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花缘》中否定副词“不”的用法

2013-04-11蔡雯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镜花缘代词副词

蔡雯丽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镜花缘》是清代百回长篇小说,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到目前为止,与较早的《儒林外史》、《红楼梦》及较晚的《儿女英雄传》相比,对其语言研究显得较为薄弱。这些作品的语言使用,反映了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过渡性变化。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次类,对汉语表达具有重要作用。“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之一,研究《镜花缘》中否定副词“不” 的用法,对促进《镜花缘》的语言研究有一定意义,为近现代汉语的否定副词“不”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语言事实。

一、“不”的使用情况

“不”在《镜花缘》中,就其具体用法,分类如下:

(一)“不”与谓词的搭配

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动词可以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静态动词包括属性关系类动词、判断动词“是”、心理状态类动词、感觉类动词、能愿动词等非动作性的动词,而动态动词主要指动作性动词。“不”可以在静态动词、动态动词和形容词前标记否定[1]137。

按基本词汇意义可以分动词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 静态动词表示一种静止状态,包括“存在”和“拥有”的动词,如表示度量的动词、表示五官感觉的动词等,以及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动态动词表示一种运动状态,大多数的主动词都是动态动词,包括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表示短暂动作的动词、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等。

1.“不”在静态动词前(包括判断动词“是”)

(1)属性关系类动词

他的学问既高,一切尚要求教,如何不是晚生?(第二十三回)

唐敖道:“你丈夫既来投军,为何不是本意,况跟去阅兵,或者劳苦一场,挣得一官半职,也未可知,怎么你说与他无益?(第二十四回)

哪知他的好处甚多,全不在此。(第十九回)

(2)心理状态类动词

姚芷馨吓的不敢上前。(第二十八回)

不意贵处尊为众肴之首。(第十二回)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第十二回)

(3)表示可能、必要类的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能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可以表示可能、意愿、必要、估价等等。表示可能、必要类的能源动词在《镜花缘》中较多,如

百果仙子道:“幸而龟不能歌,蛟不能舞。(第二回)

多九公叹道:“凡事总不可强求。(第二十六回)

回到船上,林之洋货物虽已卖完,因那双头鸟儿有个官长要去孝敬世子,虽出若干价钱,林之洋仍不肯卖,意欲大大拿价,借此多得几倍利息,因此尚有耽搁。(第二十八回)

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但不能重叠,不能带 (着、了、过),但有些能愿动词可以用在“不~”格式中。例如:能——不能;要——不要;会——不会;可能——不可能等。

上例中的“不能”、“不可”、“不肯”、“不准”正式体现了这种用法,常在句中做 。

(4)感官类动词

既不恶其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味同嚼蜡。(第十二回)

彼此用箸,都把燕窝夹一整瓢,放在嘴里嚼了一嚼,不觉皱眉道:“好奇怪!(第十二回)

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第十二回)

2.位于动态动词前

唐敖……打了几个喷嚏,登时神清气爽,道:“如此妙药,九公何不将药方赐我?(第二十六回)

他听了只管摇头说:“音韵一道,乃本国不传之秘。(第二十八回)

只因太后有个宫娥,名唤上官婉儿,那年百花齐放,曾与群臣作诗,满朝臣子都作他不过,因此文名大振。(第八回)

“不”字用在动态动词前,对某一行为的否定,表示缺乏或者忽视某种行为,如上例中的“不论”,或者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后果或者结果,如上例中的“不传”、“作他不过”。

3.位于形容词前,在形容词谓语前作状语,表示对性质或者状态的否定

至于出头露面,上庙朝山,其中暧昧不明,更不可问。(第十二回)

至境界不顺,希冀运转时来,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准,亦属无妨。(第十二回)

原来此地连年商贩甚多,各色货物,无不充足,一切价钱,均不得利。(第十二回)

上文中的“不”用在形容词前,是最普遍的用法之一,表示否定,相同的例子还有,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二)“不”用于名词或者名词词组前

