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构筑市域经济强力支撑

2013-03-08赵春淦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发展

● 文/赵春淦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城镇化是四川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正深入实施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着力解决好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解决好城镇布局问题

城镇是农村转移人口的重要空间载体。按照王东明书记提出的“形成布局合理、形态适宜、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要求,我们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方向,实施“一主三副多基点”的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六位一体、多点多极、立体布局”的城镇体系。

做大中心城区,推动“头雁领飞”。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多中心、组团式推进简阳中心城区建设,加速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一是高端切入规划。突出“绿色、人文、智慧、集约”核心理念,加快推进50—100平方公里简阳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二是推进组团发展。坚持“拥江发展、上拓下延、四镇同城”,深入实施“三坝三片”开发,建设一批功能复合、规模适度、产业繁荣的城市组团。三是提升承载能力。坚持老城区“改造提升、优化品质”,东城新区“打牢基础、完善功能”,快速推进迎宾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快启动石桥旧城改造、高铁新城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复合功能。

打造次级区域,推动“中雁竞飞”。依托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和成都新机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3个中等城市,形成梯次竞相跨越发展格局。一是统筹规划三岔湖区域要素资源,着力将三岔新城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产业集聚、滨湖生态旅游特色彰显的中等城市。二是以高端制造业产业项目、高等院校招商落地为突破,努力将龙简现代田园工业新城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示范区。三是抢抓成都新机场规划建设机遇,积极谋划空港物流、总部经济、临空商务等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空港新城。

做强重点区域,推动“群雁齐飞”。突出全域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镇和富有活力的经济强镇,筑牢城乡一体发展基石。一是围绕“六位一体”城镇体系布局,优化提升12个中心乡镇、29个特色小镇及全部新村规划。二是以中心城镇为重点,加快推进贾家、平泉等5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老君井、五指等5个特色风情小镇建设。三是统筹推进其他乡镇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产集约、生态优美、生活舒适的工业镇、商贸镇、旅游镇。

解决好产业支撑问题

城市发展没有产业作支撑,就会出现“空心化”;产业发展没有城市为依托,就会出现“孤岛化”。我们将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内在需要,坚持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方向,做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135”目标,大力推动“1+4+1”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技术中心。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坚持“用地集约、产业集群、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努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力争到2017年,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贾家居家产业园、石盘食品医药产业园分别打造为500亿园区、300亿园区、100亿园区。

做强8个产城一体单元。按照“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的思路,加快推进简城、石桥、新市、东溪、平泉、龙简新城、贾家、三岔8个产城一体单元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建成“宜居宜业”新型城镇,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力争到2017年,8个产城一体单元实现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共新增城镇人口40万人。

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用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加快“一核一片三带”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三大商贸集聚区”、“三大物流集聚区”,着力创建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市、成都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到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2年翻一番,培育服务业100亿集聚区1个。

解决好人的城镇化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处理好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之间关系,推动农业人口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三维转换。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处分权,进而确立农民拥有集体资产的抵押、担保、转让等派生权利,保障农民带着资产参与新型城镇化。我们将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农村产权交易所为重要平台,加快建立市、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形成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实现资源资产化向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转变。

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条件。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理顺户籍管理体制,及时将落户城镇的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全面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效能。

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人口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十分重要。我们将坚持“全域覆盖、多种选择、权义对等”原则,逐步统一城乡医疗、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水平,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力度,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满足农民工住房需求。积极开发培育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咨询、职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解决好资金土地等要素问题

资金投入保障方面。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支撑显然不现实。我们将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实现建设资金由财政投入为主向市场化运作为主转变。积极探索发行城投债、市政债等方式募集建设资金,努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更多贷款项目,创新利用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长期融资工具,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供需现金流的匹配。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特许经营制度,采取招标、入股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土地管理利用方面。城镇化需要土地作保障,必须在“保红线”与“保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我们将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新村建设适度集中、“地票”交易等办法,统筹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投资强度、税收水平等硬约束指标,鼓励“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刀刃上。(作者系中共简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责编:李妍婕)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