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2013-02-19王苏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

王苏辉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体育教育功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它不但可以扎实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那么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如何,在人文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我们通常理解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们在掌握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环境的熏陶,而形成的一种精神风貌和稳定的内在气质,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心理素质、情感、价值观、处事方式等个性品质,一般来讲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知识,它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包括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二是人文精神,这是人文素质较高的层次,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不可顾此失彼,或是重视一方面而轻视另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多种功能,多种层次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在体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之中,具有竞争性、合作性等特点,学生在竞争中培养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在合作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加之教师的人文教育和影响,不但使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显示和健全发展,还促进了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良好的体育技能之外,还要运用自己的人格和模范行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此外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互相合作、共同遵守纪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之所以说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素养,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反应能力,例如,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起跑训练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在篮球投篮命中率的训练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稳定性和机遇的把握能力,这些活动都为学生从事智力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之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重实践轻理论,体育实践课占据很大的比例,而理论课占据的课时则比较少,导致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不足,无法为日常的体育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内容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片面强调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脱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如果不能让学生接受这种体育思想,不但不利于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合理恰当的运用理论知识为体育锻炼服务,也就无法达到提高体质健康的目的。

2.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落后

很多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把自己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只要机械被动的去执行就好,这些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逐渐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学生文化底子较差,人文底蕴明显不足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来源一直是从事体育训练的特长生,或者是身体素质比较好但是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种状况造成了这些学生整体文化课基础较差,人文底蕴不足,而且由于长期的体育专业训练,缺少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致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逐渐被扼杀,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不强,表达能力欠缺的状况,且对现代国内外人文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以上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采取的举措

1.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

体育教师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为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因此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势在必行,教师要注意增强自身的人文知识,进入高校的学生,不管是在知识的积淀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有自身独特的想法和积累,作为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很难应付学生需求的,而且也会在自尊心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减少甚至杜绝出现由于人文知识匮乏而导致的低级教学错误;同时教师可采用举实例的方法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例如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中国女排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女排姑娘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为之感染,这些教育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理解了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受之熏陶,增强自身的人文性。

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病,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代表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学生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学校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人文化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造较为浓厚的人文环境,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可具体采取如下措施,聘请相关体育专家举办体育人文主题讲座,通过校园广播、横幅、橱窗的形式加大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也可在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前树立体育名人塑像,在校园多处悬挂人文精神的警句名言等,这些举措的采取都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感染。

4.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体育人文素质

要在体育内容上始终贯穿体育人文素质,需要教师作出积极努力,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将人文素质渗透其中,开设更多的人文知识课程,确保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人文类事物和知识。比如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教师可在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和比赛,并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师生之间共同进行探讨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势必会被运动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和感染,无形中会形成更加积极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5.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的课时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做出改善,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的课时,这样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体育与艺术等知识。这样不但让学生对体育学科有更多的了解,还促使他们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此外有了更多的理论做基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了更充足的科学理论做指导,在实践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意识等感性认识,会在理论的推动下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性格等各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至关重要,而且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学校、教师及学生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找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切实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出积极努力。

[1]吴亚娟.关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

[2]李晓红.试论体育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9,(03).

[3]隋晓航.高校体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4]马海燕.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8,(24).

[5]姚继伟.浅谈高校体育教师素质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6]惠继红,孙威,隋广宇.谈高校体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