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朝鲜活字印本述略

2013-04-11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白口印本活字

秦 颖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200433)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线装古籍三万余种,四十万余册,含善本七千余种,近六万册。域外汉籍为本馆特色收藏之一,其中朝鲜本六十余种,多为善本,纸墨精良,装帧考究。

朝鲜本指古代朝鲜用传统书籍制作方法刊印的汉文图书,既有以中国古籍为底本抄写、翻刻的汉籍,亦有朝鲜著者用汉文撰著、并以本国方式书写或刊行的准汉籍①陈正宏,《域外汉籍及其版本鉴定概说》,典籍与文化,2005年1月,页14。。据其形式,朝鲜本分为写本与刊本,而活字刊印则为朝鲜本一大特色。朝鲜本一般书前不刻牌记,署年大多仅记干支,其著者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故版本鉴定存在一定难度。本馆所藏朝鲜活字印本准汉籍十余种,在编目过程中,尽可能查考书中提及人物之生卒年,结合序跋中与刊刻相关信息,由此确定该书大致出版时间。兹拣选其中若干条,略作分析。

1 角干先生实记

《角干先生实记》三卷,佚名辑。清光绪间朝鲜木活字印本。三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花鱼尾,版心中镌书名、页次。框高23厘米,宽16.2厘米。首有己亥(1899)赵仪显序、庚子(1900)李集夏序,末有己亥(1899)许燂跋、庚子(1900)金昌宇跋、金致馥跋、金淙埙跋。

金庾信(595-673),新罗大将,辅佐真德女王、武烈王,率军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古代朝鲜三国。官太大角干,追号纯忠壮烈兴武大王。

赵仪显,生卒年不详,曾官釜山佥使②据Jangseogak Royal Archives,168b ,“同治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本月初十日戌时到付。釜山佥使赵仪显”。、庆州郡守。

许燂(1850-1930),许禬之子。著有《孝经余裔》《韵玉英选》等,有文集十卷。

《角干金先生实记序》云:“此编即新罗开国公太大角干金先生之实录也,千载之下,秘而复出。先生之裔昌宇、淙埙,方营锓梓,袖示余而请葫芦之役。余辞以不文,曰先生之丰功伟烈,有非后学之所能名焉。盖自幼少时斩马学刃,以至灭济统韩,而救亲急君之节炳若日月,只可以忠孝二字尽公平生。至若神兵之助,弓马之得,亦莫非实报之为忠孝所感而获者也,岂可以一概言言公哉。然余尝怪夫功必有志,志必有传,而何是书之罗而丽而历千百岁而壁经始出,后孙之云而仍而历几百世而剞劂始谋,兹州之文而荫而历几千人,而余独以韎韦莅兹,又丁是役,前后巧凑,可谓奇事也。且余从韎韦而未尝讲军旅之事矣,及见是录,则先生临阵对敌,奇正之方,昭然指掌,而千载之后,有若周旋于戟门之下,此亦奇中之一奇也,其偶然也哉,志以传奇。”

金庾信其人,行事极具传奇色彩,据《月汀先生集》记载,金庾信至郭山,遇女鬼,以琴弦索命,幸得一郑姓书生,并授以假死之法,方保无虞。是书之刊行,亦颇有趣。李集夏序云:“……文献无征,不得其详者存矣。先生之仍致馥,自密州袖先生演义三册而来。是书之出于千载之下者,亦岂非冥冥所佑耶。……遂命之曰先生实记,印于金山先生之墓斋,干其事者,裔孙昌宇也。”许燂跋云:“是年冬,余客于东都,偶逢先生之仍致馥,自密州奉先生演义三册而来,谋于众宗,将印于府西之金山斋,干其事者,后孙昌宇也……而神护鬼守千有余年,今乃出而传于世,亦天也。是书未知谁氏所编,而略加删正,名之曰《角干先生实记》”。致馥跋云:“余己亥秋拜谒于墓庭,又访斋中干事宗人昌宇、淙埙,甫语及先祖实记,则欣感而答曰,吾宗之在兹州者,只见东史所志、谱牒所记而已,每恨未得其详,病之,何幸今者奉审实录,则此天必有感而赐之矣。遂烂议诸宗,即谋剞劂氏,至数月而讫役,以寓感观焉。”昌宇跋云:“于园寝斋舍分为三卷,亟付剞劂,役两月而工告讫”。据序跋所述,该书似据朝鲜李鼎均撰《兴武王演义》传本刊刻而成。

