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午睡对大学生午后学习效率的影响

2013-03-08孙长滨王洪斌王志军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验课记忆效率

孙长滨,王洪斌,王志军

(1. 大连大学 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22;3. 大连大学 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午睡对大学生午后学习效率的影响

孙长滨1,王洪斌2,王志军3

(1. 大连大学 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22;3. 大连大学 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为研究午睡对大学生午后学习效率的影响,选择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合正常教学工作,安排两次实验教学,每次4节实验课。第一次为不午睡,稍作休息后上课。两周后,进行第二次午睡后实验教学。在每次课程结束前,临时通知学生进行图片结构辨认测试,并安排5min时间专业英语词汇记忆测试。结果显示午睡后的图片结构辨认成绩明显好于未午睡时(P=0.01),午睡后的专业英语词汇记忆成绩与未午睡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午睡能够对午后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但是对于任务简单、时间较短的学习无明显影响。

大学生;午睡;学习效率

0 引言

午睡对午后的学习效率是否产生影响,目前国内的研究报导结论不同[1,2],国外对午睡的结果做了很多研究,有些发现午睡有帮助,有些发现午睡没有帮助,似乎很难有令人信服的结果[3]。如果说午睡对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没有明显的帮助,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是有矛盾的,有人对1 588名大学生睡眠习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午睡者为调查总人数的 67.5%[4]。这反映了现实与有些实验的差别。在有关睡眠研究的实验中,人们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有很强的激励因素,也难免消除心理暗示作用,再加上工作任务简单,实验时间较短。这些因素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为了避开被试者的主观影响,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在医学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午睡对午后学习效率影响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2010级2班31人,除去没有午睡习惯的 5人,实际研究对象26人,男性12人,女性14人,年龄在18~19岁。实验对象已除外睡眠障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正常。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安排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即每个实验对象都经历两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第一次为取消午睡后的实验,不告知学生研究内容,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午饭后12:40来实验室上4节实验课(由于大学搬迁,利用午休时间上实验课,在本部门已是常事)。两周后进行第二次实验,即午睡后实验,按照正常的教学时间13:15上课,学生根据自身的习惯安排午睡,午睡时间在30~45 min。实验设计内容不告知学生,正常上课。

1.2.2 实验过程

午睡后上实验课与不午睡上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内容虽不相同,但是教学方式方法一样。首先教师对实验课上需要学习的组织切片进行示教和讲解,然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自己观察并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结束前15 min通知学生并立即进行测验。

1.2.3 测验内容

(1)图片辨认。在学习过的图片中随机选择10张,每张图片有一个简答内容,回答或是什么细胞?或是什么结构?或是什么器官?每张图片播放时间为20 s,每题1分,满分10分。(2)组织胚胎学专业英语词汇测试。在图片测试后布置10个专业英语词汇,学习5 min,每个词汇1分,共10分。

为了说明两次实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我们另外安排不参加午睡实验的临床医学本科2010级1班31人,进行同样的两次图片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

不参加午睡实验的临床医学本科2010级1班31人的两次图片测试成绩,分别是 6.74±1.505和6.87±1.530(t=-0.373;P=0.712)。两次实验考试图片难度指数分别为0.674和0.687。说明两次实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相当,两次图片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参加午睡实验的临床医学本科2010级2班,在第二次的午睡后的实验测试时,每个同学首先笔答下列问题:当日是否午睡?午睡多长时间?对于当日没有午睡的5位同学,其实验成绩不纳入统计处理,其他符合要求的26名学生的成绩,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午睡后与未午睡图片结构辨认成绩比较

由表 1可知,两次成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午睡后的实验课学习成绩明显好于未午睡的成绩。

表1 午睡和未午睡后的图片辨认成绩分析x±s

2.2 午睡后与未午睡专业英语单词成绩比较

由表2可知,午睡后和未午睡的专业英语单词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午睡和未午睡后的英语单词成绩分析x±s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提供的特殊环境参与了记忆的巩固,它作为记忆巩固的调节者参与记忆转化进程[5,6]。睡眠可分解构成突触的分子,特别是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它能够减少大脑中构成突触分子的数量。近年来,睡眠和学习记忆相关性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数学者支持睡眠具有学习记忆功能[7]。一种突触稳态假说[8]引人注意,认为觉醒学习期间许多神经环路中的突触连接广泛增强,同时诱发睡眠需要增加,睡眠的作用是使这些增强的突触适当地减弱,使每个神经元的总突触强度返回到基线水平。这种经济、有效的调节方式是随后的学习所必需的,有学者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按下重设键”[9]。有研究者推测,睡眠是发生突触下调和恢复突触传递效率的有利时间段[10]。睡眠过程中突触将变小、变少,以便为新一轮的学习和突触增强做准备。睡眠需要增多的生理意义在于提供一个休息期,不必再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让突触活动有机会停下来,保持突触的精简和高效。

