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的采选

2013-04-11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外文藏书馆藏

刘 洁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200433)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必须与学校的科研方针和专业设置相吻合,这就要求图书采访必须与学校的重点学科与重点专业相匹配。外文图书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文图书的采访又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关系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整体质量。面对卷帙浩繁的文献资料,采访人员只有经过系统地、有目的地选择、收集,才能保证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有序进行以及馆内其他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做好外文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采访人员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与措施,才能丰富、完善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充分发挥外文图书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作用。

1 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采选工作的途径

外文图书采访工作必须在图书馆总藏书建设原则、藏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外文图书作为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价格昂贵,占用经费较大,所以应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采选方式,利用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

1.1 学科专家参与选书

学科专家参与选书,目的是令采购的外文图书能够适应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由各院、系推荐在学科中起带头作用的教师负责选书。选书教师应具有义务选书的积极性,有自己的学术专长,能够很好地把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除此之外,采访人员要加强与选书专家的沟通,尽可能多地提供外文图书征订书目及各类外文图书信息,包括国外出版社和国内外文图书进出口贸易公司等机构提供的书目。由选书专家圈选收回后,经采访人员查重、预订及采访分类统计,将复本或不符合采购原则的予以删除,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的专业学术水准,使采访更具有针对性,图书经费的使用更具有合理性。然后根据采访计划并结合本馆的实际,综合平衡,发出订单。

实践证明,学科专家参与选书的做法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作用,克服采访人员知识面窄的缺陷,调动专家选书的积极性,增加图书馆与院、系单位的互动,将采购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外文图书的利用率。

1.2 基于读者需求的选书模式

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以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教职工为主。他们的需求程度、阅读特点和语言限制等都对外文图书采选产生影响。外文图书采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满足读者对外文资料的阅读需要。因此,外文图书采访人员必须主动地去熟悉掌握本校的学科设置、专业方向及科研动向。深入学校各个院系,直接与读者接触,了解读者对外文图书的需求情况,或者通过学校电脑网络系统,利用读者荐购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获取读者的需求信息,从而确立藏书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这样有计划、有指导性地组织不同层次的读者持续地参与外文图书采访工作,既满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外文图书的利用率,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为提高外文图书采访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1.3 采访人员根据选书要素自主选书

单单靠专家推荐和读者荐购这两种方式难以满足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需求。因此,采访人员在很多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采选。在这种情况下,确立一系列选书要素显得至关重要。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学者对选书要素的研究有多种。根据美国拉特猎奇和斯温德勒的研究,影响图书采选的主要因素有:主题、知识含量、潜在利用率、与馆藏的关系、出版者和文种。19世纪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图书馆应当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供最多的读者使用。因此,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在选书前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图书的主题、知识含量、用途及与本馆馆藏的关系、语种和费用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做好科学统计分析工作,以保证选书的质量。

全球每年出版具有学术价值的外文图书达25万种,把握各类图书的质量并非易事。采访人员要了解各个外国出版社的学科专长、出版特色、出版数量等,以提高选书针对性。重点考察国外有影响的图书出版社,比如,英国的Oxford University Press或者美国的John Wiley&Sons等等,了解每个出版社侧重的专业与学科、出版特色、年出版量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挑选图书,合理安排与使用购书经费。

高校图书馆的外文图书采选还要注意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馆藏文献保持适当的比例,既要保持各专业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要保持各专业学科内馆藏收藏的连续性,使所藏图书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在这里“全面”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任何图书馆不可能做到一应俱全,只能在主要学科范围内达到一定的规模。例如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多达一两百卷的丛书,就只能挑选出与本校科研密切相关的系列,分而采之,保证丛书的完整性。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采访人员还要注意把握同类书籍不同版本的挑选。从有利于收藏保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一般倾向于首选精装本,但是有些西文书精装与平装的价格相差数倍,所以为了节省经费,只能挑选价格相对便宜的平装本。但是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书,如地图册、医学成像图等书籍就不得不考虑挑选精装本,否则会影响阅读效果。另外,因为外文图书价格昂贵,采购时还要注意减少复本的数量,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2 采访人员的职业素养

采访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采集的质量。他们对馆藏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度、道德素质对图书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一位合格的图书采访人员必须努力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精神,并要学会“换位思考”。

2.2 职业敏感素养

图书馆工作要求馆员信息灵敏、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采访人员必须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断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学习与吸收,培养自己敏锐的职业触觉。

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在《21世纪职业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报告中,较为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图书馆员的素质,包括: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具备评价和筛选信息资源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具备熟练掌握业务的技能,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改进服务工作的能力。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采访人员。

2.3 专业技术素养

要从大量的书目信息中选择本馆需要的图书,无疑要求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外文图书采访人员首先必须要熟练掌握与所选的外文资料相关的外语知识,以便熟练运用外语在国际互联网上与世界各地的出版社交流和传递信息,开发网上信息资源等。还要懂得图书情报信息方面的知识,最好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尽可能多地了解本校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同时熟悉本馆的馆藏馆情、藏书体系、藏书重点、藏书发展方向与规划,树立全局观念。

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工作在图书馆馆藏建设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采访工作不仅是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科研的保证,而且在促进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同时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象征。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因此,采访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海外最新颖、最具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及时引进至国内,提高外文图书的馆藏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外文图书,使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资源建设适应高校发展的进程,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外文藏书馆藏
馆藏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珍惜每一本藏书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