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育人促成长

2013-03-28武迎选周咪

中国德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北京市育人资源

武迎选 周咪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在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课程综合改革模式,学校与社会合作育人机制上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践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体验、新认识。

一、更新育人观念,建立综合育人

工作机制

社会大课堂是整合利用北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服务等人文和自然资源,通过提供适合学生特点、学校课改需要的实践活动,安全的活动环境,免费或优惠的条件,搭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

社会大课堂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合力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牵动学校和社会两股力量,挖掘课程和社会两方面资源,为学校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科课改等服务。

(一)建立综合育人领导机制

北京市将建立综合育人领导机制为工作之要,组建了市委、市政府十二个部门参加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大课堂管理办公室。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等多家单位于2008年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共同规划社会大课堂发展、开展全市社会教育资源调研、审定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2011年11月,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大课堂综合育人的领导机制。

(二)建立综合育人资源平台

建设社会大课堂资源平台是学生走进社会场所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在经历“资源摸底调研—资源单位初选—实地考察洽商—组织专家审定—核实单位信息”五个阶段后,大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批进行审议,确定了涵盖文化、科技、体育、国防、社区、教育等类别的561家市级大课堂资源单位。其中有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鸟巢)、国家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有恭王府、故宫等历史文化场所,有中科院纳米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有梅兰芳大剧院、首都图书馆等文化场馆,还有可口可乐、三元牛奶等知名企业。

二、深度开发引导,实施综合育人模式

如何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再转化为课程资源,是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和综合育人的关键。

(一)促成社会文化资源的教育转化

在市、区教研部门指导下,我们经过对不同类型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教育内容的考查与分析,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推出了社会大课堂“大课表”,编写了《社会大课堂课程实验基地案例研究》,制作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建议(250家)》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实验基地课程开发一览表(100家)》。初步实现了资源单位的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的两次转化,形成了:学科拓展实践学习—与学校学科课程相对应;贴近生活的实践学习—解决生活中切实可行的问题;多学科合作课程实践的尝试—针对一个教育资源内容进行多学科、多角度整合的多种形态课程。

(二)推动学生以多种方式走进大课堂

1.确立大课堂课程的地位

市教委积极引导学校结合自身情况,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将走进社会大课堂与落实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把社会大课堂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社会大课堂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市区县教委正在制订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力争从机制保障、活动设计、实践指导等方面引导学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由“单向、被动地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确立教师的综合育人职责

教师是综合育人的直接实践者。市教研部门提出区县教研员和学校教师率先走进资源单位,先行分析研究资源单位的教育资源,主动配合资源单位开发实践课程与学生活动。如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学区的综合学科组长,一上任就组织社会大课堂课程化研究。安排区教研中心主任、市区领导及专家对学区老师进行大课堂专项培训,促使教师积极走进资源单位寻找与学生课程的结合点,研究综合课程的深化与实施。

3.丰富大课堂实践育人模式

为了实现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区县和学校创造了“课程结合,校本研发”“社区结合,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生活体验”“家校结合,家长参与”“就近就便、挖掘资源”等大课堂应用模式。北京市东城区规定,每个年级一学年要完成16课时的“博览课模式”;丰台区“发挥区域优势,丰富学校新课程”积极探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门头沟区引导教育基地列出了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段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三、社会大课堂实施效果与启示

最近,我们对参与过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明,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与认可,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调动了家长、学校和社会资源单位合作育人的积极性。

(一)实施效果

学校与社会合作育人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共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了社会大课堂综合育人的效果,从践行科学发展观、代表学生根本利益、体现素质教育方向、德育有效实现途径等多个维度对社会大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社会大课堂是一项育人方式、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是政府教育统筹的重大举措,“实现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体制的探索与突破”;是顺应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要求,弥补学生实践生活缺失,有利于课程改革与课程结构的建设和完善。

(二)经验启示

1.必须明确育人目标,更新育人理念

基础教育在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为新生一代奠基的重任。中小学校教育不是基础教育的全部,校内学科教学不能涵盖学生的全部学习内容与途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不仅是教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2.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统筹协调

北京市将社会大课堂建设列入市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成立领导小组,纳入为学生服务的政府实事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抓落实并出席启动仪式及社会大课堂活动,郭金龙市长明确要求“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各区县主管区县长亲自抓,列入区县政府“折子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直接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大课堂建设。

3.必须明确教育部门有所作为

市、区县教委作为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是社会大课堂综合育人机制建设主体,要发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的主动精神,统筹教育内部、相关部门、社会单位等方面的资源,创造性地协调解决建立综合育人机制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探索和开展合力育人的新路子。

4.加强社会资源整合,营造综合育人环境

当前,社会各方面踊跃参加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主动要求加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各资源单位邀请学校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和课程,将这项工作视为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体现,视为一种荣誉与责任。如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乳品厂提出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渗透,建设成为以生产为主兼顾学生教育为辅的新型工厂”的目标,努力成为“根据学校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成为一所真正服务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大课堂资源单位”。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为职责,立足于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在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学校与社会综合育人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经验、新认识,也提出了综合育人理论相对滞后,综合育人机制尚需完全确立,综合育人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解放思维、完善思路、凝聚多方的力量和智慧,为首都的社会育人续写新的篇章。

【武迎选,北京市教育学会校外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周咪,北京市教育学会校外教育研究会学术秘书】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北京市育人资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资源回收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