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诗歌声律探讨

2013-02-19羊莉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五言诗声律永明

羊莉君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00)

声律即音律,是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对此有更深刻的论述:“声”指语言的声调;“律”指语言的韵律,声律即语言的声调韵律。黑格尔曾说:音乐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这说明诗歌声律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诗歌虽在表现现实内容方面比较狭窄,但在艺术形式与技巧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齐梁年间的永明体诗注重诗歌声律,自觉的追求声律,取得了突出成绩。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随着南朝诗人的北上,北朝诗歌受到一定的影响,诗歌声律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至北齐北周完全接受了永明声律说,与南朝诗歌声律基本上达到了统一,形成了南北合流的趋势。北朝诗歌声律在诗歌声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诗歌声律繁荣做出了贡献。本文在分析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北朝诗歌声律的结构规律。

一、北朝诗歌声律发展

北朝诗歌声律发展过程曾受到了后人的关注,《文镜秘府论》天卷中刘善经的《四声论》对此做了专门论述。近年来关于北朝诗歌声律发展的研究不多,辽宁大学佟艳光的博士论文《北朝文学思想研究》有所提及,但较为笼统。日本有学者用统计法探索北朝声律的发展。卢盛江、叶秀清也采用统计法对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北魏太和之前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以前还没有声律的自觉意识,对这一时期文学状况有总体概述的《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指出:“昔永嘉之末,天下分崩,关、河之地,文章殄灭。魏昭成、道武之世,明元、太武之时,经营四方,所未遑也。虽复网罗俊乂,献纳左右;而文多古质,未营声调耳”。这道出了文学的整体情况,诗歌声律情况也由此可知。北魏全部五言诗除了游雅与胡叟的作品外,还有高允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五言诗共有三篇,分别是游雅《诗》、高允《罗敷行》、胡叟《示程伯达》,计二十四句。三篇五言诗中,共有平头十二句,在全部诗句中占到了一半;上尾三处六句,在四分之一;鹤膝三处涉十二句,占到一半;蜂腰四句,占百分之十六点七,其中非律的蜂腰和二四同声各二句,各占百分之八点三。这数字相比于永明之前的曹植、陆机、谢灵运、鲍照等人的声病,所占比例差不多,但二四同声比例稍低。

律句的比例也大致相似,根据卢盛江、叶秀清的统计,永明之前的曹植、陆机、谢灵运、鲍照四人,他们的律句占到了全部诗句的百分之三十六点五。北魏游雅的《诗》:人贵河间邢,不胜广平游。人自弃伯度,我自敬黄头。全诗共四句,其中“不胜广平游”、“我自敬黄头”属于律句,其他两句连律句的最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不属于律句。胡叟的《示程伯达》:群犬吠新客,侫暗排疎宾。直途既已塞,曲路非所遵。望卫惋祝鮀,盼楚悼灵均。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全诗共八句,只有“盼楚悼灵均”一句是律句,其他都不是律句。再如高允《罗敷行》:邑中有好女,姓秦字罗敷。巧笑美回盼,鬓发复凝肤。脚着花文履,耳穿明月珠…驷马自踟蹰。全诗共十二句,只有“鬓发复凝肤”、“脚着花文履”、“耳穿明月珠”、“倒枕象牙梳”、“襜襜曵长裾”、“驷马自踟蹰”六个律句,其他六句不属于律句。

三首诗中只有九个律句,占到全部诗句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五,这与永明之后的声律情况不同。游雅、胡叟、高允三人生活的时代相当于南朝东晋刘宋时期,他们还没有表现出自觉地声律追求。

2.北魏太和至东西魏分裂

这一时期的诗人主要有韩显宗、李谧、郑道昭、冯元兴、崔巨伦、崔鸿、元恭、元子攸、元熙,另外谢氏、陈留长公主、常景、褚緭、的作品也应该归入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共有十三人,总共二十首二百零八句五言诗,与太和之前的五言诗相比,上尾比例有所下降,而律句比例增加。其中崔鸿的《咏宝剑》值得注意,是一首完整的律诗: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五精初献术,千户竟论都。匣气冲牛斗,山形转鹿卢。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全诗八局,都是律句,并且全部律对、律粘,是一首完整的五言八句律诗。三个鲜卑诗人元子攸、元恭、元熙共有四首二十四句五言诗。元子攸的《临终诗》中共十句,其中五个律句。元恭的《诗》六句,共三个律句。元熙《绝命诗》二首中八句,共五个律句,这三首诗中律句占到了一半以上。这说明鲜卑诗人受到了永明声律的影响。从沈约《四声谱》来看,永明体距这一时期很近,由南朝过来的人还在探索声律问题,北朝人也从理论上探索。北魏人对诗歌声律表达了盛赞,这从常景《四声赞》中可窥一斑,常景认为人文讲究声韵辞气,对四声进行称赞。常景的《赞四君诗》:龙图写象,鸟迹摛光。辞溢流徵。气靡清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浮景玉充,妙响金锵。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平仄交错,这说明永明声律影响到常景的创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四声之赞,但也有一些人不理解四声,对四声进行了反驳。

