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心理过程研究

2013-04-11周琪芝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伴奏者二度钢琴伴奏

周琪芝

(四川音乐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0 引言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占全国高校总数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和人民在新时期赋予其的艰巨历史使命.就该类高校的音乐院系而言,培养具备良好音乐技能和音乐心理的应用型人才自然也就成为其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钢琴即兴伴奏作为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心理过程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钢琴教学关注的焦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的讲解细致而全面,示范准确而丰富,可是从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看,多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钢琴即兴伴奏的心理过程,[1]没将其很好地内化为知识、技巧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准确把握钢琴即兴伴奏心理动态,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配合学生的心理状态,这对培养钢琴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感知过程

感知是在事物直接影响下,大脑对事物个别及综合属性的反应过程,是负载认识过程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不通过感知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艺术中,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巧,同样是从感知开始.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形成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础.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音响感知是学习者以听觉为媒介反映出对音乐音响的各种感受,此绝不同于一般的音乐赏析,包含着学习者相当多的主观能动性.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感知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1.1 视觉学习感知过程

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眼、脑、耳、手的协同动作,密切配合.之所以强调用眼,就是强调视觉的感知,在钢琴伴奏中要看旋律谱,这是即兴伴奏学习的基础.在看旋律谱的过程中就会认真分析歌曲的风格和类型、表现内容以及结构特点,这样就会养成良好的伴奏感觉.由于在钢琴即兴伴奏时,伴奏者对歌曲是完全陌生的,只能边看乐谱边即兴伴奏.即兴伴奏者只能像歌唱者那样简单地了解歌曲的调式、调性以及速度等,然后进行即兴伴奏.这就要求伴奏者要具有良好的乐感,较强的识谱能力,都要在平时训练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视觉学习感知能力,提高视奏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其它理论基础知识,这也是视觉学习感知能力的根基.

1.2 听觉学习感知过程

音乐的声音最先被“听觉”所感知的,人耳可谓这一过程的利器,当各种高低、强弱、快慢、明暗的声音组合体用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的非客观感受时,人们会对这些听到的音效做出各种本能的反应来.

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在初始阶段首先接触的是乐谱本身,乐谱作为音响组合中最抽象和最直接的载体,各种可能的音响它几乎无所不含,要将这些抽象和直接的载体转化为可辨的实际音响,演奏者的实践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听觉的感知过程应该是这一转化活动的基础环节.学习者则必须仔细聆听自己的弹奏,注意感知这一音响过程的各个方面,领略音符要义,使演奏能客观准确地展示音乐音响的全部意义.当然,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中,光有视觉感知仍是不够的,因为演奏者还得去研究作曲者给予这些音符以外的要求.可见,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本来就是伴奏者和欣赏者对音乐表达和接受的一种综合感知过程,并非是单独地感知音乐特征.[2]

在即兴伴奏中,很多人往往在意技术的运用,大脑中充斥着各种伴奏细节,眼、耳、手可谓忙个不停,奏出的所有声音只在耳畔一瞬而过,尚无机会和时间去细细体会,更不用说去揣摩和分析.究其原因,则是伴奏者缺少客观倾听,没有事前去用心揣测这个听觉的感知过程,从而导致其没有形成细腻的听觉感知能力,这种听觉极大地降低了伴奏者的水准,从而也影响了音乐的传达和表现.

1.3 体验学习感知过程

在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要用心感知音乐活动,这和伴奏者的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为想象、意象、感知和情感等心理活动过程.在内心充分认识到即兴伴奏感知过程后,就需要将心理感知和实际体验学习联系起来,这种实际的体验感知能让伴奏者真正领会即兴伴奏需要的心理技能.

从刚开始学习伴奏到整个练琴过程,直至后来的即兴伴奏,在这几个不同的训练阶段中,心理技能始终占据着支配性的主导地位,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体验感知就是能让伴奏者更好地适应并掌握心理技能,从而提高钢琴演奏者的能力.用心来感受钢琴即兴伴奏,重视体验感知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伴奏技巧、心理技能,和即兴伴奏的能力.

1.4 动手操作感知过程

钢琴弹奏的基础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因此学好即兴伴奏需要全面扎实的基础.要经历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和体验感知这三个学习过程,就必须要亲自动手操作,让自己在即兴伴奏的环境中找出伴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心理技能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伴奏者要在实际伴奏过程中将音型和织体形成固定概念,并不断充实到自己大脑中所建立的“音型或织体库”.在不断的动手操作感知过程中,伴奏者要能够快速地将作品中的音型或织体抓住,形成规律,养成心理习惯,有助于培养听觉感知、视觉感知等能力.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中,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动手感知实践,才能真正获取即兴伴奏的真经.

