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3-04-07吴永刚何晓东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院校

吴永刚,何晓东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政法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吴永刚,何晓东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政法系,甘肃 合作 747000)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民族院校;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做过精辟的论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0%左右,主要来自藏、回、东乡等少数民族。在建党90周年之际,全院进行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调查活动,接受调查的学生共1000名,来自于全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学生。通过调查,进一步认清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的实效性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冷漠及表现

当前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回避的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交错,对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产生了许多影响。民族院校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本民族为中心,缺乏对中华民族的足够认同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在几千年相互依存和交融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态势。国家是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争取国家利益就是为了民族利益。“国家表现为政府等具体的组织形式,民族则是由其领导的大众。”[2]政府是改革的推动者和发起者,改革中利益受损的民族群体对政府具体政策的不解和不满,将会直接影响到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来自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往往在很多时候以自己民族是否发展作为判断改革是否成败的关键。在问及“是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还是本民族利益为重”时,47.1%的大学生选择“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41.5%的选择“以本民族利益为重”,11.4%的选择“不知道”。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的感恩意识。“感恩是一种美德,它不仅具有道德的价值,还具有美德的价值。感恩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它超过应尽的义务的范围和程度。”[3]越来越多的学生奉行以我为中心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为对社会漠视、仇视,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进而发展到对祖国感恩意识的缺失。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的不断投入,加之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资助,助学金、奖学金的种类和额度不断增多,为了争取奖金不择手段,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接受捐助后,不是把钱花在学习和正常的生活开支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和网络游戏上;有的学生把获得的资助看成是国家、社会欠他们的,没有一点感激之情。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各类助学金、奖学金每年可以惠及到的35%的学生,额度从200元到4000元不等,许多学生下午拿到钱,晚上就立刻去请客吃饭、喝酒,钱花在大吃大喝方面,对学习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效果,反而在一定方面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

3.口头爱国主义盛行,缺乏行动爱国。口头爱国主义表现为言行不一,说的与做的脱节。在3·14事件、7·5事件发生后,广大学生明确提出要打击民族分裂势力,高呼要反对和制止一切民族分裂活动;但实际行动却不是这样,对与一些民族分裂活动相关的言论和信息没有坚决的制止和及时删除,反而四处传播,甚至有的竟跟随民族分裂分子做一些有害国家统一的事情。他们常常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了自己的责任。当他们高唱爱国主义高调时,什么美丽动听的口号都能喊出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对一些有损国家利益事件发生时的纷纷谴责相比,行为却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不强,奉献精神不够。

4.自私自利观念盛行,缺乏政治热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出现了多元化,不同职业间的利益差异,升学就业压力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一些人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标太远,先把自己‘服务’好,再去为人民服务也不迟。管你们‘政治’不‘政治’,老子先‘吃饭’要紧!”因此,许多人的政治热情没有了。调查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政治上倾向于“不出头”、做“平常人”。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参加各类型的选举活动”时,7%的大学生选择“喜欢”,28%的选择“比较喜欢”,35.2%的选择“不太喜欢”,9.1%的选择“很不喜欢”,20.7%的表示“说不清”。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对国家政治漠不关心,终日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而忙碌,政治行为投入明显不足。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情感冷漠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有一些负面影响,严重地冲击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在思想领域里主要表现为追求金钱利益和物质享受。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思想和心理处于未成熟状态,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导致当前许多大学生功利思想泛滥,丧失了真正的爱国情感。随着民族地区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功利思想充斥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头脑,使得爱国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2.多元文化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多样文化的存在有利于繁荣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但多元文化的存在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几年来,由于在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方面相互尊重不够,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4]每个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反映了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由于对某些问题或现象理解不同,往往会造成各种误会与隔阂,对爱国情感的培养将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3.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影响。要做到爱国,就必须要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民族问题的国际性特点,决定了任何国家的民族问题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进与退、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问题中最为严重的现象之一,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近几年来,从民族分裂活动的形式来看,民族院校大学生往往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民族院校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任务。3·14事件发生以来,每年3月成为藏区维稳的敏感时期,学院每年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完成这项大事,在一定方面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存在,无疑将会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产生影响。

4.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缺憾。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满意。在调查中发现,高达89.5%的学生表示“对当前大学生爱国教育状况不满意”,只有10.5%的学生表示“满意”。大学生的就业率已成为当前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学成为许多高校的价值追求,大学生的学习也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被忽视了。课堂教学未能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校园文化变成了各种选秀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衡量教师教育成功与否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就业率为标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被进一步弱化了。

三 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枯燥。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基本国情、历史、形势政策等展开。中学时期就教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了大学阶段,基本上还是简单地重复中小学阶段的内容,在思想内涵上没有及时向深层次发展,只是在形式上进行新的包装,创新太少。在调查中发现,43.4% 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枯燥”,23.3% 的认为“一般”,20.3% 的认为“生动形象”,14% 的选择“说不清”。我国通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以汉语言为主,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教育内容难以消化理解、难以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枯燥乏味。

2.教育方法陈旧。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手段,是我国高等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期以来遵循的基本模式。虽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种主导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实际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往往嬗变为一场报告会、一场演讲比赛、一场知识竞赛,这种形式在强调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实施途径与方法的内化性;如果失去了现实的基础,爱国主义就难以真正地在日常行动中坚持。民族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其教学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薄弱,使得教学方法与手段很难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严重地限制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3.教育评价体系单一。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学校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水平为基础,以致现在高校的普遍情况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价值观教育实际地位不够高,它的重要性远比不过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比不过经济创收。”[5]爱国主义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又必须在学校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被简单化为完成一项特殊任务。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评价难以量化;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其文化基础差异明显,来自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考试中常常表现得不太理想,如果单一的用考试成绩去评价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显然违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内涵。

四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需要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只有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找到规律和有效的途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科学教育理念必须尊重受教育的主体地位,民族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受教育主体明显不同,需要探究适合于民族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就是要根植于实现生活,以少数民族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据,抛弃长期以来单一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引导启发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2.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院校多元民族文化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价值冲突。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导向性,就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主导价值观的灌输和内化过程,我国当前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塑造全院师生和睦相处、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追求和谐发展的心理素质。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3.进一步发挥“两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两课”讲授为主渠道,在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爱国主义内容的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各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要突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教学中要充实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以生动的案例吸引、感化学生,提高教育效果。要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把学生的爱国素养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4.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取得成效,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不可少。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硬件设施的物质环境建设,也包括教风、学风等精神环境的建设。民族院校要把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创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校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608.

[2]陈少明.民族主义:复兴之道? [C].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391.

[3]毛启刚.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4]王宗礼.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2006(4).

[5]刘小新,等.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9.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forEthnicCollegeStudentsinTheirPatrioticEducation

Wu Yonggang,He Xiaodong

(Politics and Law Department of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Gansu 730070,China)

Patriotism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unity. Taking Gansu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college patriotic education.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patriotic emotion;patriotic education

吴永刚,硕士,讲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政法系。研究方向:当代马克思主义。

何晓东,副教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政法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藏区宗教活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012—04)阶段性成果之一。

1672-6758(2013)01-0011-2

G641

A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民族院校
我们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