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色彩研究

2013-03-31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5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光影场所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他们生性好动,喜欢穿行于高低错落、功能各异的游戏器械中,喜欢丰富多彩的户外环境。户外活动场所是儿童户外活动进行游戏的重要场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心灵的成长。众所周知,环境影响着人们内心的感知和最初的思考,而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色彩,所以户外活动场所中环境的色彩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为了让色彩设计既能符合儿童的审美又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分析了儿童的生理、行为、心理特征及其对色彩的需求,探讨了户外活动场所的色彩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为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色彩设计提供参考。

1 居住区设置儿童活动场所的意义

居住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居住区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所既满足了人们对生存的需求又提供了一个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中的儿童活动场所,是居住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和场所,不仅能够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1]。

2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需求

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对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色彩设计的初期应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和喜好,充分考虑各年龄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对色彩的需要。

0~3周岁为幼儿时期,此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和人生最好的开端。他们处于牙牙学语的阶段,初步具有活动能力,能进行走、跑、跳、跨越小障碍物等多种小幅度的活动,对外界充满好奇。他们开始喜欢看、听、触摸各种感兴趣的物体,对色彩鲜艳而会发声的玩具尤其感兴趣。总的来说,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世界,他们对色彩的辨认是没有确定的意识的,仅仅是对鲜艳的色彩比较感兴趣,初步形成对色彩的个人喜好。鲜艳的色彩除了能吸引儿童的目光,还能刺激儿童的视觉发育,提高儿童的创造力,训练儿童对于色彩的敏锐度[2]。

4~6或7 周岁为学龄前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身体各个机能方面的发展都比幼儿时期要全面,他们身体的灵活性逐渐增强,有了掌控方向的初步意识,想象力逐渐丰富,记忆力、控制力和注意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对一些事物形成自己的喜好,尤其对色彩明显表现出自己的偏好。他们最喜欢的颜色是橙、黄、红、绿,最不喜欢的颜色是黑、灰、棕等,能初步辨别颜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的色相所产生的不同感受,喜欢鲜艳、明亮、温暖的色彩,对灰暗的冷色通常排斥、厌恶和不去注意。能用颜色去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而且能对色彩产生一定的联想,年龄越小联想的事物越具体,这与他们较少接触自然且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有关。

8~12周岁为学龄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智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独立活动的能力日益增长,运动技巧的自控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能进行较强的体力活动,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和自主的行为习惯,不喜欢固定的人为设计的局限空间,自我创造意识很强,喜欢参加各种具有挑战性和能证明自己的活动。初步掌握了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初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容易受社会道德现象影响,会用已有的道德规范知识要求自己。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学校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他们开始有意识有规律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游戏兴趣逐渐被学校的体育运动所代替,竞争意识增强,同时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色彩表现出强烈的喜好,并且开始萌发了不稳定的个性色彩爱好,有了简单的色彩情感倾向,如他们能说出红色感觉热,蓝色感觉冷等[3]。

3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色彩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户外活动场作为儿童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场地,应当为儿童提供一个最佳的身体智力开发场所,对于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的色彩对其身心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不同色彩对儿童的视觉感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映的是色彩。当人眼最初观察外在物体时,对色彩的注意力约为80%,而对形体的注意力仅占20%[4]。因此在形成视觉的效果上,色先于形,色彩比形状更富有吸引力。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干扰,儿童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对某一单调的环境也会迅速失去兴趣。为了提高儿童户外活动的活跃度和兴奋度,在对儿童活动空间的色彩进行设计时,应选择儿童亲睐的认知度高的色系。

其次,不同色彩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会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在淡蓝、黄、黄绿和橙色的室内环境中接受测试时,儿童智商提高很快,而在白、黑和棕色的室内测试时,儿童智商则迅速下降。此外,拥有色彩亮丽的玩具并在色彩美好的室内环境中游玩半年的孩子,其智商高于这半年来处在普通幼儿园中的孩子[5]。

最后,不同色彩对儿童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世界范围的心理学家都认为色彩神奇地影响着人的心理状态[6]。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刺激,色彩左右着人的知觉、情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活泼或忧郁、兴奋或沉静、轻松或沉重。儿童对色彩的认识和喜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对颜色的辨别,到识别颜色名称、感知颜色冷暖,产生色彩偏好等。总之,儿童生活环境的色彩与其智力发育、个性发展、情绪好坏等有着极大的关系[7]。

4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色彩设计构成元素

儿童的身心健康除与遗传、营养、教育等密切相关外,还受到周围环境色彩的微妙影响[2]。因此在研究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色彩设计的影响因素时应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对色彩的喜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生理及其智力发育的要求,在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笔者就铺装色彩、游戏设施色彩、园林小品色彩、植物色彩和光影色彩全面结合周围环境的色彩为儿童创造一个乐园。

4.1 铺装色彩

儿童时期是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段,他们对空间有着天生的探索精神,而色彩作为一个多元素的艺术,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长、生理健康与智力开发。地面铺装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或缩小空间感、辅助空间的分隔、引导和连续,使地面空间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居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铺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和了解儿童对色彩的感受,深入了解色彩所表达的个性、表情,色彩产生的视觉规律及其对儿童的心理作用,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在居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为了增加安全性,通常会使用一些质地较软材质的铺装。

