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沙澧河公园植物配置模式应用技术探讨

2013-04-10王志安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堤顶景观植物

王志安

(漯河市园林管理处,河南 462000)

漯河是一座依水而建的滨河城市,淮河流域的两大重要河流沙河、澧河在市区交汇,形成了“双河汇城”的独特自然景观。河岸绿化带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两侧的植被具有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河流微气候、稳定河岸、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体、防控灾害等多种生态功能。科学合理的河岸绿化可构成城市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为人们提供滨水游憩空间。本文着重介绍沙澧河滨河公园植物配置模式应用技术,以期为滨河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1 自然环境条件

漯河市位于东经113°27′~114°16′和北纬 33°24′~33°59′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87~2 359 h,年日照率为49%~53%。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为27.4~27.7℃;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为0.3~0.7℃。极端最高气温为42℃(1996年6月11日市区),最低气温-15.9℃(1958年1月16日市区)。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明显,以7月份为界限,以前各月气温是逐月上升,以后各月气温是逐月下降。全市累年平均降水量为830.7 mm,年均降水量适中,但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并且雨量多集中于7、8两个月内。每年的4~10月份,历年平均降水量是657.2~726 mm,占年降水量的87.7%~85.9%。年平均降水相对变率为22%,年最大一次降水量高达725 mm。历年来4~10月份最大无降水日数为71 d。冬、秋季一般多吹北风或东北风,风力一般3~4级,春、夏季多吹南风或东南风,风力一般2~3级。

2 植物种类的选择

涉水区域及岸边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条件充足的环境中,要求具备耐水湿的能力,多采用湿生或水生植物。在沙澧河规划中根据景观需要分为滨水区植物、护岸植物、湿地植物3种类型。

滨水区植物 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如垂柳、碧桃、樱花、枫杨、水杉、落羽杉、池杉、柽柳、夹竹桃、海棠、五角枫、乌桕、朴树、白蜡、百日红等。

护岸植物 在植物选择上,一般选择枝条细长、柔和下垂的品种,遮挡石岸有遮有露,弱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或选择剪成不同造型的花灌木。如连翘、迎春、棣棠、石蒜、石竹、地锦、凌霄、龟甲冬青、瓜子黄杨、金边黄杨等。

湿地植物 以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等草本植物群落为主,和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鸢尾、芦苇、水葱、千屈菜、香蒲、泽泻、萱草、水生美人蕉、芒草、慈姑、旱伞草、花叶芦竹、鸭舌草等。

3 沙澧河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3.1 沿河植物配置

种植垂柳、碧桃、樱花、金丝桃、连翘、迎春等春花植物,着重打造沿岸桃红柳绿的春季景观;嵩山路澧河桥西侧南北两端绿地,利用临河步道、斜坡花坛、亲水步道、亲水平台、垂直挡墙相结合的形式处理滨水景观。亲水步道与亲水平台的设置,把沿河景观打开,增加了亲水性,丰富了护岸线,增加了绿地的观赏性与游乐性。花坛内临亲水步道一侧种植迎春等开花的垂吊式植物,对临水一侧垂直挡墙起到一定的遮挡,另外一侧则种植瓜子黄杨与丛生福禄考和球类等较为规整的植物,更注重装饰性和观赏性。

3.2 堤顶植物配置

即沿堤顶路两侧种植银杏,丛植红枫、北美枫香、乌桕等色叶树种,形成层林尽染的秋季景观。

3.3 堤顶节点植物配置

主要在堤顶路轴线上和两岸沿河滨水区域布置多个观景场地,不同场地种植不同季相特色的植物品种,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秋虫伏梭节点位于澧河南岸太行山路至107国道之间的堤顶上,整个广场基本为圆形,将堤顶加宽做成集花架小品、花坛和硬化广场为一体的景观节点,是澧河一期的四大景观节点之一。广场的周边是花坛,花坛内种植木瓜、绿篱、球类和麦冬等上、中、下层植物,中间有一梭形花坛,如秋虫伏梭。花坛内营造了微地形,摆放景石,种植合欢、桂花等大树,还种植了红叶石楠、鸢尾等灌木与地被,层次丰富,景色怡人。该节点的设置,既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地,也对通透的堤顶路进行了阻隔,使堤顶路上的景观不再通透而一览无余,使景观更有深度,富于变化。

