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2013-04-11张春凤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者现代农业黑龙江省

董 娜,张春凤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黑龙江省现有耕地约1319万多公顷,2012年黑龙江粮食生产持续6年增产,总产量升至全国第二位。目前,黑龙江是大豆、玉米种植总产量的第一大省,农垦和森工系统具有农业生产、管理的优势,有利于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种植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很多问题,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现状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1978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不到25亿公斤,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传统农业、农产品进行合理的经营,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2009年,全省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加工销售总收入达1600亿元,省内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1050亿元,粮食产业种植、加工和销售基本实现了一体化,产业链中产品的市场开拓,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升,加强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要达45亿公斤。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投资了152亿元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运用高科技、新技能进行大棚育苗、插秧、收获全机械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都要求传统的农民进行转型,不仅会种植,更会管理和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突破以往传统的种植理念。尤其是垦区的粮食加工企业正迅速发展,部分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的发展,如九三油脂、北大荒肉业等企业为积极加大粮食基地建设,推进粮食加工产品转型,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管理一系列的体系逐渐完善,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1]256-257。

(二)作物种植结构有所改变

信息是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农业种植合理化、农产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近几年,黑龙江省的粮食粮食种植面积总体上是在持续增加的,但由于传统农民对一些信息掌握的不准确,面对粮食市场出现了竞争的激烈、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现代农业信息的传递不及时、科技的进步等原因,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和种植结构在无形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麦是原来黑龙江省第一大作物,近几年的播种迅速减少,由于市场的推动和加工企业的需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相反,黑龙江省的一些特色作物如:甜菜、烟草、高粱、亚麻等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二、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农民转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但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所接触附近的人多是素质较低的农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适应,农民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将普通的农民转型为为“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黑龙江省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农民勤劳、善良、朴实,但却有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如法律意识薄弱、科技知识、技能相对落后、卫生意识淡薄、小农意识强烈、缺乏创新理念等。这些不足违背了现代农业的高科技性、合作性、管理性、开放性、经营性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利用率较低

黑龙江省固有资源丰富,但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农业在水资源的使用上存在污染、过度开采等现象,水资源是黑龙江耕地的主要支撑,但是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建设投入较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资源优势向农业水利化以及机械化灌溉的转换。部分农民不善于经营土地,使得黑土肥力不断下降,土地正面临着严重退化威胁,土壤质量下降以及水分流失现象严重,种植的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逐年降低。此外,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一些农民单纯追求粮食总产量超标使用化肥、随意排放禽畜粪便、不合理的耕种方式以及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大气污染等原因都威胁到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传统农民增加收入基本上只能靠政策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等短期行为,还没有建立长效的收入增长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黑龙江省小规模农民来说,农产品的市场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以及再生产的能力。大部分农民已经形成习惯性种植,完全靠经验和习惯,而且种植农作物之前,存在信息建立不完善、水利、交通等设施相对薄弱;在农产品的推广和加工环节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的理念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这使得农民的分散种植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之间缺乏有效的指导,缺少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

(四)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气候变化使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引起农业种植条件的改变,增加了农业成本和投资的幅度。温度变暖延缓了黑龙江农业区生长季节,减少低温冷害的威胁。但同时应防范这种情况下,气温升高减小水分的有效性,一些有害物种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气候变暖会导致生物带的转移,近几年,黑龙江省多次出现极端天气,寒冬冻死了生长多年的桧柏等树木,4月份的低温暴雪将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的春种推迟达半个月之多。随着气候变暖,初霜延后等现象,拖延了农产品成熟期。按照自然规律,黑龙江作物产量仍受低温、早霜等现象的影响,农民疏于对低温冷害的防范,使农业病虫害频繁发生,作物以及牲畜病虫害的区域范围逐渐扩大,直接影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33-35。

三、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研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需要将推广科技兴农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组织的管理,形成种植、研发、应用、经营五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各级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的支持,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对黑龙江省农业保护力度,在种植范围内合理的增加产能。派出专业人员培养现代农业经营者,全方位地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与职业技能,组织高校教师、技术员、技工到农村深入实践,走入田间,与农民进行交流,将农村的新型加工产业和龙头产业建成推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起点,同时培养农民提高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最主要的支撑,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黑龙江省耕地日益减少,要保护好现有耕地的数量及质量。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种植结构、技能推广来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大森林、生物物种的保护力度以及作物在土壤中的养分逆境、温度逆境、生长环境逆境、水分逆境等的适应程度,恢复原生态种植。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运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减少风灾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遵循自然规律

利用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特色绿色农业、有机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转型后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农作物种植的环境因素及生态理论(生态平衡与生态冲击、食物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遵循理论指导实践,保持生态平衡,可以稳定和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生产。由于丰富的资源,黑龙江省平原、山地、草原相结合的独特优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大量而丰富的农产品为其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北地区应该紧抓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与农业专家建立培训指导互助,学会保护和改善农业种植环境合理种植农作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培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推动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依托黑龙江省粮食和畜牧业资源优势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实现农业产业、加工业全方位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经营有利于农业生产增效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对黑龙江省优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的加大;鼓励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推广;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加强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及提升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3]。

推进产业合作化,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及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及信息流动渠道的畅通。强化农民市场竞争意识、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培养以及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通过农民经营组织将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解决农作物加工、生产、销售一系列问题,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孙丽晶,宋长虹,张晓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和基础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1).

[2] 邹继军,曹海峰,张立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经营形式的探讨[J].现代化农业,2008(09).

[3] 郑 林.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者现代农业黑龙江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备案的通告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