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等效”视角下公共环境标识语翻译策略

2013-04-11张宏雨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标识语源语译文

张宏雨

(河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环境的语言文字(诸如机构名称、人名、街道名、路标、公示语等)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地上一道亮丽的“语言风景线”。语言文字作为一个介绍特色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向外国朋友推介我国特定文化的汉译英,更是意义重大。由此,学界开始关注公共环境下语言文字的英文翻译语,并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化研究。就目前公共环境的标识语翻译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如“受水平限制造成的词汇错误、因文化失解造成的语用错位、因文化误读造成的机械移植和受母语干扰的中国式英语”等许多语用失误,这些问题已成为了城市、景区等场合中的一大污点,有损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我国的形象。通过对这些现状的理性分析及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疾”之所在,将使我们的公共语言环境得以净化,有利于提升对外宣传的质量和国际形象。

一、“语用等效”翻译的实质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首次提出了“等效”翻译概念,主张源文与译文的信息等效。而“语用等效”是指语用翻译必须准确、忠实地反映源语和说话者的思想情感和相关语境,要用接受方所能理解的译人语来表达,使双方得到的语用含义信息等值,使译文起到与源文相同的作用。“语用等效”是语言翻译的重要特征,是语言翻译的主要原则与重要标准。“语用等效”翻译原则具有三大突出特征:语用性、动态性和平衡性,把握此三大特征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用等效的前提。一是语用性,它是语用等效最显著的特点,语用翻译必须首先考虑语用内涵和语境问题;二是翻译的等效必须是动态的,翻译的“信”或“忠”必须与时俱进,紧贴源语、说话者的时代内涵和译入语的最新发展与国内语境,即语言结构是动态的,不能离开“文化语境”;三是翻译的等效还必须是平衡的,译者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说话者和受众之间必须担当“平衡手”,保持平衡、和谐的关系,在政治倾向或情感意义上取得相同或相似的效果。“语用等效”既具有奈达的理论内涵,又具有中国特色,它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和合”、“和谐”、“中庸”、“阴阳平衡”思想,这也是奈达“等效”论在中国颇为流行的重要原因。

公共环境标识语属于信息类文本,它的关键性功能是传递信息,对读者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翻译时应该从内容、文化等方面尽可能地达到语用等效。“语用等效”包括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一是语用语言等效,它是指在准确把握源语的概念意义(明示意义)和隐含意义(暗含意义)的基础上将源语完全地翻译于译文中,它追求源语与目的语的自然对等,用译文里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把源语翻译出来,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只求自然的等效。其在翻译过程中,存在必要的重构和再创造,但必须结合特定的语境因素选用适宜于目的语文化环境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述源语作者的真实意图。二是社交语用等效,它是在遵循文化语境因素的制约下的一种等效,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的文化内涵确保等值地移植至目的语中,以到达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等效。因而,译者应该对所翻译的内容从两种文化层次上有深入的了解,在比较中抓住源语与目的语于文化内涵上的切入点,采用恰当的翻译方式(直译或意译),既使源语的文化内涵不丢失,又保证目的语读者能正确理解译文。

如果在实际的标识语翻译中没有很好地遵守这些语用等效翻译准则,就有可能造成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1]72-74实际上,标识语翻译中的错误表现主要是语用失误方面,这种错误不仅仅是意义损害的表现之一,更多的是对交际双方文化情感方面的损害,是对交际礼貌原则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交际失败。

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语用各因素的和谐是公共环境标识语取得较好交际功能效果的重要条件。Leech曾说:“语法错误只表明说话人使用语言不够熟练,而语用失误却说明说话人的品质。”[2]203-211如果与相关的语用因素相悖逆,就会造成语病的产生,最终冲撞甚至消减了标识语的语用值。因此,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语用失误[3]91-112。

(一)语用语言等效翻译

1.避免机械移植

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些场合的标识语把汉文和英文生硬地一一对应翻译,忽视或不了解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造成翻译的语用错误。如,信阳市合群路的一家小店把店名“风味小吃”翻译为Feng Wei Small Eat,正确的译法应为:Local Flavor Snack-bar;北京路的一家“金耀咖啡语茶”店,把店名译为:Jin Yao Cofee Language,这明显是按照中文表达方式将汉语逐字翻译为英文,改用Coffee & Tea即可。再如,某市一交通要口所树牌子上写有“One Drink of Alcohol on the Part of the Driver Can Reset in Two Lines of Tears for His Family”(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这样的英文,它显然是一种机械生硬的翻译,选择了不贴切的表达方式,导致信息失真,若翻译为“Drink and Drive Costs Your Life”更为得体些。

2.避免套用母语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去套译英语,即是近几年出现的中国式英语。如,郑州市经五路一家超市的标牌是“旷大大卖场”,其译文为:One Honest Greally Sells The Field,这会让外国人费解的,应翻译为:Kuangda Shopping Center。因此,在翻译标识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目的语特定的表达习惯,决不能简单地套用母语模式就了事。诸如Stop Cashier(暂停收款)、low prices everyday(天天低价)、today and any day pay less(每天都省钱)、Be careful the grass(爱护草坪,不要践踏)等,都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要么把汉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要么简单地按照汉文意思硬译成英文,不如把它们分别翻译为:Closed、All sale every day和We save money for you即可。这些都是在没有尊重英语的用词和语法习惯的情况下造成的语用失误。

