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层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体会

2013-03-05曹学胜李雪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放射学气胸进针

曹学胜,李雪萍,郑 菲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暨贵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贵港 537100)

16层CT具有薄层、快速扫描、三维重组的功能,在其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有明显优势。现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16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85例,以探讨此技术对肺内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CT扫描发现肺部结节、肿块的85例住院患者,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均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或体征。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CT,MC Tech生产的Manan Super-Core Biopsy Needle半自动活检针(规格型号:18ga×15cm或20ga×9cm)及废旧5F导管自制的栅状定位器。术前测量血压,进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电图等检查,仔细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严格筛选适应证;与患者沟通,消除其顾虑,争取其配合,并签署穿刺活检手术知情同意书。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取最合适的体位及最舒适的姿势,在病变的皮肤表面贴上栅状定位器(见图1),并让患者作屏气训练,然后以3~5mm层距对病灶及其上下肺野行薄层扫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和定位栅交点作为穿刺点。用龙胆紫划线标识,在CT屏幕上划好进针路径,测量穿刺点至病灶中心的角度,并计算穿刺点与胸膜、病灶边缘的最短距离和最远距离。常规消毒,铺洞巾,用2%的利多卡因5~10ml逐层麻醉至壁层胸膜,根据预先定好的穿刺点和角度进针,当活检针进到壁层胸膜时,嘱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进针穿破胸膜,达到预定深度时停止进针,再次扫描,确定针尖位于病灶中心(见图2),避开坏死、钙化区,采用活检针进行切割取材。此操作可重复1、2次(见图3),直至取得足够标本为止,所取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伤口压迫止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立即行肺部CT扫描,当晚再次行肺部CT扫描复查,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见图4)。

图1~4 同一患者,男,68岁。因胸痛、胸闷、咳嗽3个月,症状加重1d入院,CT检查示左肺下叶见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3.0cm×2.5cm,呈分叶状,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病理结果:低分化癌,形态上符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图1 栅栏定位器在病灶体表定位 图2 确定针尖位于病灶中心 图3 第2次穿刺在病灶边缘取材 图4 当晚再次复查胸部CT,观察有无迟发性血气胸

2 结果

本组85例穿刺取材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获得标本均行病理检查。结果如下:鳞癌28例,腺癌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7例,肺转移瘤7例,肺结核6例,炎性假瘤5例,平滑肌瘤1例;3例因标本组织均为坏死组织未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5%。本组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5.9%,其中并发气胸3例(3.5%),因积气量少,未行特殊处理,积气自行吸收;咯血2例(2.4%),用止血剂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本组诊断准确率为96.5%,而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9%,其中气胸3例,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发生率37%[1],咯血2例。气胸与出血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穿刺针道出血也会有效减少气胸地发生[2]。总结本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经验如下。

3.1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仔细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制订出最佳穿刺方案。深入与患者沟通,解释穿刺流程及注意事项,嘱其术中、术后勿剧烈咳嗽,消除患者顾虑,争取其配合,指导患者屏气训练。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测量血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电图等。

3.2 运用先进设备 16层CT具有薄层、快速扫描、三维重组、图像清晰的功能,利用CT测绘工具和三维重组等功能选好穿刺点,并计算穿刺点与病灶的角度和深度,画好进针路线,精确定位病灶。配合选用适宜型号的活检针,避免因活检针选用不当而造成肺组织的额外损伤。

3.3 娴熟的操作技能 操作者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巧:根据设计好的路线进针穿刺,术中做到快而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取材在病灶边缘,避免穿刺到病变坏死区。

3.4 及时送检 穿刺所获标本组织及时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立即送病理检查。

肺部的疾病复杂多样,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也千变万化,虽然有X线胸片、CT、MRI、PETCT等多种影像检查手段,但要对其诊断仍有一定局限。尽快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密切相关[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胸部介入放射学领域中重要的诊断技术,被公认为肺部疾病诊断或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4-5]。随着 MSCT的应用,穿刺活检针的不断改良,在MS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幅提高。它对肺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定位精确,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尤其对位于肺周围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到达的病灶,有其独到的价值[6]。

综上所述,16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微创、安全、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对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有极大的帮助,大大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及不必要的治疗,相对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1]张雪哲.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194.

[2]于经瀛,邓小涛,周诚 .肺穿刺活检肺组织出血和气胸相互关系的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5):601-604.

[3]王升平,李文涛,彭卫军,等.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内结节性病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5):518-522.

[4]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20.

[5]姚海泉,胡智斌,张鹏,等.CT导引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2):148-149.

[6]李豪,赵泉,邱孝明,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附42例报道)[J].放射学实践,1999,14(4):239-240.

(回修日期 2012-10-11)

猜你喜欢

放射学气胸进针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