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3-03-03山吴萌李亚尚坤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肌筋口服药物膜炎

高 山吴 萌李 亚尚 坤张 欣

1.吉林省长春市绿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052;2.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3.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推拿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 山1吴 萌2李 亚2尚 坤3张 欣2

1.吉林省长春市绿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052;2.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3.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目的:观察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抓痧疗法治疗组和口服药物对照组,分别采用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治疗。结果: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抓痧疗法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P<0.05,P<0.001);抓痧疗法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临床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P<0.05),在改善腰背肌肌电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抓痧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而且操作简便,疗程短,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推拿;抓痧;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后出现的慢性腰背部的疼痛,又称慢性腰肌劳损,为腰部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疾病[1]。课题组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推拿疗法与刮痧疗法,创造出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绿色安全的抓痧疗法,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56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其中抓痧疗法治疗组患者35例,口服药物对照组患者21例。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均衡(P>0.05)。

1.2 诊断标准 按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标准。①有劳损、腰背部外伤后治疗不当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腰背部酸困,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③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且压痛较为广泛;④腰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可触及条索状改变,腰背部活动多正常;⑤X线片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2 治疗方法

2.1 抓痧疗法治疗组

2.1.1 先以掌擦法操作足太阳膀胱经的两条侧线及督脉1分钟,透热为度,然后以大滚法放松脊柱两侧竖脊肌3分钟;

2.1.2 以抓痧法操作两侧膀胱经及督脉,反复交替操作约5~8分钟左右。先以小力轻抓,待局部皮肤微微出现红软后,即可逐渐加力,使痧痕慢慢透出。在使用重抓时,要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既疼痛又舒适的施力水平,不可使用暴力。抓痧法具体操作方法为:医生拇指自然伸直,余指指间关节屈曲,腕关节略背伸,使整个手型呈鹰爪状。以食、中、无名、小指的指端同掌根部协同用力,将被施术部位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或者连同肌组织一起抓起,指端用力内扣,至患者感觉有轻度疼痛时,掌指部松劲撤力,放开所施部位的皮肤或连带肌组织,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反复操作。

2.1.3 以轻柔和缓的掌揉法操作膀胱经及督脉3分钟,并以叩击法操作1分钟结束本次治疗。

一般患者每日操作1次,如果患者施术部位皮肤疼痛较重,可隔日操作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术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日。

2.2 口服药物对照组

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 (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7022310),饭后口服,每次1片,一日3次。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VAS疼痛积分

3.1.2 临床证候积分

3.1.3 腰背肌肌电图(EMG)检测

3.2 疗效标准 依据卫生部1993年制订的《中药新药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 《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有关规定作为评定标准。

3.2.1 临床痊愈:腰痛基本痊愈,且证候疗效指数≥90%。

3.2.2 显效:腰痛明显缓解,且证候疗效指数≥60%,<90%。

3.2.3 有效:腰痛有所缓解,且证候疗效指数≥30%,<60%。

3.2.4 无效:腰痛基本无改善,且证候疗效指数<30%。

证候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计算公式计算:证候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 — 治疗后证候积分)]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100%。

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临床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所用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经对数转换后再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5 治疗结果

5.1 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n,%)

通过表1可见,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对于腰背肌筋膜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 (P<0.01,P<0.05)。

5.2 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表 (±s)

表2 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表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AEMG治疗组 35 3.54±2.58★ 3.77±2.79★组别 例数 VAS疼痛积分 临床证候积分101.83±30.16对照组21 5.33±2.97 5.38±2.86 98.94±34.59

通过表2可见,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均能够有效改善腰背肌筋膜炎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其中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临床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在改善腰背肌肌电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6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属中医 “腰背痛”和 “痹症”范畴,多认为是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肌肤,阻滞经脉,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脉凝滞,不通则痛[3]。其病因多由腰背部长期受力或保持单一姿势而引起腰背部肌肉、筋膜的慢性劳损及腰背部反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个别患者因腰背部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损伤,致使患部出现无菌性炎症、渗出、水肿,甚至粘连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4]。抓痧疗法融合了推拿疗法与刮痧疗法的作用机理,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除局部肌痉挛和肌紧张、减轻疼痛、松解组织粘连的作用。抓痧疗法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的 “痧”,实际上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瘀斑的现象[5]。此类血凝块不久即可溃散,产生自体溶血反应,能够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同时可以促使机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体液镇痛因子,对急慢性疼痛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6],达到防治腰背肌筋膜炎的目的。

抓痧疗法操作的关键在于以食、中、无名和小指的指端着力,所施之力为内向的叩力,即施术手指之间关节的运动是一个连续的屈曲运动过程,使指端的方向由下而内,再转向内上,从而使施术部位的皮肤连带皮下组织受到一次连续的挤压过程。抓痧疗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是需要反复的练习和长期临床实践,方可任用自如,不疲不累。在操作时应注意修平指甲,避免粗暴发力,以免给患者带来新的疼痛和损伤。

[1]金东席,李红.复方补骨脂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85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816-817.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3]赵家胜.腰背肌筋膜与腰背肌筋膜炎诊治的机理研究 [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21-23.

[4]韩勇,刘汉山,宋彦壮,等.热敏点灸治疗举重运动员腰背肌筋膜炎的对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2):17-19.

[5]韩永和.抓痧疗法的应用探讨[J].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5,4(2):60.

[6]张欣,韩永和.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失眠36例临床研究 [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28-129.

R244.1

A

1007-8517(2013)10-0074-02

2013.04.18)

吉林省教育厅 “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053;吉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筛选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1-js04。

高山 (1973-),男,籍贯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绿园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社区适宜技术研究。

张欣 (1976-),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籍贯吉林省长春市,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基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医手法治未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猜你喜欢

肌筋口服药物膜炎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