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成人留置胃管长度的研究新进展

2013-04-08唐利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侧孔胃体胃窦

唐利娟

唐利娟: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它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切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中用途广泛,如肠梗阻、胃肠穿孔、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均为适应证。是腹外科手术患者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同行对留置胃管的方法和置管长度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讨,现综述如下。

1 置入胃管的方法

1.1 一般胃管置入法 一般留置胃管时,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因此,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是成功的关键。蔡敏[1]提出从患者嘴角处将温开水注入口腔内,并嘱其暂时含在口中,当胃管插在咽喉部时嘱患者将水吞下,顺势将胃管插至胃内,患者易配合,不良反应少。陈茹等[2]通过对49例患者进行缓速插管(不超过60 s),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达95.92%。孙莉[3]在采用屏气插胃管的体会中谈到将胃管插入到咽部时,嘱患者做屏气动作,保持至少10 s,胃管插入到30~40 cm时,嘱患者停止屏气开始深呼吸,将胃管插至预测长度,此插管法不良反应少,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李冬梅[4]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的一侧鼻腔及咽喉部进行表面喷雾麻醉后再安置胃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

1.2 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方法 昏迷患者常因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留置胃管难度增加,不易一次性成功。黄国英等[5]采用口咽通气道置入口腔中的置胃管方法,即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将口咽通气道顺着咽喉生理弯度全部插入口中,请1人协助按住口咽通气道,然后将胃管紧贴咽喉壁向下推进至胃内,再将口咽通气道取出。这种置管方法可以防止误插误伤,一次成功率达96.30%。王艳红[6]主张患者仰卧,床头抬高35°~45°,沿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到15 cm后暂停,左手将患者枕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见患者轻微吞咽动作后,顺势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

1.3 门脉高压患者胃管置入法 姜丽萍等[7]让门脉高压患者口服石蜡油10~20 ml,并用2%利多卡因胶浆润滑胃管前端15~20 cm,患者取仰卧位,从一侧鼻孔插入胃管至15~20 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不适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插入胃管。这种置管法不仅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又可防止医源性因素致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

2 留置胃管的长度

2.1 传统的置管长度 常规按照教课书上插入长度从前额发际至耳垂再到剑突的长度,成人约为45~55 cm[8]。根据人体鼻腔解剖长度约8 cm,咽部为12 cm左右,食管长度为25~30 cm,总长度45~50 cm。胃部由上至下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胃管远端侧孔距胃管顶端距离为10 cm。从解剖学分析,胃肠减压时按传统的45~55 cm长度留置胃管,插入的胃管,其前端仅达贲门下2~5 cm,侧孔只有1~2个暴露在胃内,形成负压范围小,只有少量的胃内容物被吸出,致使大量的胃内容物留在胃内不能排出,造成引流效果不佳,腹胀、呕吐等症状明显。张惠浓等[9]在B超下观察,胃管插入45~55 cm深度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不能充分接触胃内容物,达不到理想的胃肠减压效果。杨惠吟等[10]在胃镜下观察到传统的测量长度胃管前端大部分位于胃体上部,不能彻底引流胃液。

2.2 改良胃管置管长度

2.2.1 置管长度 临床上施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因腹痛、腹胀不适等原因多取半卧位,胃内积液多聚积于胃窦部,当胃窦部液体被引流完毕时,胃底及胃体等其他部位的液体也会流向胃窦部,所以胃管的顶端到达胃窦部才更有助于引流。赵月华[11]通过研究发现胃管插入55~65cm,引流效果显著提高。朱守林等[12]通过循证护理研究,指出一般胃肠减压长度在55~68 cm之间,但这个长度也并不是绝对的,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疾病情况而定。

2.2.2 体表测量法 郑艳玲[13]等主张采用按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再延长10 cm,即55~68 cm插入胃管长度,根据本科医师术中探查,胃管端孔及各侧孔均进入胃体。胃管顶端刚好至胃窦部,胃管侧孔皆在胃内,且无折叠扭曲,有效引流胃液,减轻腹胀。梁秋霞[14]在手术中发现,传统置管长度再加上鼻尖到发际的长度,即55~70 cm[15],胃管顶端到达胃窦部,侧孔全部进入胃内,在胃内无折叠、扭曲;利于手术中术野显露;术后患者无腹胀,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3 小结

临床上采取置管的方法有多种,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屏气插管法和口含液体置管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患者易配合,插管成功率高。对于置管长度,采用按耳垂-鼻尖-剑突,观察刻度,再延长10 cm,即55~68 cm,有利于胃管的顶端到达胃窦部,胃管侧孔皆在胃体内,胃管无盘曲、打折、折叠等现象,引流效果佳。总之,要结合置管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型、疾病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和置管长度,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蔡 敏.清醒病人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J].全科护理,2009,7(1):49.

[2]陈 茹,刘彬玉,宁景湛,等.缓速和快速插胃管法的效果对比[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10-11.

[3]孙 莉.95例急诊病人采用屏气法插管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9,7(7):1823.

[4]李冬梅.术前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良与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10.

[5]黄国英,房志娟,张静瑜.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434.

[6]王艳红.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89-90.

[7]姜丽萍,张月铭,王丽芳.门脉高压患者术前插胃管的改进[J].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99.

[8]李兆婷,侯润梅.普外科胃管置入长度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620-621.

[9]张惠浓,刘兆银,林宝明,等.胃管置入长度与胃肠减压效果的探讨[J].现代医院,2009,9(4):110-112.

[10]杨惠吟,杜乐暧,刘春霞.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6,27(4):395.

[11]赵月华.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及引流有效性的改良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2.

[12]朱守林,张海林,赵红艳,等.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循证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5):27-30.

[13]郑艳玲,刘 静.改进留置胃管方法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减压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7(14):389.

[14]梁秋霞.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探讨[J].新医学导刊,2008,11:3-4.

[15]张淑丽,田玉波,王利君,等.新生儿胃肠减压时两种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1):2882-2883.

猜你喜欢

侧孔胃体胃窦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基于正交试验的炮口制退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平移壳体侧孔旋转轴的计算研究
一种122mm炮口制退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