此书刊行时间,考赵仪显、李集夏、许燂等人生卒年,当为清同治光绪间,“己亥”、“庚子”即为朝鲜高宗三、高宗四年。又,许燂跋语中提及“……开国公太大角干金先生是也,然今距先生千二百三十有余”,亦可为印证。

2 梅山先生礼说

《梅山先生礼说》七卷,朝鲜洪直弼撰,朝鲜李镇玉辑。清光绪间朝鲜木活字印本。四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花鱼尾,版心上镌书名,中镌卷次、页次。框高21.5厘米,宽16厘米。首有辛卯(1891)三月金洛铉撰序,末有癸巳(1893)五月李镇玉撰跋。

洪直弼(1776-1852),字伯应,号梅山,朝鲜唐城人。除敦宁参奉,不就。除洗马,上京肃谢,旋递除黄海都事及主簿、军资监正。赵相寅永奏荐经筵官,旋除持平、执义。纯祖召见于龙骧凤翥亭,特拜成均馆祭酒。哲宗拜大司宪、知敦宁、刑曹判书。谥文敬,有遗集五十六卷③张志渊,《朝鲜儒教渊源》,汇洞书馆,1922年,页45。。

金洛铉(1817-1892),字定汝,号溪云,朝鲜光山人。朝鲜哲宗十年(1859)增广进士。官通训大夫、朔宁前行郡守。

洛铉序云:“洛铉始冠谒梅山洪先生,先生甚爱之,勉之以学问第一等,且诲圣贤谟训当行礼节,娓娓不已。至洛铉先世言行,家中所未闻者,亦皆历举而诏之。洛铉时蒙騃,且方志功令进取,而犹知有一等道理与理学者,实先生赐也。同居城堙则月必三四谒先生,移江湖亦间月一拜,虽未能横经问难,而所闻皆铭诸肝肺。及年纪晼晚,正宜就师讲学,而亲老不能远离。山颓之时,适有慈癠,未闻启手足之训。追后往哭,亦未参群居之绖,辜负厚恩,至今自讼。且见先生答人问礼,赡畅密微,虽先贤同异之议,亦皆明辨如指掌焉。至于无前创始之礼,有始定而后改者,盖欲详审郑重,务归正当故也。先生门人李镇玉士蕴,与先生嗣孙用观得老,裒辑先生《礼说》为五册,来请校雠,且使为序弁卷。追感畴昔,何敢辞诸,但癃病昏耄,未能精校。前日所亲闻于先生者亦十忘七八,略述所见,更付士蕴与得老,详细校定以牖后学云尔。”

是书版本,原著录为“朝鲜旧活字印本”。据书末癸巳五月李镇玉跋:“先师梅山先生易箦后二十年,全斋任先生询及同门,曰先师《礼说》尚未出,斯文阙典也,于是手抄若干册于遗集中。未克成书而殁。后十有五年,镇玉不揆汰哉之诛,遂取其抄录者,参以原稿,增以续集,分门汇列,各以类从,凡辑五册。自己丑春为始,与田友愚屡加雠校,以至壬辰冬,见删几至三之一,而仅得四册。”考洪梅山直弼卒年,为朝鲜哲宗三年壬子(1852),则此处“癸巳”当为朝鲜高宗三十年(1893)。

