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2013-03-27钱斌范瑜朱素华顾利萍张平潘启勇江学范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共课电子信息程序设计

钱斌,范瑜,朱素华,顾利萍,张平,潘启勇,江学范

(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基于专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钱斌,范瑜,朱素华,顾利萍,张平,潘启勇,江学范

(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公共课程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课程专业化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情况,确立了不同专业背景下的专业化分层次教学理念,提出了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背景下的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共课改革建议,同时详细阐述了大学物理公共课程的改革方案。

专业需求;电子信息类;公共课程;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目标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到2020年将达到40%,这将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挑战。提高教学质量是世界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核心是教学质量的多样化[2]。应用型高校必须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3]。我校各个专业的培养人才规格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任何简单化、单一化、模式化、行政化的做法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公共课程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应用实践能力,在体系上,基础课程不要求完整、系统,首先要为专业教育服务,体现专业优先原则[4]。目前我校公共课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学生层次不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个性差异化、基础不同、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公共课与专业课课时分配竞争,因而传统的公共课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高校公共课专业化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近年来对专业化层次化公共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高校公共课程专业化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高等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本身快速发展导致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出的新要求,比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这两个方面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冲突。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与适应社会需求之间达成平衡。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其办学定位,并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应用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我校提出“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坚实并有一定宽度,实践能力上具有专门技术领域的技术、较强的扩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到区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规格,应建立全新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化分层次的教学改革。

第三,生源多样化和学生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我校生源主要是本二和本三批次,本二批次中包括有普通班、国际班、对口单招班和职教班,这些生源普遍存在个性、能力和兴趣的差异。从就业渠道来看,主要包括本专业就业、跨专业就业、考研进一步深造成为学术型人才、创业和其它方式就业等。学生进来的差异和出口的不同对我们的公共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化层次化教学理念的精髓就是因材施教。

第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高校公共课一直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随着大众化教育推进,学生知识基础和层次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继续采用大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势必对公共课程学习缺乏兴趣,使公共课教学越来越难开展,教学质量下滑,这也影响到了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鼓励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分层次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大学数学教学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些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何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需求开展大学数学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分别阐述我们对三门数学基础课的改革思路。

在电子信息类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相关内容是后续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数学分析工具。根据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专业特征、对开设内容的侧重点,开设时间等给出了初步建议方案,如表1所示。

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向量,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线性代数在物理学和技术学科各专业中有着重要应用,在各种代数分支中占居首要地位。线性代数所体现的几何观念与代数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具体概念抽象出来的公理化方法以及严谨的逻辑推证、巧妙的归纳综合等,对于强化人们的数学训练,增益科学智能是非常有用的。

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许多分支,同时也是理论物理和信息处理与传输中所不可缺少的代数基础知识。很多实际问题的处理,最后往往归结为线性问题。在电子信息类的各专业中,线性代数均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考虑到各专业中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开设学期安排,线性代数课程可以提前到第二学期开设。表2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

表1 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表2 电子信息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

概率统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后续的通信原理、随机过程和数字通信的重要基础。表3给出了对本课程的分析及改革建议。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建议

在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中,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将会讲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这些课程无不以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作为基础,这是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在各个专业都有重要作用。对物理学专业而言,本课程的核心是构建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算法设计、计算机语言在本专业计算中的应用。对电子类专业而言,本课程的核心是打好程序设计基础,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类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机类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对比看,我们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算法与程序设计规范之外,更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本专业中程序设计的特点、软硬件结合的程序设计与协同调试仿真等,这些内容是目前的课程中所没有涉及到的,而这些却是本专业的核心内容。

从电子信息类和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学生专业发展与就业看,C语言能力的强弱、编程能力的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具有决定作用。根据目前业界的估算,在电子电信与光电等领域的工业应用系统中,一半以上的程序代码是用C语言开发的。C语言与本专业结合、与具体应用环境结合是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我们的C语言课程的特色,也是与计算机类专业的不同之处。表4给出了我们对本课程的分析及改革建议。

四、大学物理公共课专业化、层次化、模块化改革方案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需要既注重打好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既保障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又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物理基础及不同专业培养计划对大学物理的要求,采用“层次”+“模块”的课程体系,实施了分层次模块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讨论课的实施。

表3 电子信息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表4 电子信息类专业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第一,建立模块化分层次的教学理念。为适应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和当前课时较少的情况,“把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定为8课时的倍数,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和课时选择相应的模块”。这里采用的“层次”+“模块”是按专业分层次选模块,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大学物理的内容特点,我们将其划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波动、近代物理共5篇12个模块。研究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目标,优化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要求将某些模块的授课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作相应的调整,分为A、B两类,A类表示较高要求,B类表示普通要求,以此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高科技、前沿课题,契合专业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穿插于理论教学中,或者总结形成特色专题讲座,如表5所示。

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专业特征、对课时的设定、本课程的理论体系,以及建立知识概念的逻辑结构的需要,初步给出各学院各专业的参考模块及讲课顺序,如表6所示。

同一模块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单招班、本二层次、本三层次、以及艺术学院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学的深度要有区别。

第二,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往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往往只列出教学内容概括要求,对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指导性不明确。而课程教学需要一个标准,作为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的具体依据。为此制定课程标准时,从内容结构形式到内容目标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表5 大学物理模块设置

表6 各主要专业选择模块及讲课顺序建议

一方面,标准由基本模块与选择模块结合构成。为满足为专业服务的要求,梳理物理学基础理论系统,依据课程定位与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原有基础状况及本校工科类专业需求,确定了课程内容。然后精选各模块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知识内容作为基础必学内容,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现代物理发展的新理论和技术作为不同专业的选学模块,增加了标准的针对性和对不同专业的适用性。

另一方面,在标准中增加了教学建议,力争做到标准合理且具体可操作。过去的教学大纲中对目标的表述比较抽象,一般对各主要知识点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等层次,而每位教师对这三个层次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同一教师对不同知识点的同一层次的理解可能也不同。考虑到这个缺陷,在标准中对应每条内容添加教学建议,以增强教学指导性。

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教师均需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研讨,确定各专业的必学与选学模块,制定好教学进度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内容教学执行集中的困难及个别进度顺序等进行调整,尽量保证各专业的不同班级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以便根据课程标准对相同模块实施同一考核,又兼顾班级差异及专业差异。

第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主要在模块化教学延伸到问题讨论课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目前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或者研讨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有些困难,但是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问题讨论课却比较容易实现。原因在于模块化教学使得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因此便于就整个模块或其中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将习题课转型为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协作、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勤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并对事物做出独立判断,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除了进行考试和对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外,增加对讨论发言、课程论文等的评估,建立健全形成性成绩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考核方式的改革将会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更加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创新,从而推动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杂志,2012(10):3-9.

[2]许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校转型发展的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6).

[3]朱士中.地方本科高校“校地互动”应走战略发展之路[J].现代教学管理,2010(10).

[4]冯建超,李文冰.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中国行业特色院校之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2).

A Study and a Reform of General Courses Teaching Based on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in Newly-establish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IAN Bin,FAN Yu,ZHU Su-hua,GU Li-ping,ZHANG Ping,PAN Qi-yong,JIANG Xue-fan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general courses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for improving the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firs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of general courses teach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view of specialization and multilevel.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specialization and multilevel in the different majors,and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make the reform plan on university math,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university physics based on the 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electronic information;general courses

G658.3

A

1008-2794(2013)06-0076-05

2013-09-23

教育部“十二五”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苏省重点专业(能源动力类)建设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钱斌(19—),男,江苏常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型层状功能材料,高校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课电子信息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