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求职行为:意愿与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03-12张华新刘海莺

统计与决策 2013年4期
关键词:求职者农民工岗位

张华新,刘海莺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

0 引言

近年来,大量研究关注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其中,由于农民工群体在职业整体层级和就业部门选择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因而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在对农民工求职行为的相关研究中,求职者自身的期望意愿和以就业服务机构为代表的社会支持体系对农民工求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3]。

本文采用辽宁5个典型城市对农民工求职行为进行的调查问卷资料,以分析影响农民工求职意愿和绩效的主要因素。调查数据通过非随机的配额抽样调查取得,这种调查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节省费用和保证时效,又强调了样本结构特性,保证了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1 农民工求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求职者的岗位期望

求职者的岗位期望主要体现在求职者在工资报酬、工作稳定性和福利上的诉求。总体来说,求职者期望获得更高的工资、工作地点更近、工作更稳定、福利更好、受到社会尊重,但过高的岗位期望会影响求职者的认知评估和求职行为,造成消极后果[4]。

调查发现,在对就业岗位的报酬上,用人单位愿意提供给求职农民工的月薪水平为300元以下3.9%,300~600元36.7%,600~800元43.0%,800~1000元14.8%,1000元以上11.7%。而在对农民工求职者的调查中发现,除自谋职业、创业和劳务派遣外,求职者对企业吸纳就业和公益性岗位的预期收入高于用人单位愿意提供的工资额。

表1 农民工求职者对就业岗位报酬期望调查 (单位:元)

1.2 岗位开发与自主创业意识

在对农民工求职者的调查中,求职者希望获得的前两位的就业岗位是:公益性岗位占56.7%,劳务派遣占21.8%,促进自谋职业和创业占35.1%,鼓励企业吸纳占43.1%,其他占3.1%(多选)。而对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希望开发数量排前两位的就业岗位是:公益性岗位的占56.2%,劳务派遣占16.2%,促进自谋职业和创业占79.0%,鼓励企业吸纳占24.8%,其他占6.7%(多选)。可见,对就业岗位开发的认识上,农民工求职者与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基本相同,差异在于求职者更希望获得稳定的工作来源,而就业服务机构更希望推动劳动者自谋职业和创业。

1.3 对非正式联系渠道的依赖

非正式联系渠道主要是指不借助专业求职机构,而是利用人际关系获得求职信息,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求职中,利用非正式联系渠道的农民工求职者的比例达到40.9%。

表2 农民工求职者获取工作渠道的调查

2 农民工求职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信息化服务方式与效果

2.1.1 信息化手段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工求职者对就业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调查显示,尽管就业服务机构的内部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客户记录数据管理占41.0%,就业服务信息处理和分析占41.0%,但仍主要用于打字等功能,就业服务部门的内部信息化建设需要创新和拓展,同时需要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能力。

对农民工求职者在应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主要就业服务项目(多选)的调查发现,选择职业介绍的占64.8%,选择职业指导的占35.2%,选择就业培训的占42.9%,选择就业岗位开发的占32.4%,选择其他的占7.6%。对于农民工求职者的调查发现,求职者希望从互联网获得的就业服务(多选)是:劳动力供求信息占51.3%,职业指导与培训信息占28.2%,就业及创业经验占30%,就业政策信息占37.4%,其他占7.9%。对于用人单位,希望从互联网获得的就业服务是劳动力供求信息占62.5%,劳动力介绍与指导占46.9%,在职员工网络培训占10.9%,就业管理与政策咨询占32.8%。可见,职业指导是农民工求职者的主要信息服务项目。

2.1.2 信息化手段应用效果满意度低

目前,在常规性服务中借助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科学方式和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自助服务还极少出现。农民工求职者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满意度显得较低,总体满意度为0.49。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计算机在服务项目的应用”,最低的是“互联网网站服务效果”和“民营就业服务机构服务效果”。这充分说明了在农民工求职中,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还需加强。

2.2 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与内容

2.2.1 就业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就业服务主要集中在市、区等大型就业服务机构,大部分的县级和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较少,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民工求职者对就业服务机构评价的调查中,在问及“就业服务机构是否为求职者提供职业发展评估服务的主要方式”这一问题时,农民工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有46.7%的就业服务机构无该项服务,提供服务人员评估的仅占21.0%,帮助用工单位评估的就业服务机构占25.7%,而专家评定和软件系统评估则分别占3.8%和1.9%。

2.2.2 就业服务资源利用率低

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重点是街道和社区。从对农民工求职者的调查中发现,街道和社区的就业服务机构条件较差,但却是求职者获得工作岗位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近70%的农民工求职者是通过街道或社区获得空缺岗位信息的。这是因为街道和社区与求职者居住地相近,联系更多,交流也更便利。因此,街道和社区的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尚未通过信息手段,将就业供求情况整合起来,就业服务资源没有较好地发挥作用,是影响农民工求职行为绩效的重要因素。

2.2.3 就业服务培训方式及师资来源

就农民工求职者对就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和师资来源等方面评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在回答“求职者希望就业培训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多选)”这一问题时,求职者希望就业培训的教学方式分别为黑板讲授42.6%,幻灯片课件讲授9.2%,函授或网络远程教育9.7%,实地实习76.4%,专家咨询及案例分析31.5%。而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主要教学方式中选择黑板讲授的就业服务机构占75.2%,选择幻灯片课件讲授的就业服务机构占12.4%,选择函授或网络远程教育的就业服务机构占1.0%,选择实地实习的就业服务机构占61.9%,选择专家咨询及案例分析的就业服务机构占11.4%。可见,尽管大体上相似,但求职者更希望采取如实地学习等与就业更密切的教学方式,而就业服务机构则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黑板讲授等。

在调查农民工求职者在就业服务的师资来源评价时,农民工求职者和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培训的教师构成上基本相似,但农民工求职者更倾向于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而就业服务机构更倾向于邀请公共培训机构人员。

3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农民工求职群体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完善个体服务和群体服务。如面向就业经验少、有求职障碍的各类农民工求职者,增加求职程序、主要求职方法、填写求职表格和撰写简历的指导;提供岗位需求情况和演变趋势研究、岗位能力培训和主要从业者劳资政策的政策信息与指导服务。面向求职困难的农民工求职者可通过面谈的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求职指导。面向工作经历丰富及文化素质和能力较强、但存在求职障碍或心理障碍的农民工求职者及各类特殊岗位和特殊求职问题的农民工求职者,进行专项的求职服务以及更具针对性的“订单”式求职服务。针对农民工求职者的共性问题,求职服务机构可以提供求职咨询报告,讲解具体措施,提供心理疏导,丰富求职者求职途径。通过使用宣传栏和印制培训手册等方式提供图文培训,重视交互式求职服务特别是农民工求职途径的分析和演示等。影响群体服务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培训方式的改革,通过调整单调的“说教式”为主的手段,适时对内容及方式进行革新。

[1]纪韶.举家外出的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

[2]林竹.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协同[J].农村经济,2011(12).

[3]季文.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结构和状况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12,(2).

[4]甄月桥著.农民工就业心理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求职者农民工岗位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