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为主治疗面肌痉挛255例

2013-04-07陆波彭春霞杨兆钢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导气面肌合谷

陆波,彭春霞,杨兆钢



针刺为主治疗面肌痉挛255例

陆波1,彭春霞1,杨兆钢2

(1.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乐山 614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针刺疗法;面肌痉挛;高电位;TDP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搐。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针刺配合高电位及TDP治疗面肌痉挛25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55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中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16例,女13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2星期,最长2年;以眼睑肌痉挛为主86例,以颧面肌痉挛为主55例,以口轮匝肌为主73例,全面肌痉挛41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

首先进行导气。取患侧外关、内关、合谷穴。在安静的环境下,室温为20℃~25℃,运用轻微地捻转或震颤手法,使经气由刺激点开始,沿着所激发的经络到达病所,穴位交替使用,每次15 min。导气后行针刺治疗。主穴取攒竹、四白、太阳、迎香、地仓、承浆、颧髎、和髎,每次取4~8个穴。风寒稽留加合谷、太冲、列缺、风池、天柱、外关;阴虚阳亢加阳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太冲、百会;脾胃虚弱加太冲、足三里、神阙、血海;痰火内盛加水沟、中脘、阳陵泉、丰隆、内关、合谷。主穴采用快速浅刺,使针体呈悬吊的状态;余穴采用常规针刺。留针30 min。

2.2 高电位治疗

患者仰卧在铺有电子治疗垫的木床上,电压由弱(3000 V)至中(6000 V)至强(9000 V),各治疗10 min,共治疗30 min。

2.3 红外线TDP照射

采用红外线TDP照射患者患侧面部30 min。

患者导气隔日1次,余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紧张情绪。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任何状态下,面肌痉挛完全消失,病情稳定在半年以上。

显效:在平静状态下,面肌痉挛不发作,诱因存在时,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时间延长,抽动范围、振幅均减轻。

好转:平静状态下,面肌痉挛发作明显减少,诱因存在时,抽动范围、振幅均未减轻。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255例患者治疗30次后,痊愈99例,显效95例,有效4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2.2%。随访41例,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为4.9%。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筋惕肉瞤”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阳明经筋,与肝肾亏虚、血虚、外感风寒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治疗时首先运用针刺导气治疗,通过激发治疗,激发次数越多,发现传程愈长,临床疗效愈好。其次患侧头面部采用快速浅刺,使针体呈悬吊状态,用针自身的重量来增强针感使针感持久从而达到抑制肌肉的抽动之效;体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目的在于滋阴养肝,健脾益胃,补后天以治本,多取手足阳明经和少阴、厥阴经穴。再次通过高电位治疗,刺激人体感受器,使微量的电源能介入神经,通过高电位的正负相位变化,激活生物电场,起到活化细胞,修复神经细胞的电位,减少电阻,调节神经机能的作用,保持神经电信号传递流畅,维持人体内的生物电平衡,保持内环境的动态平稳,调整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向因病产生兴奋的神经系统施加作用,使其恢复正常机能。TDP照射耳垂周围起到热疗作用,提高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修复和疏通微循环通道,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2012-10-16

陆波(1972 - ),男,主治医师

1005-0957(2013)05-0393-01

R246.6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5.393

猜你喜欢

导气面肌合谷
导气针法的研究概况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ARES防御系统公司FightLite MCR—100轻机枪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导气法在中极穴应用举隅
导气式自动武器变质量热力学计算模型研究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