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宗教信仰之探析

2013-02-19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信仰政治

张 林

(闽江学院学工部,福建 福州 350108)

宗教信仰是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宗教为获取发展,积极入世,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各层次人群渗透,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思潮涌起,人们的价值观走向多元化,宗教信仰成为人们的多元信仰之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比较敏感,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状况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已经有很多的相关调查,大学生中出现宗教信仰群体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2010年山东五所高校的调查表明,信教的学生占14.11%,说不清的学生占l6.78%[1]84;同年,沈阳工业大学的调查则显示有宗教信仰者占23.14%,其中37.32%信仰佛教,54.84%信仰基督教[2]326。2011年,对福建三所高校的调查发现,男生有近50%信仰宗教,女生有20%,其中65%信仰佛教,17%信仰基督教,6%信仰道教,2%信仰伊斯兰教,其他的占12%[3]15,同年在西安的调查则显示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占6.8%,真正的信仰者只有2.7%[4]84。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表现

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大学生对宗教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理性思考,宗教信仰的功利性较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对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理解有偏差,有19.5%的学生认为信仰宗教也可以入党,没有搞清楚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观。秦皇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事情才会去参加宗教活动占62.9%[6]5。我们在福州几所高校的调查中也发现有28%的学生是在遇到挫折后才信仰宗教的,而认为宗教能带给人心灵安慰和精神寄托的占72%。

还有,大学生们之所以信仰宗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身边群体的影响。家庭、同学、朋友圈子等周边群体满足着人们情感的需要,承担着个人社会化的任务,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甚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2%大学生是因为“家人信教,所以选择信教”,有30%的人承认“受到朋友同学的影响”。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们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宗教的教义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人的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随着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功利化,其约束力也在减弱。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11%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有利于个人优良品质的形成,有21%的大学生有意或无意的用宗教倡导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四)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内部原因所引起,又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大学生信仰宗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又是社会大环境、宗教文化本身的魅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来分析。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反映高校中来,宗教信仰迎合了一些大学生们价值化的心理需求。另外,一些大学生心理空虚,他们期望与人交往,渴望加入社团,期待寻找到归属感,而宗教提倡“劝人为善”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一些人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外因。当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经济竞争加剧,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各种压力导致大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他们希望在宗教的信仰中得到心灵的安慰,缓解压力,得以解脱。

3.宗教文化本身的魅力

宗教文化本身的魅力也是一个外因。大学生们都是年轻人,求知欲旺盛,富有想象力,宗教对于大学生来说,蕴含着哲理性、伦理性,它包含的道德文化也为大学生们认可,宗教文化本身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大学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55%的学生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有27%的学生认为宗教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精华。

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也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和改进“两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7]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是非常必要的。

(一)重视“两课”教学,提高“两课”的实效性

首先,“两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对于“两课”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要和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两课”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具有时效性。只有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才能提高大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使他们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宗教和其它思想的不良危害性,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确的信仰观。其次,“两课”教学的形式应当做些调整。一些教师在讲台上空谈理论,致使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情绪上升,教师要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党课、团课、政治理论学习、分组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强“两课”课程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说服力。在多种形式的授课中,引导大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看清宗教的实质,最终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只有这样“两课”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课堂的实效性才会增强。

(二)开展深度辅导员工作,特别加强对大学生精神层次的辅导

高校辅导员要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境贫困学生、学习较差学生,要特别关注,辅导员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做好深度辅导。大学生们处于人生中的转折期,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困难无法解决或者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一个茫然困惑期,这就需要辅导员具体细致的开展深度辅导,解开学生的心结,使他们从茫然中脱离出来。

(三)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宗教中的有益成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观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宗教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爱好和平、保护环境等也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借鉴宗教中的有益成分开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比如宗教中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悲为本”、“济世利人”等对社会和谐和人际交往和谐相处都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

(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对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直接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班委会、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团体以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主要力量,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趣味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还有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一方面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相应的管理,要关注它们的发展,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对他们予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满足大学生们群体交往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总之,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有宗教信仰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既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又是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重视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辅导,发挥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功能,以共产主义理想武装人,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塑造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1]张宗新,牛喜霞.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84.

[2]李晗,耿文茹等.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原因探析——基于沈阳工业大学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0,(34):326.

[3]鲍振兴,张凤英.大学生宗教信仰分析与思想引导——以福建三所本科大学部分学生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1,(6):15.

[4]吉玉娇,施丽娜.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研究——对西安市13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84.

[5]丛森,支芬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2.

[6]侯志华,蒋士超,黄斌.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如何[N].中国民族报,2007-02-06(5).

[7]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信仰政治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论信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铁的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