人体除夜间睡眠外,白天也需要睡眠,白天有一个以4 h为间隔的睡眠节律,在9:00、13:00和17:00有3个睡眠高峰,尤以13:00的高峰较明显,此时人体的体温降至白天最低点,最适宜小睡,因此午睡是正常生物节律的表现[11]。

本研究证明,大学生午睡后学习确实有助于提高午后的学习成绩。由于事先未通知学生将在实验课结束时进行测试,因此,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是真实自然的。以至于在最后的实验图像测试中,未午睡后的成绩不如午睡后的成绩。但是当布置专业外语词汇测试任务时,由于有5 min的准备时间,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占据一定比例的期末总成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很强的激励因素,因此,两次的外语单词的成绩无显著差异,这也和工作任务简单,实验时间较短有关。这也说明,为什么有的关于睡眠对学习效率影响的研究,其结论是否定的[1,3]。本文认为实验中的主观因素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关于睡眠对学习效率的研究,应当考虑被试者的主观因素。

另外,有研究发现,学习后午睡中的SWS效率较无学习刺激时显著增加,快速眼动(REM)睡眠均未出现,提示短时间午睡的睡眠结构仅表现为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2],其中SWS是NREM睡眠中睡眠较深的一个阶段。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深睡眠与浅睡眠交替反复进行,人在长时间睡眠的情况下,包含SWS的深睡眠并不增加,只是延长了浅睡眠的时间,很快能达到深睡眠的人,即使浅睡眠的时间相对少一些,精神状态也会有所改善;本实验中短时间的午睡确实能提高午后的学习效率,更加证明了这一理论。

[1] 廖建桥, 李中海, 王文粥, 等. 午睡对下午和晚上工作效率的研究[J]. 人类工效学, 2000(3): 29-32.

[2] 吴惠涓, 赵总新, 庄建华, 等. 午睡对健康男性青年描述性记忆和精神运动警觉性研究[J]. 上海医学, 2007, 30(5): 319-322.

[3] Dinges D F, Broughton R J. Sleep and Alertness: Chronob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Medical Aspects of Napping [M]. New York: Raven Press, 1989.

[4] 王书春, 章茜, 陈立超, 等. 大学生午睡与失眠的调查[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 31(4): 71-73.

[5] Cai DJ, Shuman T, Gorman MR, et al. Sleep selectively enhances hippocampus -dependent memory in mice [J]. Behav Neurosci, 2009, 123(4):7 13-719.

[6] Stickgold R, Walker MP. Sleep-dependent memory consolida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J], Sleep Med, 2007, 8(4): 331-343.

[7] 赵大勇, 符明秋, 汤永隆, 等. 关于午睡研究的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2): 421-425.

[8] Tononi G, Cirelli C. Sleep and synaptic homeostasis: a hypothesis [J]. Brain Res Bull, 2003, 62(2): 143-150.

[9] Griffith L C, Rosbash M. Sleep:hitting the reset button[J]. Nat Neurosci, 2008. 11(2): 123-124.

[10] Tononi G, Cirelli C. Staying awake puts pressure on brain arousal systems [J]. J Clin Invest, 2007, 117(12): 3648-3650.

[11] Buysse DJ, Browman KE, Monk TH, et al. Napping and 24 hour sleep wake patterns in healthy elderly and young adults [J]. J Am Geriatr Soc, 1992, 40(8): 779-786.

The Effect of Daytime Nap on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Post Meridiem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UN Chang-bin1, WANG Hong-bin2, WANG Zhi-jun3
(1. Medical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 Education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3. Xinhua Hospital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aytime nap on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post meridiem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6 students were chosen for the study. Combining daily teaching work and twice experiment teaching activities were organiz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have been no daytime nap before class. Two weeks later, we have been held second experiment, in which students have been no daytime nap before class. In every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have been informed to have pictorial test and 5 minutes quick specialty English words memory test before the class was over. The result of pictorial test of daytime na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no daytime nap (P=0.01),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on the specialty English word memory tests (P>0.05) between the twice experiments. The daytime naps have effects on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post meridiem, but have no effects on the simple and short time study task.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aytime nap; learning efficiency

Q42

:A

:1008-2395(2013)06-0038-03

2013-09-18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60037)。

孙长滨(195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脑神经科学与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实验课记忆效率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有趣的实验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跟踪导练(一)2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钱”、“事”脱节效率低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