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薛涛酬赠诗的思想内容

2013-03-31汪辉秀

关键词:薛涛员外友人

汪辉秀

(成都薛涛研究会,四川成都610061)

薛涛(781—832年),唐代著名女诗人,文采风流,多才多艺,一生作诗约500首,是中国古代作诗最多的女诗人,也是留存诗作最多的女诗人[1]-56。虽是酬唱赠寄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也十分丰富,并不完全是赞誉歌颂的溢美之词。

薛涛作为文采风流、名重一时的女诗人,政治见识和政治素养高深的剑南西川女校书,经常与名士高官、文人墨客酬唱往来。在薛涛留存的92首诗作中,有酬唱赠寄诗35首。薛涛作诗酬赠送寄,主要有五类原因。首先,对于各类诗友的礼物和赠诗,薛涛常以诗酬谢。这类诗有7首:《酬郭简州寄柑子》、《酬辛员外折花见遗》、《酬雍秀才贻巴峡图》、《酬杨供奉法师见招》、《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酬人雨后玩竹》和《寄旧诗与元微之》。其次,送别之作6首:《送郑资州》、《送姚员外》、《送卢员外》、《送 友人》、《江亭饯别》、《别李郎中》。再次,对方作诗后,薛涛作诗与之唱和,这类诗有5首:《和郭员外题万里桥》、《和李书记席上见赠》、《棠梨花和李太尉》、《和刘宾客玉蕣》、《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此外,薛涛欣赏美景时,为了与好友分享,还赠诗3首。《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就是因此而作。最后一类,是薛涛对官绅名流、文人骚客的赞美、鼓励、怀念等酬唱之作。这类诗留存下来的有14首:《酬祝十三秀才》、《酬文使君》、《酬李校书》、《酬杜舍人》、《酬吴使君》、《赠韦校书》、《赠远(二首)》、《赠段校书》、《赠苏十三中丞》、《摩诃池赠萧中丞》、《寄词》《送扶炼师》、《寄张元夫》。

因为上述五种写作缘由,薛涛酬赠诗的思想内容就显得丰富多姿,异彩纷呈。从内容上分析,薛涛酬赠诗除了赞美歌颂等溢美之词外,还表达了薛涛对友人的感谢,对后辈文人的关怀与鼓励,送别友人的愁绪、表达了薛涛归隐山林的心声,表达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一 感谢友人对自己的馈赠与帮助

对于别人的馈赠与帮助,薛涛是十分感谢的。《酬郭简州寄柑子》感谢简州刺史郭封颖寄给自己的柑子。简州刺史赠薛涛当地著名水果柑子,薛涛作诗《酬郭简州寄柑子》表示感谢。诗中“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从颜色、形状和气味方面肯定和赞美郭员外送给薛涛的柑子,以示感谢。“霜”,果实表面色白如霜的粉末。《本草纲目·果部·山果类·柿·白柿》:“白柿,就是干柿长霜......它的霜就叫柿霜。”①“归”,归还,引申为收拾整理。“霜归”,即处理掉柑子表面的色白如霜的粉末。“让”,逊色,不及。“不让”,不亚于,不次于。“霜规不让黄金色”即祛除表面的白色粉末,柑子的颜色呈金黄色。“圆质”,即圆形。“御史香”,“美柑子之香浓且久。《海录碎事》唐贾忠言撰《御史本草》,以里行为合口椒,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毒微歇;殿中为萝卜,侍御史为脆梨,渐入佳味;迁员外为甘子(柑子),言可以久。”②薛涛用此典故是称赞简州刺史郭封颖送给她的柑子品质非常好,其香味就像贾忠言《御史本草》中所称道的“御史香”一样,清香怡人,经久不散。此外还有6首同类别的诗:《酬辛员外折花见遗》感谢辛丘度赠花;《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感谢雍陶送自己巴峡图;《酬杨供奉法师见招》和《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感谢杨法师和高僧广宣邀请自己参加法会;《酬人雨后玩竹》和《寄旧诗与元微之》则是酬谢友以诗相赠:《酬人雨后玩竹》酬谢友人赠诗《雨后玩竹》,《寄旧诗与元微之》则是酬谢元稹诗《寄赠薛涛》。

