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军纪问题

2013-02-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军队国民党

(江苏省南京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江苏南京 210000)

军队是战争中的主力,军队军纪的好坏直接关乎战斗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不可否认不少国民党军人为抗击日寇英勇奋战,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队的军风军纪一直存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屡次失败的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军纪问题不但表现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而且在作战过程中也时常发生。上到高级将官下到普通士兵,军纪被视同空气,违反军纪的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了军队作战的结果。

第一,军官腐化堕落,贪污成风。聚众赌博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最常见的消遣。1940年3月的参谋长会议上,蒋介石就谈到这个问题 ,指出一些战区的一般高级将领“不但不想方法如何抵抗?如何图存?反而天天研究赌牌,如此不明大局,醉生梦死,真是只有作亡国奴的一条路!”①有的将官生活作风也是也极为堕落,李忠仁在回忆录中提到,刘峙身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官尊事少,益发耽于宴乐。在重庆并纳一新欢,藏之金屋。”②“抗战时在中央和军队做大官的人 ,生活都趋于腐化,精神难以振作,统兵治政的效率自然就差了”。③吸毒问题也十分突出。抗战前几年 ,军事委员会曾组建禁烟总监部,制定禁烟实施办法,厉行禁烟,但至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中的吸毒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像被中央所认为的“杂牌军”,他们长期沾染旧社会的恶习,有的长官连同其部下都有严重的烟癖。

同样,贪污现象更是习以为常。国民政府军事执法要员何成浚在其日记中写到:“近日贪污之风较任何时代为炽”,“就连军法执行总监部的执法总队长毛嘉谋也行为不端,带头贪污。”④贪污手段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贪污手段就是虚报浮夸,借此盘剥军费。宋希濂在《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中回忆道:1942年远征军初建时,“就有许多空缺,入缅时各级部队长就已冒领了许多钱。及到战争失败,许多下级干部和士兵都病死、饿死或被敌人打死以及逃散了。正当入缅军丧师辱国,举国震动,士兵的亲属得到噩耗,悲痛万分的时候,入缅军的许多部队长和军需人员却是充满了愉快和欢笑,因为他们可以大捞一把,领来的大批外汇再也无须发给那些死人了。死的逃的愈多,对他们就愈有利,他们就愈高兴。”⑤这些军官们的贪婪程度真是令人发指。

第二,军队扰民事件层出不穷。军民关系的融洽与否也是关系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但国民党中一部分军队,不但不能积极抗战,反而祸害民众。最典型的莫过于汤恩伯部队。“汤军借口防谍,凡所驻扎的村落,除老弱妇孺外,所有成年男子一概迫令离村往别处寄宿。军中细软、粮食、牲口也不许外运。壮年人既去,则妇女、财产便一任驻军支配了。以故汤军过处,民怨沸腾。后来河南人有句反汤的口号:‘宁愿敌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据我所知,这并不是对汤军过分的诬蔑之辞”⑥。常败将军刘峙的部队驻扎到五战区老河口时 “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派头便不一样了。”“他本人极讲究场面,侍从人员赫,衙门气息极重。长官部四周的农民莫不大遭其殃,花、果、菜蔬时为官兵强取而去,例不给值。农人有来诉苦的,长官部里的人却说我们一向是这样的。军人为国抗战,难道吃点水果、菜蔬,还要花钱买?哼!”⑦由此可见,国民党军队扰民滋事正是其军纪废弛的表现。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这种部队,何以打仗?

第三,国民党军纪败坏还体现在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公开走私贩私。军官常利用赴异地接兵、部队调动换防等机会贩货走私,尤其驻守沿海沿江口岸或出境作战的部队。如入缅作战的远征军,“部队一到腊戍,许多部队长及军需人员就以大量的外币(当时入缅军都是发的缅币卢比)购买布疋,化妆品,高级食品(如饼干、咖啡、牛奶、白兰地酒等等),一车一车地装到昆明出售,获利十倍到二十倍”。⑧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军纪问题,虽然得到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整治,但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下面就对军纪废弛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政策的推行及贯彻到底一直是国民政府的软肋,这和国民党本身的性质及制度的缺陷有关。比如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军法执行机构可谓多如牛毛,但却起不到切实的效果,这就是因为从上到下,机构过多,导致了机构重叠。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中,工作系统不明确,执行人员职责不清晰,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办事的效率。另一方面,军队法纪的执行缺乏严密的监督。军法执行机构中,掌握大权的高官,因为没有监督机关的监督,往往假借职权,以权谋私,公开带头违法。1939年,身为军法执行总监部高级军法官,战区军风纪第三巡察团成员的徐业道执法犯法,受贿贪污被曝光,一时引起舆论哗然。而点验委员会在各部队受贿循私,更为普遍,曾任国民党军政部委员会点验委员兼点验小组组长的国民党中将方暾坦承:“从1942年9月到1943年6月止,利用这个组长职权,除自己的薪俸不计外,共得约10万元。”⑨这种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导致的权力与义务的不平衡也使得整治军纪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

