案件的犯罪人,心理都严重畸形,他们需要在不断作案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在不同的现场就会留下相类似的心理痕迹。因此,侦查人员可以通过对相似案件进行串并案,对未知犯罪人进行犯罪心理画像,对其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犯罪能力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刻画,描述出其整体心理特征及犯罪技能,预测犯罪心理发展趋势,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恶性犯罪做好预警。比如,预测犯罪人将来可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再次作案,作案手段是否升级或变化等等。

最后,心理画像有利于对犯罪人进行矫正和改造。不管犯罪人对犯罪现场及犯罪行为伪装得多么巧妙,都会在现场遗留一定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通过心理画像技术对现场痕迹物证进行解析,可以勾画出犯罪人的心理特质及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分析其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情况,并从不同的角度剖析犯罪人的隐蔽心理,直指犯罪人的真实内心需求和犯罪动机,而掌握犯罪人的内心需求和犯罪动机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犯罪人在服刑期间或社区矫正时,我们可根据其内心需求和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可行性方案,以达到教育改造目的。

三、心理画像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一)心理画像适用的刑事案件类型

每一种方法或手段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心理画像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探讨心理画像的适用范围,并且在类型化研究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心理画像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刑事案件。因为不管是杀人放火还是投毒,都有犯罪主体和被害客体。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会遗留一定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根据法国物证技术学家艾德蒙·洛卡德博士提出的“物质交换原理”,只要两个物体发生接触,在接触面的边缘就会出现物质的转移。当犯罪人进入犯罪现场侵害被害客体时,就会发生物质的转移现象,在现场或被害人身上留下犯罪人的物证信息。当侦查人员通过刑事技术或其他方式对犯罪信息进行采集和解读后,就可能还原现场,刻画犯罪人。特别是在系列案件中,如杀人、放火、强奸等案件中,作案人遗留的痕迹会有所重合,通过信息的统计、比对和分析,就会更容易勾勒出犯罪人的体貌特征和人格特征。

(二)刑事侦查中影响心理画像的主要因素

1.画像主体因素。实施心理画像对操作者要求颇高,不仅要求操作者有着较广泛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心理画像结论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心理画像结论的形成依赖心理画像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经历,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带上主体人员的主观性。画像人员所带有的常识和偏见先入为主,往往会导致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画像好似经过专门裁剪一样。[1]

2.痕迹信息因素。现场痕迹是影响心理画像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案发后,侦查人员会对现场进行勘查,并对现场中的痕迹物证进行发现、识别、提取和检验,并以此为根据,刻画犯罪人的体貌特征、所处区域、职业技能及人格特征。可见,现场痕迹物证的有效识别和提取是犯罪心理画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准确、充分掌握犯罪现场物质痕迹,并建立起类型化分析的数据信息系统,那么犯罪心理画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心理画像在我国应用与发展的建议

(一)培养心理画像专门人才

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常常无意识地充当着心理画像人员的角色。侦查人员在获取现场信息的基础上,对犯罪人的性别、年龄、地域方向进行推理,以明确侦查方向。但是,侦查人员没有受到过专业心理画像的学习和训练,对作案人的分析和判断往往是凭着以往的经验进行,因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心理画像有所了解和接触的绝大部分是公安院校的教师,他们对心理画像的基础理论、指标体系、操作步骤和方法有所研究,却少在实践中应用,缺乏实战经历,对心理画像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可以说,当前,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从事心理画像的专职人员。有鉴于此,公安部门应该将从事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人员和一线优秀侦查人员协调组织起来并形成团队,让其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特别是系列案件进行心理画像研究,努力培养一批有理论、有实战、能为一线侦查服务的心理画像专业技术人才。

(二)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案件及犯罪人行为信息数据库

案件及犯罪人行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主要以犯罪人基础信息及犯罪人行为信息的采集为基础。对不同案件进行归档,并对同种类型的案件和犯罪人进行合并比对,查找犯罪人的特征交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建立符合实际的犯罪心理画像指标体系。

(三)加大建设经费保障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始,不断累积犯罪档案,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犯罪指标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几乎无专门的工作人员和资金保障,不仅妨碍该专业的研究和发展,而且对一线侦查无任何指导意义。因此,应在犯罪心理画像的基础建设上予以投入,逐步建立全国的案件及犯罪行为信息系统,以促进心理画像技术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1]付翠,邓景元.影响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准确性的因素探析[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犯罪人侦查人员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困境及完善策略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
新刑诉法视角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