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2013-04-07杨永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沙比利嗳气枳实

杨永红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杨永红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两组均用西沙比利片,治疗组加用健脾汤,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2例,均为2009至2012年我院门诊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平均4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1个月。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1~71岁,平均45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10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FD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或呕吐,1年内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12周以上;②近12个月内经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未发现有食管炎、胃和十二指肠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史,仅为浅表性胃炎或正常;③X线、B超及化验等检查排除肝、胆、肾、肠道病变及其他疾病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一般治疗,包括消除疑虑,指导生活和改变饮食习惯。

治疗组用健脾汤。红参6g,白术15g,茯苓15g,枳实15g,厚朴15g,焦山楂15g,扁豆15g,柴胡15g,香附15g,白芍15g,黄芩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早、中、晚饭后服。另用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饭前10~30min服。

对照组用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饭前12~30min服。

两组均治疗4周。

3 观察方法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上腹不适、腹胀、嗳气、恶心、纳差、反酸等主症情况,并进行评分。用药前后随访并记录餐后饱胀、上腹胀满、早饱、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和嗳气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时间,服药前和疗程后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

症状评分标准:参照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治规范》(草案)。0级为没有症状,I级为轻度症状、需提醒才能意识到症状存在,II级为症状稍重、可意识到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正常活动未受限制,III级为症状重、意识到症状存在、无自发缓解期、或明显影响生活及工作且难以忍受。

临床疗效评定:显效为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症状消失,有效为改善1个等级,无效为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多为素体脾虚、或饮食不慎、或因酒食过度,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滞、脾为湿困、因情志不畅、劳倦过度而诱发。脾为湿困,运化失司,聚湿生痰,阻滞气机,经络不通则痛,气机上则逆嗳气或呕气。健脾汤方中红参、白术、扁豆健脾补虚,醒脾运湿,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香附、白芍、柴胡疏肝理气,与厚朴、枳实配合,有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作用。黄芩清热。枳实、焦山楂消食导滞。诸药合用,具有醒脾疏肝、清热除湿、消食导滞功效。西沙比利为新型的全胃肠道促动力药,可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的肠神经丛的中间和末端神经原的受体,使胆碱能神经纤维末端释放乙酰胆碱,能增强胃肠道的能动性及下段食管括约肌张力,改善食管、胃的协调性收缩,促进胃排空,增加胃肠道纵向推动运动,预防食物的滞留及反流[1]。健脾汤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柯美云,战淑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1):7-9.

R573.9

B

1004-2814(2013)12-1036-01

2013-07-24

猜你喜欢

沙比利嗳气枳实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效果分析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破气消积的鹅枳实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莫沙比利加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析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