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体验中提升社会责任感

2013-03-28黄建明李艳

中国德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社区活动

黄建明 李艳

为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浙江省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牢固确立实践育人的思想,以实践体验为特色,积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提高青少年社会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积极建设实践平台,

吸引青少年开展阵地实践活动

阵地开放活动是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要,积极开辟多种类型的实践阵地,吸引青少年开展实践活动。

1.美劳世界。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劳艺术创新实践活动阵地,开设了透光水晶画、陶艺坊、石膏彩绘、创意沙画、卡通胶画、迷你机床、软陶、创意时钟、泥巴创意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综合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展开艺术畅想,并尝试实现艺术创意萌芽向动手实践的转换。

2.假日广场小舞台。这是一个可以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平台,活动主要在周末和假日进行,内容和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每期都有变换,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尽情展示自我,丰富人生体验。

3.“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2007年,我们在国内首创了少年儿童社会综合模拟体验场所—“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该馆以现代真实社会生活为模型,通过模拟设计,在馆内设置了100多个行业和工种,设置了市政府、工商局、财税局、公安局、法院等政府管理机构,让少年儿童在这个小社会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成人世界的社会生活,体验应聘、打工、纳税、消费、社会管理等多种社会生活环节,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掌握简单的行业相关知识,以加快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该场馆自2008年10月开放至2011年底,共接待52万余人次的少年儿童参与体验活动,引发了全国体验教育实践探索的热潮。

二、努力挖掘社区资源,

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从2009年开始,我们已经先后在杭州的社区和农村成立了101个“阳光天地”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并以俱乐部为依托成立了少先队校外组织,通过校外少先队组织开展社区“Do都城”“我是小社工”等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Do都城”是“Do都城”设计理念向社区的延伸和向真实社会的拓展,就近组织社区的商店、餐饮、理发店、修鞋铺等单位,对其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聘任他们做实践辅导员。青少年学生以社区少先队小队为单位,自主到这些单位上一天班,有的做理发师,有的做面包师,有的做餐饮服务员,还有的做快递分拣员、送报员等。根据孩子完成工作的情况,我们以“Do都”币(“Do都城”中的纸质货币)作为工资。既解决了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社区的活动组织渠道问题,也解决了家长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

“我是小社工”活动是让孩子到就近的社区参加各项社区管理工作,有的穿上小保安服跟随小区保安进行收发和巡逻值班,有的到社区服务中心做引导员、图书管理员,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坐在社区服务大厅里,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为社区居民办理各种手续等。

孩子们通过上述活动,不仅学到了生活服务技能,更是了解了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和社区单位的职能和运行情况,加快了对社会的了解,为他们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2012年,杭州市委决定在全市推广社区俱乐部的做法。到目前,建成的社区俱乐部达到了200多家,孩子们在家门口参与社区实践活动逐渐成为现实。

三、积极联合社会单位,

组织大、中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实践

针对中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迫切需要了解各类职业的现实情况,自2010年开始,我们联合了省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签约合作,在每年寒、暑假来临之前,活动中心集中举办两场中学生社会实践现场招聘会。这些企事业单位在现场公布实践岗位、指导教师和招聘要求,学生根据兴趣对照自身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进行面试。应聘成功后,学生在假期就到被录单位上班一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的工作,工作结束后接受岗位工作考核鉴定,并将情况反馈活动中心存档。每场招聘会成功应聘的学生一般都在2800多名,有的学生在一个假期应聘参加多个岗位的工作,也有的学生几次应聘都在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岗位。学生们有的应聘当法庭书记员、医生助理、博物馆讲解员、古籍修复师,有的应聘到政府部门担任行政秘书、行政中心办证员,活动中心每次提供的岗位多达上百种。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但丰富了假日生活,拓宽了社会交往面,也为今后接受高一级教育奠定了实践认知基础。

为了给高校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我们联合杭州师范大学等几十家在杭高校专门成立了“哥哥姐姐服务队”志愿实践组织。大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后,经过岗前实践培训,在节假日深入社区、学校、农村,为中小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快乐直通车”“流动少年宫”等公益服务活动,帮助他们丰富社会经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成立社团组织,

引导青少年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杭州少儿艺术团每年开展新春音乐会、交响乐等专场音乐会,还经常到基层(乡村社区、工地、劳教所、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专业演员的真实生活,也体验到了艺术为群众服务的价值。

杭州少年科学院从2000年开始每年暑假组织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小院士们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到山区、海洋、湿地、运河开展野外专业科考活动,并形成科学考察报告向社会发布,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杭州少年文学院和杭州少年通讯社从2006年暑期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浙江地域文化寻根之旅”系列活动,以“走、看、听、问、记、访、动、写”等文化体验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先后领略了浙江省范围内的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平原文化等各种文化现象,使孩子们对浙江文化由文本间接认知走向身体力行的直接体验。

英语俱乐部的小导游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来到西湖景区,为外国游客讲解旅游景点,在锻炼口语、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此外,我们还注重将实践教育的思想融入日常性的各项活动中,以实践教育的理论和思想改造传统活动,要求举办的各项活动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实践体验,改变学生作为活动“看客”的现状。

“小学生寻找大问题”活动,让孩子们深入居民区、粮油市场、交通要道等场所,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并解决居民区用电、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等生活中的数学难题;“生存挑战营”活动则通过设置一系列社会生存场景,使孩子们在完成一项项“生存挑战”的具体任务中提升生存技能;“少儿书画拍卖会”活动,由孩子们自己充当拍卖师,拍卖自己的作品为贫困儿童筹集资金,完成从创作到亲眼见证作品价值体现的完整体验。

这些实践性强、参与性好、主体作用发挥显著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也改变了过去靠文件组织、靠强迫参加的主题教育活动现状。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让政府放心、家长满意、学生高兴,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建明,浙江省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李艳,浙江省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主管,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闫益佳

猜你喜欢

青少年社区活动
“活动随手拍”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