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13-04-11常守柱武永成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常守柱,武永成

1.宿州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问题的提出

自“人力资源”概念提出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各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部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也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诞生,并成为当前复合型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其实践性、应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教学总体上来说还停留在以理论知识灌输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与技能培养、职业培训和生产实践相分离。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择业困难。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大力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从而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实际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2 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和尝试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和操作活动,取得直接经验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技能的把握。它可以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不再停留在理性认识上,而是能够在实验室里反复学习这些技术,逐步体验课堂知识的要求和方法,以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要。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学到的不是他们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知识,而是别人获得后传递给他们的若干间接知识,当然,这种方法获取知识的效率较高,但对学生的实践知识的把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

2.2 专业特色不够清晰

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新升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开设专业时间不长、学科专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上,这些学校一般都是在原有长线学科专业基础上设立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如工科背景的院校设立一些工科的实践见习实习活动,综合类院校一般设立管理类的实践实习活动。在专业建设上,也只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校的一般要求设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基本没有形成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践性教学新模式[1]。

2.3 课程教学学时较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有很多需要到工厂、企事业单位去完成,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受专业教师、经费及其他相关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课程重视不够,实践环节不够完善,开设的课程课时较少。发达国家对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课非常重视,如美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德国则占教学计划的2/3,在法国,教师每讲一节课,都配有2~3节的实验课[2]。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只占10%~20%左右[3]。

2.4 教学计划系统性不强

地方高校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立一般都是依托各学校原有的相关学科,专业的背景各有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比较重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在形成符合学校定位与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上探索不清晰,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上考虑欠周到。另外,由于培养过程存在着局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计划存在着系统性不强的弊端。

2.5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欠缺

地方高校由于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原有长线专业教师转行而来,这些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基本具备了一般课程开设的要求,但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他们非常重视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知之甚少,实践教学大多处于探索之中,实践教学经验欠缺;二是部分教师主要是最近引进的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他们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经验尚待积累,实践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影响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3 加强实践教学应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

3.1 实践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

在实践教学中,各个年级、班级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以认识性实践教学活动为主,目的是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高年级学生主要参与课题研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调查,学以致用,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实践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划一,要有多种形式,开展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承担课题研究、搞社会调查、提供咨询服务等。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可以实行个人独立实践,也可以集体组织活动,还可以自愿结合形成活动小组开展活动。

3.3 对实践教学要加强引导、指导

实践教学就是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把专业课程基本知识变为学生内在的个人经验的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实践教学,学校有关部门或院系应组成实践教学指导小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实践教学加以规范;在教育事业费用划拨上,要拨出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

3.4 坚持合作互惠的原则

加强实践教学,离不开校企、校地合作。校企、校地合作互惠,才能使双方合作长期坚持下去。为此,学校要处理好为基地服务和学生实习实训的关系,坚持为基地办实事、办好事。实习基地也要处理好培养学生储存潜能和自身经济受益的关系,对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应张开双臂,热情欢迎,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学校可以用一定的经费,借助实践基地的支持,完成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基地单位也可借助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培训有关人员,了解市场信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难题。

3.5 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

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要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从制度上明确,而且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记一定学分,其表现和成果可记入学习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应与理论课同等计入课时量,并作为晋职的条件之一。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经常化、制度化的保证。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应合理布局,有意识、有重点地与一些单位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把实践活动、学生见习实习、平时科研课题与基地业务紧密结合[4]。

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举措

4.1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搞好实践教学,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目前,在应用型高校领导和管理层面,一般对工科学生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较高,对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尚嫌不够,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强。在教师层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自身也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思想。由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等主要是看教学工作量和科研论文,因此,许多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较少,表现为对有课程实习要求的章节只是流于形式地布置下去,对学生完成的过程缺乏监督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学生层面,大多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由于受传统的中学学习习惯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学习可以取得高学分,对实践教学持漠视态度。为此,一定要深入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紧迫感,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5]。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大学内涵建设水平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课程的水平与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板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大规模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比例。要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系统地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教材、案例、目的、计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诸环节。有些学校的经验值得学习,如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将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践、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三部分,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40%[6]。

4.3 加大实践教学及改革力度

实践教学不能按照通常熟悉的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认真细分实践教学各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加强以培养工作分析、薪酬、招聘、绩效考核及培训等各项技能和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践性作业、情景模拟、社会调查方法实验与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软件模拟。课内实践是进入课外实践的预备阶段,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各项人力资源专项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训练实践。二是加强以培养适应社会服务、成就动机、正直诚信、创新、主动性、沟通及应变能力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勤工俭学、实地调研、社会问卷调查等工作。三是加强以培养职业道德与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为目标的企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内容,这些实习就是将理论与实际操纵相结合的实战阶段,对毕业生转化为新员工非常重要。四是加强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基本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实践教学,主要有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参赛作品和其他科研作品等。“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科生可以因材施教。”[7]

4.4 提供必要的师资及经费保障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操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引进来”。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学校要采取特殊的人才引进措施,引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教师要和其他学科紧缺专业引进的人才一样给予同等待遇,通过这种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的教师从事实践课教学。二是“走出去”。对于相近学科转行而来的教师,要送出去进修,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要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要鼓励他们深入企业锻炼,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的调研和培训咨询工作,收集、撰写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争取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8]。三是“请进来”。包括直接聘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实践专家为专任教师,也可以聘请正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专家为兼职教师,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实践教学是需要充足的经费做保障,没有经费或没有充足的经费,要搞好实践教学是不可能的。学校在教育事业经费款项中应为实践课教学列出专户,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并且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经费比例还需要随之提高。人才和经费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4.5 加强校企校地合作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正确性与否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实训。校地、校企合作,实际上是一项双向共赢的事情。地方和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前沿学科信息的支持,利用高校的人才和信息的优势解决生产活动中的难题,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需要发展教育和科研,学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才和就业。然而,目前有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后续的维持及深度开发还有待加强。因此,学校及院系要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训,让学生真正走到企业中去,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商业文化,2012(1):310-311

[2]田宛毅.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80-381

[3]郑可和,吴元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2-105

[4]武永成.浅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本源与心态[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18-126

[5]常守柱.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5):53-54

[6]谷洪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2-104

[7]高毅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及其学习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87-188

[8]张优智.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1(12):94-95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