2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思维过程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认知,是指伴奏者运用理性思维将作品所蕴含的形式、内容和深层意义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钢琴即兴伴奏作品可谓词、曲作家在社会生活中集中于头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需要学习者理性认识、客观分析,才谈得上对一部作品真正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2.1 创新思维是钢琴伴奏学习的核心

通常所说的创新思维是指在突破正常的思维限定的基础上,用独特的方法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革新,从而创造出新思维、新方法.钢琴即兴伴奏是在只有主旋律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弹奏者所进行的即兴艺术创作活动.这种即兴创作是一种短暂的艺术行为,但是钢琴即兴创作包含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和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所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贯穿于钢琴即兴伴奏的关键过程,它是钢琴即兴伴奏的核心,也是最明显重要的特征.没有创新思维就不能出色地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因此,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不仅能够使伴奏者提高伴奏技能,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2.2 创新思维在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2.2.1 有助于提高钢琴伴奏功底

钢琴伴奏基本功底是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必须具备的基础,主要包含音阶、琶音、双音、震音等弹奏练习.伴奏者在钢琴即兴伴奏后往往会进行总结,找出伴奏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创新技术,进行改进.所有的这些都是要依靠扎实的钢琴伴奏功底来完成的.创新思维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钢琴伴奏基本功不断强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2.2.2 有助于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表现力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伴奏表现力就是能够很好地将感情融入到伴奏过程中,把伴奏技术转化为感情艺术.这要求伴奏者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在伴奏过程中表现得更准确、丰富、具有感染力,更好地帮助钢琴伴奏者增强艺术表现力.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创新思维过程就是伴奏艺术表现力建立和培养的过程,在伴奏中以情带动伴奏,用情打动观众,精妙恰当地营造钢琴伴奏氛围,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2.3 有助于培养强烈的伴奏兴趣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兴趣是伴奏技能提升的基础,是调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关键.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钢琴即兴伴奏的强大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能够在即兴演奏中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新思维的艺术指导下,伴奏者能够不断感受到即兴伴奏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伴奏兴趣就会不断增强,伴奏的魅力和艺术的表现力才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2.3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创新思维方法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在伴奏过程中长期的思考,运用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以及进行严格的伴奏训练,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果.即兴伴奏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方法与途径.

2.3.1 原谱模仿练习

原谱是艺术家经过长时间打造的艺术结晶,具有很强的艺术实践价值.原谱的模仿练习能够很好地开阔视界,掌握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技能,有效地拓宽创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种类繁多的原谱中,要收集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价值的伴奏精谱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是粗奏法,也就是说要对原谱进行快速有效的学习,把握原谱的重点,找出普遍规律,筛选出符合自己伴奏特点的原谱.二是精奏法,在找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原谱后要对这些原谱仔细研究,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伴奏风格.三是创新伴奏法,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伴奏原谱中,选择它们进行创新型研究和练习.通过对原谱的推敲和练习,伴奏者不但能够掌握伴奏创作的基本方式和规律,增强即兴伴奏的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3.2 伴奏实践练习和临场发挥练习

钢琴即兴伴奏属于理论与技巧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伴奏的理论知识,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很好地开发.

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积极与演唱者进行伴奏合作,从而更好地临场发挥,这是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伴奏者要努力克服紧张心理,激发自己即兴伴奏的欲望,使临场发挥成为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

3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二度创作过程

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充分发挥主观再创造能力,即二度创作.伴奏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丰富想象力,将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作紧密联系.唯此,才能更准确地掌握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亲身感知的事物,感受和诠释钢琴即兴伴奏艺术的真谛,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并使其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1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二度创作

3.1.1 二度创作概述

钢琴伴奏者在伴奏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音乐效果是伴奏者在对作曲家钢琴乐谱理解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实际上,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响效果是作曲家的本意与伴奏者个人理解的结合.[4]由于现实的音响在不同学习者的伴奏过程中以及同一学习者在不同的伴奏过程中均有着细微的差别,那么钢琴即兴伴奏就会产生唯一的现象,通常把这种钢琴即兴伴奏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这恰恰与作曲家的一度创作形成了对比和统一,使钢琴即兴伴奏与歌声形成完整的、统一的、完美的音乐艺术.

3.1.2 二度创作的意义

音乐作品创作本身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娱乐与审美是其固有属性,与现实世界中的实在事物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是依附于人的高级意识活动并与人的思维、情感等要素紧密联系,更是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等群体思维活动的产物.