二 赞美歌颂对方的才能、学识与品德

在与诗友的酬唱往来中,薛涛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称颂对方才识功绩的赞誉之辞。郭封颖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子,他曾任简州刺史,其兄郭剑曾是剑南东川节度使[2]-56。薛涛在《酬郭简州寄柑子》中,用“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用南朝名臣谢灵运兄弟美誉郭氏兄弟。“同声”,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李白《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③金代元好问《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炼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④“异”,奇特的,不平常的。这句话提出问题:哪里的志趣相投者和我感情最好?“临川太守谢家郎”回答上句提问。“临川太守谢家郎”指的是南朝谢灵运曾为临川内史,其族弟谢惠莲有《甘赋》。“甘”同“柑”,指柑子[3]-19。因谢惠莲写“柑子”,郭封颖寄“柑子”;且谢灵运与谢惠莲是兄弟,郭剑与郭封颖也是兄弟。所以,薛涛以谢灵运、谢惠莲来比喻郭剑、郭封颖兄弟二人。如诗题所述,郭子仪之孙简州刺史郭封颖寄柑子给薛涛,其与薛涛私交当属不错。剑南东川节度使郭剑也是郭子仪的孙子,薛涛用南朝名臣谢灵运兄弟美誉郭氏兄弟,既回答了上句的提问,表达出自己和郭子仪的两个孙子剑南东川节度使郭剑、简州刺史郭封颖感情十分深厚,又用谢灵运和谢惠莲兄弟来美誉郭氏兄弟。韦皋被誉为“诸葛武侯之后身”的名臣良将,“服南诏,御吐蕃”有中兴唐时之功,被封为南康郡王。在《寄词》诗中,薛涛用“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热情赞颂韦皋的丰功伟绩[2]-76。这类满含称赞歌颂的溢美之辞的诗还有《赠韦校书》、《赠段校书》、《酬李校书》等。

三 对后辈文人的劝慰、鼓励与指导

除了不能免俗的答谢与赞美,作为诗坛名宿,薛涛还十分注意栽培年轻人,对失意的年轻学子官员予以劝慰。《寄张元夫》第三四句诗“借问人间愁寂寞,伯牙弦绝已无声”,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解释知音难觅,委婉地劝慰才华出众但际遇不佳的校书郎张元夫[2]-81-82:世人都道知音难觅,没有人懂得自己最是寂寞。无人欣赏也许并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曲高和寡知音难寻而已。

薛涛诗名远播,名驰上国,经常对求教自己的后辈予以赞美与鼓励。在《酬杜舍人》中,薛涛用“扑手新诗片片霞”对杜牧的新诗《白蘋洲》大加赞美。杜牧出生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比薛涛(公元 781—832 年)小 22 岁[2]-96。当杜牧开始展露才华时,薛涛早已经是名重一时的女校书、闻名遐迩的女诗人了。杜牧作为后辈学子,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题白洲》送给当时著名的女诗人鉴赏,因而薛涛作《酬杜舍人》以作答[3]-35。“扑”,满,遍。“扑手”,满手。“新诗”,此处指杜牧所并寄送给薛涛鉴赏的《题白洲》诗。“霞”,云霞。本句诗指杜牧的新诗文辞优美,就像一片片云霞一样。《酬祝十三秀才》诗中,薛涛用“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鼓励之,认为祝十三秀才的文采非凡,早就声名远播,不用看科举考试中第名单都知道他一定榜上有名。