4.2 游戏设施色彩

儿童户外娱乐设施是各种类型儿童玩具的集合,它包括滑梯、跷跷板、碰碰车、攀爬架、秋千、游戏墙等。玩具设施学者瓦里乌斯(Various)研究表明,儿童户外活动的2%~42%发生在公共活动区域,即游戏场、公园或幼儿园。这些地点,正是儿童户外娱乐设施的密集地,儿童很大一部分的娱乐时间是在这些场所中度过的,而这些设施的色彩正是吸引儿童前往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些娱乐设施的色彩设计非常的重要,它们影响着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生长发育,会使儿童在玩耍时产生愉快的本能反应,让他们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挑战。因此游戏设施的色彩应以儿童群体为中心,充分了解他们的色彩心理,有针对性地设计,这样才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乐观性格。此外,在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施色彩方面设计时,除了考虑它们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外,配色尽量保持简约,降低儿童的辨识困难。

4.3 园林小品色彩

常见的园林小品主要有园椅、园凳、园灯、栏杆、垃圾桶、雕塑、饮水池、洗手钵、花盆等等。每一种小品都有其独特的颜色,而色彩的应用需要设计者了解小品自身的功能、所处的环境,以及景观的主题思想等。在户外活动场所,儿童很少有静下来的时候,如果这里的建筑小品色彩比较鲜艳,它们可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变成他们的欣赏品。如儿童休闲空间的休闲座椅、花架等可以选择跳跃的色彩,既与周围的色彩和谐一致,又合乎儿童的心理需求。

此外,儿童作为未来的主人,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中最脆弱、最需要关怀、可塑性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独立性很差,进行户外活动时需要有大人的照顾。在这个压力颇大的社会,父母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是由老人照顾孩子的,因此在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的设计上要考虑老年人的需要,色彩设计在尽量符合儿童的同时也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4.4 植物色彩

色彩能直接影响着一个室外空间的氛围与情调[8],不同的色彩空间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人们往往只注重植物配置时的意境、群落性、层次性、季节性和空间感,而忽视了植物色彩本身对人的直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其实植物色彩是最能被人感受到的因素,具有第一视觉特性[9],对于室外空间色彩的营造,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居住区儿童户外场所色彩的营造上,植物更是重中之重。植物的色彩主要体现在叶、花、果、杆4部分,最能反映植物色彩的部位不仅是花,而且叶的视觉观赏冲击面远大于花[10]。

植物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其色彩变化的特性是引发儿童兴趣的原因之一。因为植物在一年中其自身的生长规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大自然奇特变化和欣赏植物季节美的机会。因此在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植物种植时,为了考虑儿童的心里感受,选择色彩鲜叶的叶、花、果植物。做到四季有景可观,即春花、夏叶、秋实、冬枝。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约束力差,禁止种植有毒有害并带刺的植物,如女贞、夹竹桃、蔷薇等。

4.5 光影色彩

光影分为光和影,它构成了空间的明与暗。光是万物之源,它使照射的物体有了色彩,有了生命和律动。影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它使物体有了意境。天生对任何事物都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儿童,光影世界对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儿童户外活动场所中,设计者要正视或利用这一特征,去创造渲染各种不同的气氛,给儿童创造一个光怪陆离的光影世界,带他们领略光影科学的魅力。可以利用光照方式、角度、方向和建筑材质的不同而营造出各样的外部空间[11]。在户外活动场所意境的塑造上,借助引光、滤光、阻光等手法创造一种 “月移疏影上东墙”的氛围[12]。利用光的直射,在儿童游乐场所设计一面光影墙对孩子来说不失是一个开发其创造力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光有污染,强光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令人精神振奋,但如果运用不当,又会加重人的视觉和心理负担。因此,玻璃、抛光金属、抛光石材等材料的运用要合理。那么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怎么营造影的效果呢?一则通过园林建筑产生的投影,二则通过植物的投影。另外,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如果有水体的话,也可以借助水体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灵动的光影乐园。

5 结论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环境和教育不仅影响儿童心理的形成,而且也决定了其心理的发展方向、水平和速度。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是儿童除了室内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环境,对儿童心智发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色彩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种手段,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的设计不只是营造一个色彩斑斓的卡通世界,应该以儿童发展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作为指导,结合活动场所中的铺装、娱乐设施、园林小品、植物、光影的色彩,用物质和科学手段进行设计,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与舒适的成长空间。

[1]尹晓波.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1-2.

[2]齐 慧.张继晓.儿童户外娱乐设施色彩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7):200-202.

[3]桐嘎拉嘎.浅谈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8,(4):54-56.

[4]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9-211.

[5]邓 英.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23.

[6]司一转.多元化的自然元素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0,(21):248.

[7]涂 玲.浅析色彩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3):49-51.

[8](美)诺曼 K.布思(曹礼昆,曹德鲲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91.

[9]王 艳.叶 青.色彩的视觉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4,(9):2-15.

[10]徐友军,郭 玲.住宅小区园林植物的色彩设计艺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2):95-97.

[11]张灿辉,胡晔旻.光影之于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自然杂志,2012,34(4):29.

[12]闵 淇,王 琼.古典园林光影设计手法探析[J].南方农业,2013,7(4):1-8.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光影场所
光影
光影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远离不良场所
户外活动开始啦
光影之下
恋爱场所的变化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