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2013-04-03

中外医疗 2013年2期
关键词:儿科家属护士

王 梅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儿二科,湖南吉首 416000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工作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1]。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尤其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群体,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大多因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活泼好动,并且患儿病情变化快、症状有时不典型,易发生护理意外事故,因此,儿科护理人员更应该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特殊性,医护人员应善于识别客观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 影响儿科病区护理安全因素

1.1 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对风险预见能力差,患方维权意识增强,只要护理工作中出现一点差错,家属就会投诉护士。儿科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外,还要具备爱心、细心和耐心。儿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思想压力,职业认同感差,社会地位低。儿科护士工作内容琐碎、工作负荷过重,同时还要受到家属的质疑、挑剔和不理解,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工作力不从心,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病情观察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回答家属问题时,表现出不耐心,语言生硬,甚至与患方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儿科病区护理不安全因素。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护理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个人的责任意识不强,将会直接影响儿科的护理安全。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口头交接班不认真,导致患儿用错或漏服药物。在治疗和护理时,未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护理记录不认真、内容不连贯、书写不规范、医护记录相符性差及未及时准确记录都是护理安全的隐患之一。如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延误患儿的抢救时机。

1.3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每年都有新的护士分配到儿科,有的新护士穿刺技术不过硬、专业技术水平低。儿科穿刺技术难度高,加上护士穿刺技术生疏很难一次成功,导致家长不满意。专业知识欠缺,病情观察不到位,不能及时反馈给医生,这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隐患。

1.4 用药安全

儿科患者用药剂量偏小,个体差异大,因而配置药液程序复杂,药品更新快,种类多,剂量计算复杂,难以掌握,容易出现加药错误。部分患儿的家属在给患儿用药时不遵医嘱。小儿的血管壁薄,血管通透性大,并且患儿好动,针头易脱出,输入高渗和刺激性药液时,穿刺部位容易出现渗出肿胀,甚至组织坏死,给患儿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1.5 病房因素

病房是患儿在医院生活和治疗的主要场所,因而病房环境对患儿非常重要,应加强管理。在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非常多,病房拥挤,往往恢复期和急性期的患儿共处一室,如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很容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1.6 患儿及家长因素

由于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如静脉穿刺要求"一针见血",然而,由于小儿静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很难达到要求,从而引起家长不满情绪。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差。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低,医学知识匮乏,不遵医嘱,拒绝必要的抽血化验检查,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擅自离院,这都给儿科病区增加护理不安全因素。

2 护理对策

2.1 完善安全制度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不断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 》等法律法规。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考核,并请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案例讲解,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使护理人员真正懂得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针对儿科特殊性,制定患者发生护理安全意外的紧急预案,急救用品及抢救仪器设备处于应急状态,减少护理安全问题发生。

2.2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用药安全知识重点知识,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熟悉药物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护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患儿的用药剂量小,按照体重计算法,准确计算出加药剂量,做到忙而不乱。由于患儿的用药量小,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家属进行用药知识宣传,严禁患者家属擅自调快输液速度及输液时外出。组织儿科护理技术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密切巡视穿刺局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发现穿刺点部位肿胀立即更换穿刺部位,用25%硫酸镁湿热敷,减轻患儿的痛苦。

2.3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很好的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认识到良好沟通的重要性。针对护士的年资,因人施教,使得每一位护士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更进一步。强化儿科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准确对病人实施救治和护理。

2.4 病房管理

对生活用品做合理的统筹置放,将热水平的放置离患儿远的地方,以免发生烫伤事件。做好分流患儿的工作,对传染病患儿做好隔离,分室收治不同病种及疾病不同时期患儿,减少或规定探视时间及探视人数,减少院内感染。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温度湿度适宜,病室空气消毒1次/d。

2.5 加强实习生带教管理

分配到儿科的护士首先接受儿科护理安全知识教育,了解儿科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工作中由带教老师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并进行全程监督,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让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进修计划,提高护理技能。

2.6 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儿科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灵活排班,资历高及经验丰富的护士与低资历、护理技术水平低的护士合理搭配,确保护理安全。

2.7 做好医患沟通

对患儿表现出关心和爱心,经常抚摸患者头、多微笑,赞扬小孩的勇敢表现,鼓励患儿战胜疾病。对缺乏医学知识的家属,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3 结论

儿科护理不安全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护理人员的因素、管理因素、患儿及其家属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的实施、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等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索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猜你喜欢

儿科家属护士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儿科专栏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