四 表达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和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薛涛名声卓著,交友广阔,常有送别之作。不过,薛涛的送别之作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薛涛的送别诗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单纯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有两首:《江亭饯别》、《送郑资州》。薛涛送别范、汪两位友人到并州上任时,薛涛作《江亭饯别》。后两句诗“离亭急管四更后,不见车公心独愁”,在合江亭饯别已有的离愁别绪之上又再加了一层遗憾。“离亭”,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急管”,又称“急筦”,节奏急速的管乐。“急管”用在这里有催促离别的意味,使人更觉时间紧迫、心情哀伤。“四更”,指丑时,即凌晨一点至三点。“车公”,《晋书·车胤传》:“﹝车胤﹞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⑤。”“车公”本指东晋时善于聚集宾客玩赏的车胤,后亦泛指善于集会游赏之人。这两句诗描绘出薛涛焦躁的心情:薛涛和好友离别在即,心中本就满怀的离愁别绪,而善于集会游赏的某人没有来,女诗人心里就更加难受了。送别郑眉州(《送郑资州》)时,薛涛更是十分悲伤忧愁。前两句诗“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描绘了送别郑眉州时的环境和氛围。“雨暗”,天色昏暗而且下着大雨;“掩袂”,以衣袖拭泪。这两句诗写出了薛涛送别郑刺史时立于高楼之上,悲伤拭泪的场景。后两句诗“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描写了郑刺史等人浩浩荡荡地离开后,诗人独立高楼目送的情况,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这次送别的悲凉气氛。

薛涛的送别诗不仅表达离愁别绪,还有对离别之友人的同情、安慰和托付。送别李程时,薛涛作《别李郎中》:“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因为李程的妻子刚刚去世不久,他又要经过曾经与妻子一同经过的地方,薛涛十分担心李程会触景生情,因而此诗虽然也十分悲伤,但却不是因为诗人自己与好友李程的离别,而是悲叹李程夫妻阴阳相隔,天人永诀。[4]-107-109送别离蜀赴京的卢士玫员外(《送卢员外》)时,薛涛除了不舍与留恋,还拜托即将远行的卢士玫给已经在京城的武元衡相国表示感激[2]-73。“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即风雪之夜,薛涛在锦官城外、玉垒山前送别卢士玫员外,营造出寒冷孤寂的送别环境与氛围。后两句诗“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表达了诗人对武元衡的感激之情。“信陵公子”,即信陵君魏无忌,此处代指武元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武元衡相国问起我,您就代为转达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念他往日对我的恩情。武元衡对薛涛有知遇之恩,曾奏报薛涛为“校书”,虽然奏而未授,但薛涛是十分感念其恩德的。所以薛涛才在送别卢员外时,请她代为转达对武元衡的深切感激之情。

薛涛在送别友人之时,绝大多数时候都十分悲愁,但是也有例外。《送姚员外》后两句“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诗人打算攀折柳枝来赠别姚员外,表达留恋之情。这样,即便诗人和姚员外分别两地,能赏同一轮朦胧月色,且有柳枝寄情,分别的友人也不至于那么悲愁。《送友人》中,后两句诗“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更是清奇雅致,奇谋巧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谁说我们从今晚开始就相隔千里了?离别之人的梦境十分深远,就如这里到边关的距离一样长。你虽然去了遥远的边关,可是我的思念也会跟随着你去到边关。虽然分隔两地、天各一方,但只要我们彼此思念,天涯也只是咫尺。这两句诗颇有几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味道。《送友人》所表现的不是悲戚哀婉的离愁别绪,而是一种坚定的、美好的牵念,是一种对友人真挚的怀念之情。

不同于送别友人时的多样心情,薛涛在怀念远方的爱人时都是满怀的思念之情。如“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赠远》)描述了诗人思念远方的爱人,夜不能寐的情形。

五 表达对隐士的崇敬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经历过被罚赴边的苦痛,认识到高官贵族的残酷无情后,薛涛对人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曾一度试图隐居浣花溪,终因盛名之累不能如愿,但薛涛却因此对隐士更加崇敬,对隐居生活更加向往。薛涛用“远水长流洁复清,雪窗高卧与云平”(《酬杨供奉法师见招》)赞美杨法师勤学才高、淡泊名利。“雪窗”,映雪的窗户,寒窗,比喻勤学苦读。“高卧”,指隐居不仕,语出《世说新语·排调》。文曰:“卿(谢安)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⑥”“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酬杨供奉法师见招》)中,“袁室”对“商山”,“无烟火”对“有姓名”,表达诗人对袁安等真隐士的钦佩和对商山四皓等未能跳出红尘的假隐士的嘲笑,借以表达对杨炼师这位真隐士的崇敬之情。薛涛不但崇敬隐士,还希望自己能够归隐,《酬雍秀才贻巴峡图》第三句诗“感君识我枕流意”可以证明。“感”,感谢,感激,感念。“君”,对对方的尊称,如“您”,这里指雍陶雍秀才。“识”,知道,了解。“枕流”,又称“枕流漱石”或“枕石漱流”,指寄迹江湖,归隐山林。《世说新语·排调》有云:“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⑦”此后,人们就以“枕流漱石”、“枕石漱流”或“枕流”以喻隐居山林。“感君识我枕流意”这句诗表明,薛涛不但有归隐之意,而且并不讳言。雍秀才正是因为看出了薛涛的归隐之意,希望寄情山水,所以才把巴峡图赠送给她。另外,《酬人雨后玩竹》中“多留晋贤醉”等诗句,也表达了薛涛对竹林七贤淡泊名利的敬意和对隐士生活的肯定与向往。

