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复式教学新进展
——对“同动同静”新模式的特征分析

2013-04-07胡慧妮

关键词:复式教学模式评价

胡慧妮

(兰州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复式教学新进展
——对“同动同静”新模式的特征分析

胡慧妮

(兰州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以低教育成本追求高教育收益的时代,复式教学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以“动静搭配”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复式教学模式因其存在年级割裂、声浪干扰等种种弊端逐渐为研究者所质疑,“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以其显著的特征恰到好处地克服了上述弊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受到复式教师的青睐。认真把握新模式的内涵要义,深入解读其实践特征,对于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复式教学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农村;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

一 复式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复式教学在教育需求巨大但教育资源短缺的年代,曾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学模式的首选;然而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班额的扩大化,人们开始将复式教学与落后的教学模式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复式教学班级是一种“不成功的残存和旧时代的纪念品”,[2]复式教学因自身的种种限制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数逐年递减,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复式教学不失为一条新的解决之道。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专家组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全新的“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在一节课内,教师的直接教学(动)与学生的课堂作业(静)分别在两个年级中轮流交替进行。[3]新模式克服了传统年级间互相割裂的弊端,创造性地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教学时段内体验动静的教学行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复式教学模式的声浪干扰等不足。

二 “同动同静”新模式特征分析

1.动静同时:尊重学生的天性。

在传统的复式教学“动静搭配”模式中,当教师对一个年级进行授课时,另一个年级只能处于静态的自动作业状态。但小学生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他们的有意注意保持时间较为短暂,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力分散。那些能够保持定力的学生则要更努力地克制自己尽量不被声浪干扰,这无疑破坏了小学生学习的快乐体验。对教师而言,不停地在两个年级之动静转换,致使课堂教学匆忙疲惫,这就造成师生疲于应对的局面。“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则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在“同动同静”新模式中,通过对两个年级的课程和教学秩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安排,教师不仅能够同时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还能够在“静态”课程中穿梭于整个教室进行不同年级间的个别指导,使得不同年级分别独立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新模式尊重了学生的天性,也关注到了学生求新好动的特征,使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展开,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地位。

2.年级互动:发挥编排作用。

传统复式教学所导致的声浪干扰和年级割裂,不仅限制了年级内部的互动学习,更使得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忙于授课的同时还需要不停地关注自动作业的年级,不时提醒那些思想跟着授课年级神游的学生,甚至采取种种不当措施来压制学生求新温旧的行为。而“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则以不同年级的编班组合为依托,通过对不同年级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编排,在课堂教学中让不同年级间的学生彼此互动,共同学习,互相激励和分享成果。跨年级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为那些高年级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旧知识提供了条件,促使他们可以带动低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提前涉猎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新学习内容,满足一些“学有富余”学生的求新欲望。不同年级之间利用教学时间在同一课堂内的互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复式教学的先天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互为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馈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让教师获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传统复式教学中的课堂评价在“动静搭配”的操作要求下,只能在单一的年级内进行,其评价主体也只能单方面地来自于授课教师或者来自于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和评价。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制约了其主动性和创新性。“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模式则适时挖掘了学生身边的资源,利用同一班级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动同静”基础上学习的互动性,将一起进行复式学习的其他年级考虑进来,在教学反馈评价环节引入彼此间的互为评价过程。这种互为评价一方面跳出了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的怪圈,为评价过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这种源于学生内心思考的互为评价,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促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更能满足小学生乐于表现的天性需求。

4.活动中心:重视知识的趣味性。

在传统复式教学模式中,为避免学生之间的彼此干扰,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式为主,教师占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作的参与有限,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性不自觉地被抹杀。因此,传统的复式教学模式既难以照顾到小学生的情感感受,又丧失了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则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小学生好玩爱动的天性,将知识融入于多样的游戏与活动当中,使复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频率大大提高。教师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把枯燥的知识依托活动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体验中学习,在多样的游戏中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5.小组合作:培养竞争协作意识。

传统复式教学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单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方面忽视较多。此外,传统模式中学生的座位编排沿袭排排坐、分年级的习惯,学生之间虽同处一个教室,但缺乏关联。“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则充分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无限性,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在座位编排上,新模式倡导根据教学需要或同年级组合小组编排,或跨年级混合分组编排,利用小组组织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趣味和快乐中学会竞争。不同年级、不同小组之间的不同合作方式既增加了学生互动的便利性,又体现了高、低年级学生之间互助的理念。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之间敢为人先、相互比超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组内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体验中学会竞争与协作,大限度地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三 总结与展望

1.“同动同静”复式教学的新模式不可或缺。

认真审视“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新模式,不难发现它是一种以低教育成本追求高教育收益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由于复式教学中班级学生数较少,教师可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辅导,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切实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它的优越性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西部边远落后地区农村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从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局来看,还是从国际教育发展的经验来说,“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中不可或缺。

2.“同动同静”复式教学需要政策保障。

“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是对传统复式教育的升华,它的普及与推广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践。纵观我国复式教育的发展现状,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是当务之急,而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许多国家的政府都以法律或宪法的方式为教育包括复式教学提供了正式的政治基础”。[4]只有国家在宏观教育层面予以重视,并对西部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村辅之以补偿性政策支持,“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才能在它生长的根基中站稳脚跟。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则是在教育资源的二次分配上,对边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复式学校公平对待,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不断鼓励资助。

3.“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在“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以“同动同静”为模式进行复式教学的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制定适合其学习能力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安排。从这一角度来看,“同动同静”复式教学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而针对他们适时的专业发展就成为必需。所以,复式教师应当不断学习,积极接受各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各年级、各科之间的联系和互相渗透 ,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这也是“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对广大复式教师提出的专业发展要求。

[1]孙冬梅,孙蕊林,彭文涛.西部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调查研究——以甘肃L县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8(9):52.

[2]蓝健,章鹏远.国际复式教学的现状与趋势[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68.

[3]孙冬梅主编.复式教学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19.

[4]缑崇喜.复式教学“淡出”不等于就要“消失”[J]. 教育督导与评估,2001(5):16.

ClassNo.:G62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DevelopmentofMulti-gradeTeachingModeinPrimarySchoolsinRuralAreasofWesternChina

Hu Huini

(School of Education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00,China)

As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multi-grade teaching mod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see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high educational benefits with a lower cost of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motion and quietnes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ulti-grade teaching model, has some disadvantages . But a new multi-grade teaching mode with its outstanding features has got over the those disadvantages and has been used by teachers. For teachers of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western Chin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rasp the nature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rural areas in Western China;multi-grade teaching;motion with quietness;new teaching model

胡慧妮,硕士,学生,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

1672-6758(2013)02-0011-2

G622

A

猜你喜欢

复式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澳门复式住宅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