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3-03-24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华法林瓣膜抗凝

李 俊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云南 红河 654400)

人工瓣膜置换术在当前临床应用率较高,患者多数因风湿性心脏病而行置换手术,对及时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的人工瓣膜有机械瓣以及生物瓣,生物瓣置换后一般血流动力学较好,发生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较低,但术后持续的寿命相对较短,患者常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机械瓣临床应用率较高,术后一般可维持良好的使用寿命,但同时易出现血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因此,终生进行抗凝治疗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是十分必要的。临床一般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但华法林在剂量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不能选用合理的剂量,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本文即就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以为华法林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46例,其中,男62例,女84例;年龄在20-61岁,平均(42.5±4.3)岁。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138例,心内膜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瓣置换术;具体手术方式:置换主动脉瓣21例,置换二尖瓣患者87例,主动脉以及二尖瓣同时置换者38例。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均同意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长期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均具有完整的血样本及相关资料;均非妊娠期患者,均无肝肾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现象[1]。

1.3 用药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起始剂量:使用国产药患者为2.5mg,使用进口药患者为3mg;同时,对引流管未拔除患者加用50mg潘生丁。用药24h后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对INR以及PT值每日做好严密监测,一般INR控制在2.0以内,PT值约为正常值的2倍。待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最佳剂量确定且抗凝治疗比较稳定后,每隔7d对患者的INR以及PT进行测定,后逐步调整监测次数,用药6个月后可每隔1个月测定1次。所有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剂量均在1.25-5.0mg/d之间。

1.4 测定方法:PT采用磁珠法进行测定,使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以及试剂,敏感指数在1.05。INR范围值的确定参照以下条件:临床用药中未见栓塞以及出血现象,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且华法林抗凝治疗达到维持使用状态,在此情况下确定INR值并通过定期进行监测作出适当范围的调整。

1.5 评价指标:(1)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抗凝治疗中的具体情况分为血栓组、出血组以及正常组,对不同组别的PT值以及INR值分别予以严格测定并记录分析。(2)对患者体重以及用药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数据使用方差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PT值以及INR值测定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本组146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患者3例,占2.1%;发生出血患者15例,占10.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4%,其余128例患者未见并发症发生,PT值维持在15.0-24.0之间,INR值在1.21-2.76之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现并发症患者的PT、INR值测定值情况详见表1。

2.2 药物剂量与患者体重关系:统计结果显示,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剂量与患者的体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将患者体重与0.04的乘积值作为用药的参照剂量,一般可保证较好的安全性,可维持剂量使用。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临床比较常见,手术基础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手术常一般采用生物瓣以及机械瓣进行置换,生物瓣置换术后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置换术后往往不能保证较长的维持时间,行二次手术的几率较大,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机械瓣置换术临床较为常用,但术后发生血栓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术后进行终生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患者术后维持良好的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 不同组别PT值以及INR值测定情况

表2 药物剂量与患者体重关系

华法林抗凝治疗是人工瓣置换术后常用的抗凝方式,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类药物,对凝血酶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抗凝治疗中作用明显[4];另外,在抗凝中华法林选用合适的剂量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作用。由于不同患者由于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具有差异性,且患者术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选用合理的剂量,能有效防止术后血栓及出血等不良症状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华法林的使用剂量与患者的体重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将患者体重与0.04的乘积值作为用药的参照剂量,一般可保证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并可维持剂量持续使用,用药剂量一般在1.70-3.40mg/d。另外,本组146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患者3例,占2.1%;发生出血患者15例,占10.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4%;128例患者未见并发症发生,用药中未见异常患者的PT值均维持在15.0-24.0之间,INR值在1.21-2.76之间。

综合可知,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药物剂量,以有效减少术后血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 刘媛,余细勇,钟诗龙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调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2242-2245

[2] 何小平,秦太昌,王志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05):616-617

[3] 杨凯丽,王平,郑红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观察[J].人民军医,2008,45(02):174-176

[4] 苗青,王志强.21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02):160-162

猜你喜欢

华法林瓣膜抗凝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