3.避免译文语义反差

在标识语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制于源语的语言形式,造成译文不合乎目的语的表达形式,从而使语义出现错误甚至是反差。如,郑州市某商场把“儿童乘电梯须大人陪同”翻译为:Children should use the escalator with adult,这样它的意思就成了“儿童必须和大人乘电梯”,可改译为:Children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dult when using the escalator;许多公共场所立有“注意安全”的牌子,译文常为Notice Safety,外国人看到这个译文一定会很费解的,因为它是在提示人们“别往安全的地方去”,意思正好相反,不如直接用Caution或Danger,既简洁又有警示作用。有些词语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内,它的内涵意义或社会意义体现着较强的文化特征,在翻译中必须注意选择切适的词语来表达,如“亚洲四小龙”标识语常被翻译为the Four Little Dragons of Asia,由于“龙”在中西方文化中其文化内涵意义相反:汉语是吉祥和力挽狂澜的象征,英文是邪恶的象征,因此,操英文的人就会把它理解为“四个小魔鬼”的意思,语用意义正好相反。不如用tiger(虎)来代替dragon,“虎”在英文里有“朝气蓬勃、努力奋斗、充满希望”的内涵意义。

4.避免符号层次错误

这一层次的规范主要体现在语言书写符号的正确性上。语用中,许多人把它当作一个小问题,往往被忽视,但它是标识语翻译规范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只有规范的书写形式才能保证标识语交际效能的实现。如,信阳市中山路的一家发型店把店名“莉莎造型超市”翻译为:Lisha Interlock,而“Interlock”的真正意思是“互锁设备’,并不是“连锁店”,正确的译法应为:Chain Shop;而另一处的一家音像店,其店名“原音音像”被翻译为:Girre Musical,其中的“Girre”是拼写错的单词,“musical”为形容词时表示“音乐的,喜爱或精于音乐的,悦耳的”的意思,作名词时表示“音乐喜剧”的意思,因而应该翻译为:Yuanyin Audio-video Store。

(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1.把握礼貌内涵的不同

礼貌情感义在词语中的表现是一切语言表达的原则之一,也是一种交际中语言表达的普遍现象。在标识语的翻译中,译者必须对外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接受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尊重他们的礼貌价值观,并用得体的词语表达出来。如,在公共汽车上或车站等场所常立有“老年人优先”(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的标识语牌,这里用old people来称呼老年人的说法在英语民族里是很不礼貌的,常带贬义。老年人喜欢用senior citizen来称呼他。因此,这一标识语应翻译为Senior Citizens First,这才符合西方人的民族心理[4]14-17。再如,公共汽车上常有“请勿将头伸出窗外”这样的标识语,常被翻译为:Don’t put your head out of the window,译文语气强硬,让外国人在心理上难以认同。这类内容的标识语不如采用“反向翻译”法,即汉文里正面表达的词语,译文可从反面来翻译;汉文里反面表达的词语,译文可从正面来翻译。因此,这个标识语可翻译为“Keep head inside vehicle”,这更能让外国人容易接受。像Park off pavement(人行道上禁止停车)、Hands Off(请勿触摸)、Keep Top Side Up(请勿倒置)、Pay Parking(收费停车场)等都是“反向翻译”的标识语。

另外,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标识语中存在着诸如粗语、脏语的语言禁忌问题,如,Rubbish(胡说八道)、Stupid guys(笨蛋)、Fuck you(滚你的)、Bullshit(瞎说、该死)等禁忌用语。我们说,标识语具有交际的广泛性,不仅要求词语表达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更要注意语言情感的道德性和健康性。因此,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脏语、粗话出现于公共环境的标识语中都是不恰当的[5]106-110。

2.注重文化背景的差异

申小龙说:“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蕴含着该民族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和价值评定,蕴含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6]63-68可以说,标识语翻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文化内涵的等值传递。因此,在标识语翻译的再创造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关注英语标语、标牌的接受对象,还要考虑其风俗文化、审美情趣等。如,在许多公共环境,常竖起“小草微微笑,请你走便道”这样的牌子,很多译者把它翻译为:Step the flower and grass not. 这显然不符合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习惯,不如把翻译为“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 please walk on pavement”更为贴切些,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双语之间的语义等值。又如,某地学习辅导站竖起着“大学英语辅导”的木牌,其翻译为English coach book of university,这显然不符英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英美的民族文化里,“辅导”应翻译为reading materials;把“考研辅导”翻译为Reference book for doctor test,同样是没有注意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民族文化中,一般用(post-)graduate student来表示“研究生”,而for doctor test很容易被解读为“医生考试”[7]76-79。

三、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公共环境标识语翻译的得体表达,一方面反映了译者的外文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准确解读。标识语是一个系统工程,关涉到标识语的正确理解、民族文化内涵的把握、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看待事物的敏锐度等,它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以便准确展示译语和特定环境的文化底蕴,提升特定环境的品牌意识。因此,我们在对公共环境的标识语进行翻译时,必须准确理解源文,尊重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从而翻译出规范的、正确的和高质量的译文来。

[1] 史 航.旅游标识语英译不当及根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

[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4] 杨明星.城市涉外标识语规范化翻译的观念性及层次性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

[5] 章彩云.旅游景区语言文本建设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6] 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范畴系统析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7] 杨永林,刘春霞.双语公共标识的文本性研究[J]. 外语学刊,2008(5).

猜你喜欢

标识语源语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媒体语境下公共标识语英语翻译规范化现状与对策
译文摘要
浅析城市标识语的汉英翻译
青岛市沿海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I Lik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