3 御制孝弟篇

《御制孝弟篇》一卷,朝鲜英祖撰。清朝鲜内阁木活字印本。一册。半页八行十五字,四周双边,白口,双花鱼尾,版心中镌书名、页次。框高23厘米,宽16厘米。题“景贤堂校正,校书馆印进”。

李昑(1694-1776),李氏朝鲜王朝第二十一代君主,原庙号英宗,朝鲜高宗二十六年(1889)改称英祖,清赐谥庄顺大王。

是书为英祖三十九年(1763)所作,“先妣五旬未及一年奄弃小子,而不肖小子冥然到今年今七十,只拜于宫,莫拜于园……岁癸未月仲秋初旬后二日识,是即祚三十九年也”。

4 骆村朴先生遗稿

《骆村朴先生遗稿》六卷,朝鲜朴忠元撰。清光绪间朝鲜木活字印本。三册。半页十行二十一字,四周单边,白口,双花鱼尾,版心中镌书名、卷次、页次。框高22.7厘米,宽17.5厘米。首有崇祯纪元后五丙戌(1886)宋秉璇撰《骆村遗稿序》,末有崇祯纪元二百五十九年丙戌(1886)金炳昌撰《骆村遗稿跋》。朴忠元(1507-1581),字仲初,号骆村,室名静观斋,幸州人。官礼宾寺正、海西按抚、密原君兼弘文馆提学。

宋秉璇(1836-1905),字恩津,号华玉、东方一士、渊斋,怀德人。授侍讲院咨议,辞未就,后任司宪府大司宪。著有《近思录》、《武溪谩辑》等。

宋序云:“我朝隆熙之运,莫盛于明宣德之际。道学文章,彬彬焉,指不胜屈。于斯时也,骆村朴文景公主盟词坛,与一时诸公润色王猷,奎章钟奏,以鸣圣朝,卓乎其不可及矣。惜乎其嘉言懿训,宜不止于寂寥,而散佚于壬癸兵燹,收拾刊行者,只《密山世稿》《岭海唱酬录》数卷而已。今后孙光镇、永大、致和等合编,而采入后人论述,将谋重刊,俾不佞志其首。噫,缁衣易云好贤以其敞予改造也。其于他人之贤,犹尚如此,而况贤祖遗文留墨,岂可任诸蠹鱼之残,而不思所以寿其传耶。”

金跋中亦提及是书编辑缘起:“公之著述,宜其富有,而佚于兵燹,存者无几。今其后孙光镇、永大、致和诸人,惧其愈久愈泯,于是相与谋所以召悠远者,就其旧稿,裒合后人论述,厘为一帙,而以公长胤文庄公趾美继辉,并编其诗文,而永大甫实任校雠之勤焉。”

国家图书馆藏朝鲜高宗二十三年(1886)活字印本《骆村朴先生遗稿》一部,版式与本馆藏本同。

5 杜律分韵

《杜律分韵》五卷,唐杜甫撰,朝鲜摛文院汇编,佚名墨笔批注。朝鲜纯祖五年(1805)铜活字印本。二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中镌书名、卷次、页次。框高14.8厘米,宽10厘米。牌记题“内阁新编杜律分韵乙丑重印”。

《杜律分韵》一书,为朝鲜摛文院奉朝鲜正宗李祘教令,将杜律七百七十七首,“以韵类编”,汇编而成。此书版本众多,据《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有朝鲜正宗二十二年(1798)活字印本、朝鲜纯宗五年(1805)活字印本、朝鲜哲宗元年(1850)奎章阁本、朝鲜高宗二年(1865)木活字印本等三十余种④全寅初,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韩国学古房,2005年,页238。。

6 防山集

《防山集》三卷存一卷,朝鲜李东白撰,朝鲜李熏浩订正。民国间朝鲜木活字印本。存一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双花鱼尾,版心中镌书名、卷次、页次。框高21.2厘米,宽17.2厘米。首有丙寅(1926)正月李熏浩撰《防山清滩晚翠堂三室集序》。