在钢琴即兴伴奏中,要把所有的音符信息完完全全地用现实音响表现出来.在现实中,如此众多的音乐符号,伴奏者要清晰地记住这些音符,这是二度创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伴奏过程中将感情融入到伴奏的血液中,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伴奏境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钢琴即兴伴奏通过和声、织体、演奏技巧及其速度、力度、节奏的多种手法的变化,产生情景不同的色彩,激发想象力.即兴伴奏曲目在二度创作下显得更有感染力.二度创作要加入伴奏者的情感,应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去尽力发挥自己的演奏才能和艺术天赋.

3.2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二度创作必须满足的要求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二度创作是一种非常重视技巧和情感思维的过程,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一是伴奏者要有完备的技巧技能,在伴奏过程中要将技能和情感相结合,达到完美的二度创作.二是伴奏者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对乐谱有着准确的把握和领悟能力,真实再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三是钢琴即兴伴奏是伴奏者对原作的二度创作,故需在综合运用伴奏技巧和阅读、理解乐谱的基础上,去研究文本.虽然乐谱只是简单地为伴奏者提供了伴奏蓝图,在蓝图内还需要伴奏者自身运用技巧和情感进行充实、完善,以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换句话说,伴奏者要通过自己的伴奏和对作品的表现能力,把自己内心对乐谱所产生的画面信息重新加工成音乐的音响信息,即由心中之乐形成现实之乐.也只有学习者对作品充分展示出独具个性魅力的二度创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的钢琴伴奏,亦才能真正体现钢琴伴奏艺术的灵魂与价值.

4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及调适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心理是由十分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主观心理体验.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伴奏者常常会有不良心理状态产生,且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因此,在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调节这些不良的心理.

4.1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不良心理概述及影响

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一部作品的掌握,除决定于演奏者自身的伴奏能力和水平即弹奏技巧外,还包含一种超出这种能力和水平之外的力量决定着伴奏效果的好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能力,也即心理技能.这种技能和正常的伴奏技能不同,它不是从深层次背景方面去直接影响伴奏者的心理素质,但却是有顺序和有规律可循的.其与弹奏技巧一样,也具有技能性特点,学习者一经掌握即变得非常稳定.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习惯,它比伴奏技巧掌握后更加稳定,一般不轻易发生改变.从该意义上说,心理技能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先天性特点,但是心理技能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5]

心理技能贯穿于练琴到钢琴即兴伴奏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该过程中一支具有绝对支配性的积极因素,在这些环节中也始终体现出心理技能的影响作用,它是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另一方面来说,心理技能也是决定伴奏者伴奏能力和水平高低的考量性因素,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在钢琴即兴伴奏活动中取得成就.很多学习钢琴伴奏的学生,他们本身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但是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很难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心理技能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很难在即兴演奏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所以说,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中既要重视技术技能和音乐感觉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心理技能的培训,在伴奏学习中积极运用心理技能解决问题.

4.2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不良心理的调适

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不良心理的调适核心要素是注重对心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使伴奏者在学习中注重那些存在于伴奏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如建立清晰稳定的音型或织体的概念等,不仅如此,还要能够灵活融会贯通这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育者和学习者均须将此法作为基础并加以重视,因为它可以在即兴伴奏中迅速将音型或织体与音乐特征相匹配,故而不良心理负担就会减少.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的心理技能研究也为系统培养学生的即兴编配音型或织体的能力开辟了一条途径.其实良好的心理技能是在不断的训练基础上培养的,在钢琴即兴训练的不同阶段持续训练并加以实施,使学生的这种心理习惯变成稳定的能力,效果就显而易见了.[6]

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心理一直困扰着很多伴奏学习者,这就要求伴奏者积极从心理技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实用的规律,使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能逐步走向“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的艺术境界.

总之,伴奏技能技巧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心理过程,就是在关注伴奏技能的培养.任何良好的心理技能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即兴伴奏的学习者一定要排除不良心理的困扰,逐步让自身的钢琴即兴伴奏更具技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孙维权.钢琴即兴伴奏的入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45-57.

[2]韩 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56-59.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0-35.

[4]江海燕.钢琴演奏与内心听觉[J].中国音乐,2005(2):34.

[5]许 尧.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教育,2006(5):45.

[6]聂蓓蓓.钢琴即兴伴奏的魅力[J].大众文艺,2010(7):58.

猜你喜欢

伴奏者二度钢琴伴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图说·“梅”开二度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智慧改写,让佳作“二度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