3.4 主题公园植物配置

每个区域、每个主题公园的植物配植各具特色。人民路澧河桥至嵩山路澧河桥间左岸以丁香等春花植物为主,右岸以木兰类植物为主;政府客厅以秋色叶植物和樱花、海棠为主;美食公园植物以果树为主;文字公园植物以樱花为主;梨园春公园以梨树为主;老虎滩公园以夏花植物合欢和百日红为主;儿童沙滩公园多植常绿树种。每个片区通过不同植物间的相互搭配,塑造出景色各异的区域景观。

以文字公园为例,原有植被长势较好,在设计时尽量给予保留或移植,同时注意丰富植物景观,突出植物特色。本园的植物景观特色定位于春季景观,特色植物是樱花与二月兰。改造时,一是对入口较为凌乱的植物景观进行整理,对一些长势不好的乔木移植,保留较好的白蜡与桂花,并大量种植樱花,地被则种植二月兰。二是对园内中东部较为稠密的树木进行梳理移位,把规格较小、较为稠密的香樟分栽成两片,利于其以后成长。三是在园内东北角空档部位种植常绿乔灌木,东部浓密的水杉林下种植耐荫地被植物二月兰。成片的樱花林与大面积的二月兰,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早春观樱花赏兰花的好去处。

3.5 内湖、岛屿水生植物配置

在内湖及小岛水岸线绿化时,种植大量水生植物,模拟自然,建造人工湿地。植物配置针对不同水深选择相应的水生植物,以水葱、荷花、菖蒲、花叶芦竹及睡莲等为主。采用片植、丛植和点缀方式栽植,与岸边滨水植物一起,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河岸风光。

“月牙湖”位于太行山路澧河桥与107国道南岸河滩内。在湖周围种植千屈菜、黄菖蒲、水葱、花叶芦竹等各种湿生及水生植物,湖畔散置景石,点缀垂柳,丛植水杉、乌桕等耐水湿秋色叶植物。中层配植桂花、紫薇等各种花灌木,下层以红花檵木、迎春、连翘等低矮灌木为辅,水边及景石旁片植鸢尾、丛植迎春、麦冬等开花地被植物。湖水中漂浮睡莲。通过这些植物的精心搭配,构建丰富的植物层次,与水面、景石、小桥、道路相映成景,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人行其中感觉整个月牙湖的周围水草丛生、蝶舞花艳、桃柳依依、郁郁葱葱。周围环境静谧,坐在石头上可与对面的碧水沙洲隔水相望,看岛上林盛叶茂,花草丛生,蟋蟀低鸣,白鹭轻飞,令人心旷神怡。

“碧水沙洲岛”位于月牙湖对面河道内,岛周围做抛石护岸,上面密植树木进行绿化。以生态、野趣为特色,大量种植楝树、枫杨、乌桕、白蜡、银杏等高大乔木和秋色叶植物,适当配置石榴、木瓜等果树和女贞、石楠等常绿树木,下层鸢尾、玉簪、迎春等开花灌木,沿护岸处种植香蒲、茅草、千屈菜等水生植物,现在已形成春季百花开、夏季绿荫浓、秋叶红似火、冬有傲霜枝,富有山林野趣的生态森林景观。

“枕流岛”位于107国道至拟建的井岗山路沙河桥之间,岛上设置木栈道、小桥和四个观景平台,植物配置采用生态式种植模式,沿河自然式种植垂柳、碧桃,春天岸边桃红柳绿,其他乔木则以元宝枫、黄山栾、水杉等为主,灌木主要是贴梗海棠、碧桃、连翘等开花灌木。岛西侧及与滩地之间形成的港湾内种植水生植物,有黄菖蒲、千屈菜、鸭舌草、水生酸模等,形成人工建植的清新自然园林景观。