李东白(1777-1853),字子晦,号防山,载宁人。朝鲜南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熏浩(1859-1932),字泰规,号芋山,载宁人。著有《芋山先生文集》。

芋山序云:“……往年得防山公三世稿于其曾孙运浩,略考览舛讹而正焉。且从曹深斋之言,以《治安议》《人物论》别为一册,名之曰《晚翠堂遗书》。运浩求为序于《防山集》首,余辞不获,遂为之书”。

此书国内仅复旦一家收藏。

7 一广遗稿附小安斋遗稿

《一广遗稿》三卷,朝鲜金相日撰,附《小安斋遗稿》一卷,朝鲜金撰。清咸丰间朝鲜木活字印本。二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双边,白口,单花鱼尾,版心上镌书名,中镌卷次、页次。框高21.7厘米,宽14.7厘米。《一广遗稿》末有崇祯纪元后二百五年壬辰(1832)金撰跋,《小安斋遗稿》末有崇祯纪元后二百二十六年癸丑(1853)金龟淳撰金墓志铭并序、金在直撰跋。

金相日(1756-1822),初名相彦,又名一广,字子山,号声叟,朝鲜光山人。

金在直跋云:“呜呼,此惟我王考一广府君遗稿也。先君子尝加编辑,而未及锓梓。临卒,进不肖而诏之曰,汝其无忘吾志也。不肖不敏,惧夫失坠,既颖谒龙田宋先生,蕲赐斤正。先生为之梳洗全稿,宠书以还之。其所兴感而溯论者,备尽底蕴,实为知言。谨依《春翁年谱》刊附《三渊书》例,遂节约而载之篇底,始命工刊印,而先君子诗若干首,亦附其下。庶得追遗志,作世稿,而少慰不肖靡及之思云尔。”

上海图书馆藏“朝鲜哲宗四年(1853)活字印本”一部,书名著录作“一廣遗稿附小安斋遗稿”,版式与本馆藏本同,“廣”字疑误。上图此书著者著录为“金撰”,据金跋,《一广遗稿》著者应为金相日,而金为《小安斋遗稿》著者。

8 箕范衍义

《箕范衍义》十卷卷首一卷,朝鲜李源坤撰。清道光间朝鲜木活字印本。四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花鱼尾,版心中镌书名、卷次、页次。框高23.3厘米,宽16.5厘米。首有崇祯后四庚戌(1850)成近默序、己酉(1849)孟夏李亮渊序、苏沫矩撰《题箕范衍义辞》、己亥(1839)仲春高大镇撰《叙箕范衍义后》、戊戌(1838)二月李源坤序。

李源坤(1776-1845),字黄中,号静虚窝,朝鲜古阜人。朝鲜英祖十九年(1743)进士,好经学。

成近默(1784-1852),字圣思,号果斋,朝鲜昌宁人。朝鲜纯祖四年(1804)进士,仕北部都事,历典府郡,著有《果斋集》。

李亮渊(1771-1853),字晋叔,号临渊,朝鲜全州人。著有《枕头书》、《石潭酌海》、《嘉礼备要》、《丧祭辑笏》等。

查国内各家公藏,并无相关著录。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藏“朝鲜哲宗元年(1850)木活字印本”《箕范衍义》一部,版式与本馆藏本同。

1 陈正宏.古籍印本鉴定概说[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 全寅初.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M].韩国:学古房,2005.

3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5 林子雄.古代中国与朝鲜铜活字印刷史的比较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08,28:263-267.

猜你喜欢

白口印本活字
开放融合环境下预印本发展态势分析*
重视预印本及其系统生态建设
直读光谱分析不完全白口化铸铁样品
活字蹦跳
V含量对V-Cr-Mn合金白口铸铁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把玩活字 续写光阴的故事
进“门”填字
浅谈焊条电弧焊焊补铸铁的几种方法
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自关联性分析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