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

2013-04-11王善虎吕小允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集体

刘 伟,王善虎,吕小允

1.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园的规模与数量急剧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快速增长,一些高校陆续申办了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唱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歌唱方法与歌唱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其教学内容(如歌唱曲目、训练方法以及学前儿童声乐理论)将给幼儿园音乐教育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由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与交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幼儿园对师资声乐水平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积极深入幼儿园一线开展调研工作,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

1 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主要有声乐个别课、声乐集体课和声乐小组课,这三种教学模式孰优孰劣,一直是教育界与音乐界热衷探讨的问题[1]。

1.1 声乐个别课

声乐个别课也称声乐小课,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声乐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嗓音构造、技术特点以及音乐理解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歌唱方法,提高歌唱水平。

声乐个别课的教学模式虽灵活而且具有针对性,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音乐基础,音乐领悟与音乐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声乐个别课,不仅会造成教学成本过高、教学效率低下,而且这种纯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相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不适宜采用声乐个别课的教学模式。

1.2 声乐集体课

声乐集体课又叫声乐大课,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对共同的教学内容(如歌唱理论、歌唱方法以及音乐作品分析等)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借鉴了大班理论课教学的优点,在同等时间里扩大了教育对象,避免了对教学内容的重复讲解,既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办学成本、缓解了师资紧缺的问题,又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快速提高歌唱水平[2]62。

声乐集体课教学是针对音乐基础薄弱、歌唱水平与歌唱能力相对较低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能采取的最有效的一种声乐教学模式,也是目前许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1.3 声乐小组课

声乐小组课是介于声乐个别课与声乐集体课之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同样一节课的时间里,其人数比声乐个别课多,比声乐集体课少,各高校因自身的师资与设备设施情况而略有不同,有的是三人一组,有的五人一组,一般不超过十人。声乐小组课教学完美地集结了声乐集体课与声乐个别课的优点,既可以弥补声乐集体课无法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足,给予每个学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明确现阶段及今后的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兼顾教学效率与个性发展的良好效果。声乐小组课应是当前音乐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最理想的声乐教学模式,但许多高校由于师资与设备设施等原因没有采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

2 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因素

2.1 招生体制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依据是文化课分数线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而音乐课程特别是唱歌课虽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在招生阶段居然没有任何考核体现,这样的选材标准就会造成招生录取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录取的学生中总会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歌唱条件,在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习后,依然不能达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质量。

2.2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为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扩招给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任务大多是由音乐专业声乐教师兼任的,虽然这些声乐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歌唱技术理论知识,而且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工作。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专业,声乐教师不经过任何培训与考核就直接参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势必会造成对教学对象情况不了解,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很难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2.3 教学内容与幼儿园衔接不够紧密

由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长期缺乏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交流,在教学内容方面严重脱离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实际[3]。一方面,专业化的声乐教学内容使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造成教与学的环节衔接不紧凑,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幼儿歌曲与幼儿歌唱理论,造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一致,所学内容与幼儿园音乐教学衔接不紧密。

2.4 缺乏专业的声乐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规定与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可供选择的声乐教材可谓少之又少,声乐教师只能凭借教学经验,自选教学歌曲,这样,就会造成歌曲选择的局限性与随意性,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没有科学规范的声乐教材,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失去教学方向,失去教学依据;没有专业的声乐教材,教师无法根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

3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途径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师应积极探索、完善声乐教学模式的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

3.1 完善招生机制,把好招生录取关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经过任何有关音乐方面的培训与测试,导致招生录取与培养目标严重脱离,部分学生不能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要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首先要完善招生机制,把好招生录取关。具体途径是:在现有招生录取体制的基础上,增加有关音乐方面的测试,特别是对声乐(唱歌)的考核,这样,既可以确保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4]。

3.2 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施教者,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素养。要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专业不是音乐专业的简单化,针对专业教师队伍缺乏的现状,急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再培训与再考核,打造一支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教学方法科学的师资队伍。

3.3 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开展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变化,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之间建立教学内容衔接紧密、教学方法一脉相连的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既有科学性、规范性,又有实用性[5]。

3.4 加强教材建设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缺乏教材的现状,当前急需整合高校与幼教的优秀师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集中精力做好教材编撰和出版工作。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应注重古今中外经典艺术歌曲与经典儿童歌曲的选择。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络,不断更新与积累赞美人民、赞美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新作品。

4 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普遍实行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初期,对共性的歌唱理论知识采用声乐集体课教学,既可以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上过声乐课的紧张与压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快速提高歌唱水平,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忽略了“声乐艺术是再创造艺术”。每个人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以及所掌握的文学艺术知识的不同,对声乐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声乐艺术的再创造性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声乐集体课因人数多、时间短,每节课都会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得不到教师的指导[2]63,这样就会造成声乐艺术的个性化特点与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之间的尖锐矛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畏难厌学情绪日渐高涨,形成了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两难局面。

声乐小组课教学是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也是弥补声乐集体课教学弊端的最有效模式。声乐小组课教学灵活多样,学生人数没有固定的限制,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和教学设备设施情况自主决定,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声乐艺术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兼顾教学效率,缓解师资紧缺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声乐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应根据声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水平而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学年的声乐教学中,每周开设一次(两节课)声乐集体课,传授一些浅显而共性的歌唱方法与歌唱理论知识,这样就可以避免同样的教学内容重复讲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每周增设一节声乐小组课,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克服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歌唱方法,提高歌唱水平。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学对象声乐水平的提高,学生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声乐集体课教学会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第二年的声乐教学中就不再适宜开设声乐集体课,而改成采用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第一年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的简单延续,而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个性特征以及音乐理解能力等方面细化分组,切忌高低交织、优劣混杂的情况发生[6]。这样的声乐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确保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从而确保为幼儿园输送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5 结 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肩负起神圣的使命,作为影响并制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声乐教学模式,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声乐集体课与声乐小组课两种声乐教学模式,并让其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取长补短,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所能采取的最佳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永桦.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0(5):158-159

[2]刘扬.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构建[J].艺术研究,2006(9):62-63

[3]汪梅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艺术研究,2010(5):108-109

[4]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5):54-57

[5]李淑芬.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07(10):40-50

[6]蔡兆梅,党爱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声乐小组课教学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1):26-28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警犬集体过生日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