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比原认识晚1 000万年*

2013-03-26吴秀平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4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欧亚岛屿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比原认识晚1 000万年*

2013年2月3号,麻省理工学院新闻报道,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发生前,印度板块面积要比通常假设的要小。喜马拉雅山山峰是大约数千万年前大规模构造运动的现代残余,之前的研究大多认为这个碰撞发生在5 000万年前,印度板块迅速北移并向上挤压欧亚板块。当今对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地质跟踪调查显示2个板块碰撞后,褶皱带上升形成喜马拉雅山。为了追溯地球上这最引人瞩目的构造碰撞之一,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的岩石特征进行了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的碰撞发生在4 000万年前,比之前认为的碰撞时间要晚1 000万年。科学家分析了喜马拉雅山2个地区的岩石组成,发现2个独立的碰撞事件:第一次碰撞发生在5 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缓慢地北移与一系列岛屿相撞,而向欧亚板块的下插则发生在1 000万年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副教授Oliver Jagoutz指出,该研究结果将发表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杂志上。这个发现将会改变之前众所周知的构造历史时间表。

1 印度板块究竟有多大?

研究人员指出,最为重要的是当前这个发现可能改变了科学家对印度板块在与亚洲板块碰撞之前有关印度板块大小的观点。在碰撞时,古印度板块的一部分——有名的大印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如今我们看到的印度要比5 000万年前小。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的大小不为人知。但是在知道了印度板块迁移速度以及精确了解其与亚洲板块碰撞的时间后,科学家认为这个答案将很可能被确定。

2 文献资料分析

为了精确知道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发生的时间,研究人员首先发现了一个相似并接近现在构造的例子。在过去的200万年中,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与一系列岛屿发生碰撞形成众所周知的巽他弧。地质学家们已经把该研究区域作为一个早期的大陆碰撞的例子。研究人员查阅了有关大洋洲岩石组成的地质文献。特别是,这个团队寻找到了能起指示作用的同位素 随时间和构造变形等因素变化的化学元素。发现该地区的岩石具有2个主要的同位素系统:一个是元素镥衰变为铪,另一个是钐衰变为钕。从文献分析可知,在澳大利亚板块与岛屿碰撞之前,岩石中钕和铪同位素含量高,在碰撞之后岩石钕和铪同位素含量低。

3 推广到喜马拉雅山

一旦研究团队确定碰撞的同位素特征,就会从喜马拉雅山寻找类似的岩石。自2000年以来,研究人员已跋涉到喜马拉雅山的西北角,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地区被称为科希斯坦-拉达克弧的区域,被认为夹在两大陆之间相撞形成一连串的岛屿。研究人员将岩石敲开,分离出3 000多个含有同位素的100~200微米长的锆石晶体。首先使用另一种同位素体系确定锆石年龄,然后测定锶/钕和镥/铪的比值,以确定碰撞发生,跟踪每个锆石最初发现的位置(在该地区的北部或南部边境)。该小组发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特征:在北部和南部的样品精确同位素比值显示岩石年龄超过5 000万年;然而在拉达克-科希斯坦弧南部边界岩石年龄低于5 000万年,突然出现的一系列同位素比值表明存在一个戏剧性的构造事件。沿弧的北部边界,同位素突然发生类似的变化,但在岩石中的年龄低于4 000万年。二者结合,有证据表明碰撞事件发生的新时间表为:5 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一系列岛屿相撞,岛弧向北推移;在1 000万年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在大陆之间形成一串岛屿,现在被称为科希斯坦-拉达克弧。目前,该观点也被一些研究人员支持。

资料来源:http:∥web.mit.edu/newsoffice/2013/india-joined-with-asia-10-million-years-later-thanpreviously-thought-0206.html

原题:India joined with Asia 10million years lat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吴秀平 编译)

(译者电子信箱,吴秀平:wuxp@llas.ac.cn)

P31;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3.04.003

2013-03-06。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山欧亚岛屿
海水里浮现的岛屿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陈维山
我画上一座岛屿(四首)
流浪狗登顶喜马拉雅山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蜿蜒曲折的岛屿迷宫
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术规范
西藏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禁猎后的弓箭使用方式——以陈塘夏尔巴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