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菌株“庆花6号”栽培技术要点

2013-04-07王振洲王晓峰

食药用菌 2013年1期
关键词:越夏菌袋出菇

王振洲 王晓峰 王 玲 王 霞

(浙江省庆元县神州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庆元 323800)

香菇“庆花6号”是本所于1996年以自然选育法选育出的菌株。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表明,该菌株种性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高,易形成洁白的上等花菇,是目前代料栽培的高产高效、优质稳产的香菇良种。2007年,该菌株经浙江省农业厅审定为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的香菇品种[(浙)菌种生经许字(2007)第 009号]。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菌丝特征 在PDA培养基上,于 24~26 ℃培养 12~14天菌丝即发满斜面。菌丝白色,纤细浓密,气生菌丝十分旺盛,爬壁力强。在常规的原种培养基质中适温培养,菌丝蔓延速度快于常规品种,前缘菌丝相对整齐,均匀一致。菌种培养后期,菌袋内壁易形成颗粒状的菌瘤,培养日期持续延长,会自然分泌酱色液珠。

1.2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中大型,菇形圆整,菌肉肥厚。菌盖表面平整,浅褐色,直径 3.8~7.8厘米;菌肉组织致密,肉厚1.6~2.4厘米;菌柄短而粗,纤维质,长3.6~4.8厘米,粗1.4~2.1厘米。

1.3 菌株温型 属低温型晚熟品种,适合春季栽培,菌龄170~180天。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2~26 ℃,出菇温度8~18 ℃,最适12~15 ℃。

2 栽培要点

2.1 栽培季节 海拔300~1 500米的地区均可选栽。春季栽培的接种适期为 3~4月,出菇期为11月至翌年4月。

2.2 料袋制作 培养料按常规78﹕20﹕1﹕1比例配料,要求当日拌料,当日装袋、灭菌,切忌隔夜或在阳光照射下装料,以防培养料发酵泛酸。装料时力求紧实,手捏料袋无指痕,15×54(厘米)袋每袋装湿料1.7~1.8千克。灭菌、冷却、接种等与常规操作相同。

2.3 菌袋培养 接种后的香菇菌袋,搬至洁净、干燥、弱光的通风处,呈“砖墙”形堆放(叠实堆)。菌筒卧式相互靠紧,堆高1.2~1.5米,堆距40厘米,使之通风。培养期间,前期温度保持24~26 ℃,后期调至20~22 ℃;保持空气湿度70%以下,宁干勿湿;暗光培养,杜绝明亮光线透入;定期通风换气,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需求。

当穴位菌丝圈延伸直径达 5~6 厘米时,及时翻堆,并脱去外套的塑料薄袋,呈“﹟”形堆放。每层堆3袋,堆高8~10层,堆距40厘米,穴位侧放,以利透气。待香菇菌丝全部发满后,再培养 3~4天,随即分期分批进行刺孔增氧。每袋刺小孔50~60个,孔深2.5~3.0厘米,呈“△”形或“﹟”形常规排列,促使菌丝正常分解基质、吸收和积聚养分。菌袋刺孔后,培养场所点燃蚊香或使用灭虫灯,防止菇蚊、菇蝇等侵害。同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以免堆温、室温自然升高导致烧菌 “烂袋”。

2.4 菌袋越夏 菌袋刺孔后,自然培养 15~20天,选择晴天或阴天将菌袋移至荫棚下的层架上排场越夏,袋距 5~6厘米,利于通风散热。越夏期间要始终注重菇场的消毒、灭虫、遮阴、避雨与通风,谨防阳光照射和干热风劲吹,以防料表面脱水干枯变成“硬筒”;炎热季节,切忌随意搬动。当菌筒转为红棕色,局部兼有豆粒大小的白斑(虎斑状)时转入出菇管理。

2.5 出菇管理 营养生理成熟后,选择温度低于20 ℃的天气,事先淋水保温保湿培养3~5天,定期揭膜透气,促使料菌膜“变软”。至指压有弹性感时,随即采用相互碰撞催蕾,人为创造昼夜8~10 ℃的温差,促其陆续显蕾。当菇蕾长至 1厘米大小时,立即脱去菌筒表层的塑料袋(免割塑料袋栽培工艺采用此法),待菇蕾自行破膜裸露筒表,随之进行盖膜保温保湿培养,定期揭膜通风。至幼菇长至 3~4厘米大小时,保持温度10~16 ℃,空气相对湿度58%~65%,散射光照,昼夜通风,洁白的优质花菇就可自然形成。

猜你喜欢

越夏菌袋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