其次,军队中存在的嫡系和杂牌之分不但导致了官兵之间的相互倾轧,更加重了整治军机的难度。一方面,蒋介石硬要将军队进行中央军和杂牌军的划分。对于嫡系部队多有偏袒,不但优先配备先进武器,而且将领违犯军纪可以漠视或轻罚;而对于非嫡系部队,不仅预先调集前线抵抗日军的强烈攻势,而且将领一旦违犯纲纪,动辄以严刑重罚,这种划分的存在使得派系矛盾愈加激化。李忠仁对蒋介石的这种做法表现出了不服,“川军开到徐州,我(李宗仁)竭力请求补充,中央破例补充了每军二百五十支。这真是 ‘杯水车薪',何济于事?因而在大敌当前之时,并肩作战的友军,有的衣丰履厚,武器精良,气焰凌人,有的则却面有饥色,器械窳劣,要他们同样出死力而无怨尤,又岂可得呢?”⑩而且派系之间相互倾轧愈演愈烈,由此可以想象,作战能力自然无法提高。在整治军纪的过程中,蒋介石也是有意偏袒嫡系部队,打击杂牌军。本来嫡系中央军就存在着积习已久的军纪问题,由于蒋介石的偏袒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地方杂牌军本来也是军纪不良、战斗力低下,蒋介石又故意打压。因此,国民党军纪整饬建立在权利不平衡、政令不统一的基础之上,又怎会有效贯彻?

第三,国民党军官和普通士兵素质普遍比较低。抗战开始时,全国军队虽人数不少,但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央军虽然大部分毕业于军校,但那个时代的军校教育水平只能相当于短期的军事培训,并不是系统的军事学习。一些军官虽然级别很高,但能力甚低,原因在于他们平时不学习、不研究、不充实自己。只知道徇私舞弊,争名逐利,无心进取。原本落后的思想愈发的陈旧不堪。杂牌军各军在被收编以前各有各的训练方法,习性各异,“川军和旧西北军的将领,积习甚深,断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张自忠的第三十三集团军积习亦深,军中烟赌,习以为常。甚至张总司令本人及其部下师长刘振三等均有烟瘾。他们沾染于旧社会的传统恶习,受毒已深,戒除不易”○11。最普通的士兵也未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据一般观察,战时国军士兵90%以上是文盲,无科学常识者几占百分之百。○12军纪废弛现象也不可避免了。

总之,国民党军队内部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在治理起来也会有很大的困难。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后,国民党军队的规模虽因收编了大量旧军阀部队而急剧膨胀,但其革命性却大不如从前。长官的腐败堕落,士兵的精神纪律废弛,随处可见。这些存在已久的不良习气加重了治理的难度。何成浚在其日记中提到“一则各部主官对其属僚之作奸犯科,无一不竭力为之回护……三则贪污者往往有特殊背景,不能绳之以法。”○13就连治理人员都认识到了整治的困难重重。所以,要求一支积弊如此严重的军队彻底改头换面,实在是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军风军纪的确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使国民党军队参与的大部分战争屡遭败北,也使得民众与国民党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在八年抗日战争的后期,国民党军队实际上已处于一种崩溃的先期状态。这个依靠军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军纪败坏问题的腐蚀下,更显得摇摇欲坠。于是在接下来的国共内战中,疲惫不堪的国民党政权最终彻底走向失败。

注 释:

①张其昀.蒋总统集 [M].国防研究院出版社,1968.

②③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④何成浚.何成浚将军战时日记下册[M].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

⑤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文史资料选辑[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⑥⑦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⑧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文史资料选辑[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⑨方暾.国民党军政部点验委员会的真相,文史资料选辑[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⑩○11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2刘峙.建军的基本条件,建军导报 [J].1944年8月.

○13何成浚.何成浚将军战时日记上册[M].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军队国民党
快过关了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
清末军队习洋操
中国军队河内受降记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