六以竹自喻,直抒胸臆

有的学者认为薛涛“善为他人体贴而忽略了自我抒情”⑧,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以《酬人雨后玩竹》为例,这首诗题目即为“酬人”,是毫无疑问的酬赠诗。但是,此诗虽然是“酬人”之作,却直抒胸臆,展现了薛涛对高洁品质和高尚节操的向往与追求,历来为人所称道。薛涛一生爱竹,尝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自勉。她暮年居碧鸡坊,建吟诗楼,并在居所附近遍种佳竹。一场春雨过后,微风习习,薛涛和后辈友人一起在竹林中漫步,青青翠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令人心旷神怡。知道薛涛爱竹,友人即兴写了一首《雨后玩竹》诗相赠,赞美南国春雨后翠竹的婀娜多姿。薛涛却觉得友人的诗没有写出竹子的节操和精神,于是酬答唱和了一首《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枝。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这首诗头两句写南国春天下雨的时候,所有植物都生长得很茂盛,哪里能凸显出翠竹欺霜傲雪的姿态呢?竹子不畏严寒、直干挺拔、中空有节,不仅有欺霜傲雪之姿,更有虚心自持之志。第三句运用了“晋贤”和“舜妃”两个典故。“晋贤”是指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傲视权贵,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舜妃”指的是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她们在舜死后,哀哀哭泣,太多的眼泪滴落在竹子上以至于竹子上都留下了眼泪的痕迹,这些竹子因此变成了斑竹,又称“湘妃竹”。“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是赞颂翠竹高洁可比竹林七贤,忠贞可比娥皇、女英。联系薛涛“侍酒赋诗”的生活环境,薛涛此处乃是托物言志,表示自己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着高尚的节操,虚心自持,孤芳自赏。最后两句诗“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应该是薛涛对这位年纪比自己小许多的朋友说,等你到了一定的年纪,社会阅历丰富了,你就懂得欣赏竹子了:欣赏竹子要欣赏它不畏霜雪的苍苍劲节。《酬人雨后玩竹》热情赞颂竹子不畏霜雪、直干提拔、虚心有节的精神,实际上是薛涛以竹自喻,以竹自勉,展示自己对高洁品质和高尚节操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薛涛的酬赠诗,虽然不乏酬谢赞颂之辞,但此外还有对后辈文人的关怀与鼓励、送别友人的愁绪、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与思念之情、归隐山林的心声、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等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非所谓“语工辞巧而情少”、“酬赠之气浓厚”⑨言之无物的官样文章。

注释:

①田建华:《本草纲目彩色图集》,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6.

②贾言忠:《御史本草》,陈文华:《唐女诗人集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8.

③詹鍈:《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1560 -1569.

④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3.

⑤(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2177.

⑥⑦(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01;781-782.

⑧⑨李玉玲:《从酬赠诗与诗品论李冶薛涛诗歌之优劣》,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3 -84.

参考资料:

[1]汪辉秀.薛涛因何名重一时[J].巴蜀史志,2008,(2):56-57.

[2]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M].成都:巴蜀书社,2004.

[3]张蓬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刘铁峰.基于薛涛诗作的薛涛“校书”身份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7,(3):107 -109.

猜你喜欢

薛涛员外友人
县官对“员外”忌惮为哪般?
致友人(组诗)
初寻雪上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秋夜寄邱员外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段员外选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