3.6 山体景观植物配置

凤凰山位于沙河金山路大桥至黄河路大桥之间南岸的河道转弯处堤外。是沙河险工段,古语说,“开了母猪圈,淹没九州十八县”,考虑到防洪的原因,此处的河堤只宜加宽加高,同时堤外侧村庄在拆迁时有很多建筑垃圾无法处理,将建筑垃圾与好土混合分层碾压,沿堤外侧堆成一座高出堤顶十余米的人造土山,取名“凤凰山”。山顶主峰上设山顶广场,种植形似凤凰的黑松造型树,放置泰山石,形成景区主景;次峰上设置钟声广场,悬挂大钟,聆听森林钟声。凤凰山与对岸祥龙岛隔河相望,形成对景。山上绿化植被茂密,主要以秋色叶植物为主,有乌桕、三角枫、五角枫、白蜡、柿树等,并种有梧桐树,取“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意。

3.7 景区主入口区及草坪婚礼广场植物配置

沙澧景区主入口位于黄山路南段与沙河堤交叉口,紧邻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堤内设置大型规则式广场(即政府客厅),与沿河观景平台相连,形成入口观景轴线,气势壮观,与对岸古码头(螺湾渡码头)、沙澧河交汇处三者隔河遥相呼应。广场两侧各种植两排高大乔木美国红枫,进一步强化了轴线。两侧外围有自然地形围合,地形上通过种植高大茂密的植物,使轴线成为景区的一个景框,框进对岸古码头“一帆风顺”景致和交汇处地标性建筑。草坪婚礼广场位于主广场东侧,与主广场间以地形相隔,周边有圆形红色塑胶园路围合,草坪广场满铺常青草。东、西、北三面设置自然地形,形成围合空间,南面临水地形平坦、视野开阔。草坪后面地形上种植美国极品红枫、银杏、白蜡、白皮松、香樟、黑松等高大乔木及紫叶李、桂花、石楠等小乔木和金丝桃、红花檵木等开花及瓜子黄杨等整齐的小灌木和球类植物,形成郁郁葱葱的围合空间。

4 总结

4.1 注重植物景观的变化与统一

统一性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重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同时又使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4.2 树种运用丰富,注重树种的多样性

城乡绿化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至头重要,但大面积营造单一树种及连作的造林方式,有其明显的弊端,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注重树种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绿化多种功能的发挥,提高绿地维护地力的能力和稳定性。沙澧河公园植物景观总体上来说比较丰富,树种的运用品种较多,共258种。其中,落叶乔木82种,常绿乔木26种,落叶灌木39种,常绿小灌木18种,地被植物41种,草坪7种,水生植物17种,彩叶树种28种。其次,注重植物层次、植物形状的合理配置。同时,注意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整个景区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为3∶1。

4.3 对保留的原有植物处理较好,注重植物景观的延续

在沙澧河滨河风光带的改造建设中,对保留下来的原有的植物处理的比较好。尤其是原有游园的植物处理,能够做到在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景观资源的前提下,从土壤、地势等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客观实际出发,运用园林树木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植物景观因地制宜地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改造,促进植物景观向地带性顶极群落演替,改善其结构与服务功能,提高植物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植物景观群落结构优化、生态功能稳定、景观特色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持续,有效的提升了公园的植物景观效果和质量,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延续。

4.4 注重季相变化与色相变化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同时注意色叶植物及观叶、观花植物的应用,要充分利用植物色相变化,达到最佳的视觉感官效果。

4.5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指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植物造景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种植设计时,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

猜你喜欢

堤顶景观植物
封面照片说明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水利名词:子埝
堤顶防汛道路维修改造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