表示对人、物或者行为的否定,常使名词词性发生变化,具有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性质。

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坚,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诸事预为防范,毋许入门,他又何所施其伎俩?(第十二回)

倘惜福君子,将‘五簋论’刊刻流传,并于乡党中不时劝诫,宴会不致奢华,居家饮食自亦节俭,一归纯朴,何患家室不能充足。(第十二回)

倘惜福君子于乡党中不时开导毋得奢华,各留余地,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第十二回)

(三)“不”与其他副词连用

二位如再喧哗,不独耽误娇音妙舞,怕金母要下逐客之令了。(第二回)

上例中,“不”用在表示范围的“独”前,有否定此范围之意,不仅仅之意。

唐兄既不懂他言语,明日也不必上来,且等老夫破一天工夫,四处探听一番。(第二十八回)

上例中,“不必”表示对动作的否定。《镜花缘》中词类的“不必”共出现了35次,均表示对动作的否定。

(四)“不”修饰代词

这妮子道行浅薄,只顾为著游戏小事,角口生嫌,岂料后来许多因果,莫不从此而萌。(第二回)

至富贵家,虽有侞母亲族照管,不能过于磨折,一经生有儿女,希冀独吞家财,莫不铺谋设计,枕边谗言,或诬其女不听教训,或诬其儿忤逆晚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甚至诬男近于偷盗,诬女事涉坚滢,种种陷害。(第十二回)

“莫不”的解释主要有两种:1.无不;没有一个不。如《 周颂·时迈》:“薄言震之,莫不震叠。”再如《左传 ·成公十六年》:“民生敦厖,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2.犹言莫不是,莫非。 金 董解元 《 诸宫调》卷四:“你莫不枉相思,枉受苦,枉烦恼?”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哎,你个馋穷酸倈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我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

上例中,第一个例子属于第一种解释,没有一个不,无不,是否定副词修饰否定型无定代词,共同做主语。第二个例子更倾向于第二中解释,犹言莫不是,莫非。

谁知谈来谈去,却又不然。(第十八回)

若不论好歹,一概发刻,在你自己刻的是诗,那知朱草却大为不然。(第九回)

“不然”,“然”是指示代词,而“不”是否定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性词语,所以“不”的用法相当于“非”,表示否定判断,表示不是这样[2]23。同样的例子在大约同时代的作品中也有举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今有了本钱,自该还他去,有何可説?谁知狠人心性,却又不然。”

二、“不“的意义

其一,“不”否定静态动词时,表示对事物属性或关系的否定;或者是对状态存在的否定;或者是对应有的可能、性质的否定。

其二, “不”否定动态动词时,主要有两种情况:用“不”作否定标记时,其意义是动词短语所表达的事件尚未发生也不会发生,可以是行为主体的主观意愿,也可以客观地说明情况。

其三,“不”否定形容词时,可以是对静态情状的否定,也可以是对性质、状态的否定。

其四,“不”用于名词或者名词词组前,表示对人、物或者行为的否定,有使动性质,在《镜花缘》中使用最频繁的是“不时”例。

其五,“不“可以与其他副词连用,作用主要还是否定动作、范围、情状等。

其六,“不“可以否定代词,其中,沿用了自古以来的用法“不然”的居多,表示不时这样。

三、结语

“不” 在《镜花缘》中的用法,主要是作为否定副词,与其搭配的最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动词,这是“不”否定副词的用法自先秦以来的传承,否定动作和情态占最大比例;其次,“不”还可以否定名词性的词语,如代词和名词,还可以和其他副词连用,基本反映了近现代汉语中“不”的用法。

[1]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代 睿. 汉语否定标记“不”和“没(有)”的语义分析及选择[J]. 现代语文,2010(5).

猜你喜欢

镜花缘代词副词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代词(一)
代词(二)
镜花缘(2)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镜花缘
副词和副词词组
《镜花缘》中的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