这一时期南朝永明声律已为北朝文人所知,在创作、声律上已经有所变化,但是与齐梁期间的诗歌声律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3.北魏分裂后

北魏分裂后共有董昭、卢元明、李谐、温子升、元晖业、李骞、鹿悆七人,共有五言诗十七首一百一十二句。其中律句共有七十六句,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八,这与前面律句所占的比例相比大大增高,与齐梁年间的情况比较相似。这一时期的诗歌还没有完整的律诗,与前期的声律追求相比有所进步,但是与南朝相比,声律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4.北齐与北周

北齐北周时期共有高昂、裴让之、颜之推、马元熙、高琳、冯淑妃、康孟、徐谦、王褒、庾信等三十二人,据相关统计来看,北齐与北周时期,二四异声句子大大增加,律句增多,这说明诗歌开始走向近体诗律。这主要因为南朝诗人入北,影响了北朝诗歌声律发展,不仅有由南入北的诗人,也有北朝诗人。北朝诗歌声律受到了南朝永明声律影响,诗歌声律至此已于南朝诗歌声律没有什么差异。可以说北齐北周是诗歌声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由此可见,北朝诗歌声律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刚开始北朝人不注意诗歌声律,北魏当时的文学氛围也不如南朝齐梁年间,所以诗歌声律发展较为缓慢。直至北齐北周时期,诗歌声律才获得了广泛发展,南北朝诗歌声律得到了一致。

二、北朝诗歌声律结构规律

1.五色相宜,异音相从

探讨声律开始于汉魏时期,盛行于南北朝。曹植在诗中对诗句字声平仄的配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其实这就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构律原则。从声韵角度来说,不同的音声相互交错配合,就好像不同的颜色交叉配合,从而凸显画面颜色,对声律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声律的变化不定,如果不调配适当,则会出现不妥帖的情况。但只要掌握音声变化规律,就能达到五色相宜、异音相从,这是刘勰提出的规则。

北朝诗人继承前人的经验,在实践中解决了诗句字声的调配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音韵协调效果。庾信作为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讲究声调的平仄和谐,追求韵律的变化配合。如庾信《乌夜啼》: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这两句分别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这两句是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依次交替出现,虽然与七言律诗在平仄问题上的规定有些差异,但基本符合律诗的平仄要求。庾信诗歌通过字声的相异凸显语音的表达效果,从而使诗歌声律更富有音乐性与感染力,为唐代诗歌声律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同声相粘,粘对成律

异声构成的律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不能成诗。我国诗歌用韵习惯于偶句韵式,形式最短的诗也要两联四句组成,否则就不能使用押韵达到相应的音韵效果了。从声律特征来说,两个律联之间的组合有对立法,即前一联的下句与后一联的上句是异声相对;也有粘合法,即前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字声相同而同声相粘的方法。如庾信《出自蓟北门行》: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将军朝挑战,都护夜巡营。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这首诗六联采用了第一种方法,即只用了异声相对一种规则连接全诗,音响效果单调、呆板。

3.四声制韵,同声相应

诗歌声律中少不了韵,如何制韵使之前呼后应,即押韵。押韵是有规则的把同音字分配到诗句中,用韵相应,形成一种音韵上的回环美。这样全诗的字词不再是离散的,而因为韵凝聚成音韵谐和的整体,从而提高艺术感染力。诗歌押韵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到南北朝时期又跨进了一步,认识到押韵要讲究声调区别,要音律和谐,四声制韵,这样才能准确呈现出同声相应的效果,即押韵。但要注意格律诗的押韵需本韵相押,不能出韵,平声与仄声的韵不能相互押。本韵相押是为了提高音韵谐和的效果,所以,格律诗追求押本韵。庾信《和江中沽客》:五两开船头,长桥发新浦。悬知岸上人?遥振江中鼓。这首诗四声制韵,因为押韵要分平仄,有平韵诗与仄韵诗的区别。这首诗以“浦、鼓”押韵,属于上声韵相押。由此可见平仄韵不能互押,并且仄韵之中还要分上、去、入三声,各自为韵,这样达到了同声相应,音韵上的呼应效果就显得和谐、协调。

总之,北朝诗歌声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不注重人为的声律,到北齐北周诗歌声律的获得了大力发展。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得益于北方本土文人与由南入北文人的积极探求,在发展中既继承了先前的声律成果,又在声律结构规律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使得北朝诗歌声律在中国诗歌声律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樋口泰语.北朝诗格律化趋势及其进程[J].社会科学战线,1996,(6).

[2]卢盛江,叶秀清.论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五言诗声律永明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钟永明
论汉魏六朝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
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考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的地位研究
浅谈《诗品》中的“自然声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