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3-02-10范玉刚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全会制度改革

● 范玉刚

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热切期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径、原则和要求,形成了两个重要成果。一是全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二是习总书记在全会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实际上是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和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回顾党史,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吹响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号角,今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奏响了由“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乐章。

改革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红线和最鲜明的主题词

中国崛起的历程告诉我们,改革就是生产力,改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2万多字的《决定》,有137次提到改革,从“改革”一词的频率上可以看出,改革是《决定》最鲜明的主题词。事实上,35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从精神价值的积累和传承来看,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基于新的历史起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充分显示了党的政治智慧和极大的勇气,凸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决心。全会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涵盖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决定》对谁来改、怎么改、改什么、目标如何做出了规划,不仅向中国人民,也向世界明确展示了改革的未来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空前。

就改革的力度而言,全会对改革做了总动员和总部署。既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又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指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改革的广度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单方面某个领域的改革,而是“五位一体”加上军队国防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等领域的总体改革,旨在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和现代化伟大工程统一起来;就改革的深度来讲,是在利益矛盾交织的深水区里搞改革,触及的都是发展中积累的“硬骨头”,是在改革攻坚期必须破除的瓶颈和利益藩篱,是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其复杂性空前,其产生的影响必将深远。《决定》指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尽管改革由问题倒逼推动,但对我党而言却是自觉的,是党的使命和科学执政理念的自觉,这种自觉使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拐点时刻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改革的自觉体现为明确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清晰的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有感召力的改革价值诉求: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经过35年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继续深化改革需要立体推进、多力并举。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不单纯是生态领域,而是一种全面性的改革。在横向上,生态文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自身,有利于经济改革全面出击、齐头并进,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短板”。在纵向上,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避免因返工“补课”迟滞改革进程。其关联性还表现在国际上有利于增强话语权和提升设置议题的能力,重视生态保护有利于与世界发展接轨,这不仅有利于突破“工业文明高墙”的制约瓶颈,而且在溢出效应上还惠及左邻右舍,有利于营造和平共赢的周边环境。35年来,我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决定》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

《决定》是纲领性文件,不是具体操作规范,我们必须把握和领会其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决定》坚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普遍关切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深刻剖析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决定》落实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向全党部署改革的各项任务并提出重大举措。其核心要义是明确了改革的价值坐标和评价标准,旨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建设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把改革成果落实到制度上,发展才有可持续的基础,《决定》中183次提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来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在说明中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只有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才能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全会在制度建设上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施政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体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旨在实现党、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制度的完善,进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所谓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国家治理中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以说,这是全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处,它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发展程度的提高。《决定》的核心要义还体现在改革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的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价值诉求。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改革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改革中找准利益固化的突破点。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长期的追求目标,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解决。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不动摇,既要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蛋糕分好。改革社会发展中不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益,使人民更公平地享受发展的成果,但绝不是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

基于新的历史起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充分显示了党的政治智慧和极大的勇气,凸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决心。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现实条件下,怎样冲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是改革的关键,这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建立一个统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层次权威性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进行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中央提出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深入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基于各领域在发展中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任何改革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就不能再单纯地摸着石头过河,而要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因此,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以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组合拳”的方式来改变此前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以统筹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决定》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来牵引其他领域的改革,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领会全会的基本精神,既要牢牢把握总任务,又要明确重点。在《决定》中经济出现了74次,提到市场81次。《决定》提出的15项改革任务,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可以说,经济改革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全会从六方面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为深化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党对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定位的新认知,进一步明晰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反映了党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和政府各司其责,“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这种新的认识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这是全会的又一巨大理论突破。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全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同时,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不同。发挥政府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全会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行了部署,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两字之差,既凸显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还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政府从市场参与者、经营者的传统角色中摆脱出来,转为市场的客观仲裁者,将主要精力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上,为基础民生起到切实的兜底作用。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强调必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出国企改革要按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护国家安全”的要求进行战略调整,逐渐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同时,从多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现行财税体制已经不完全适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完善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不完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主要是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全会制度改革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全会表情
改革之路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改革备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