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效应

2013-02-18杨琳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成员

杨琳琳

(黑龙江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 154107)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涵义及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相对于个体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的,在港台地区又被称之为 “小组辅导”或“团体咨商”。所谓团体心理辅导,它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如下:

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团体成员之间可进行多向沟通,具有多个影响源。团体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

2.效率高、省时省力。活动时间内可以解决所有团体成员的共有问题;

3.辅导效果易巩固。提供一种生活经验,成员经历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后学会了做新决定,提供社交机会、易迁移;

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

1.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3.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6.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7.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8.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效应

我们通过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的涵义和特点以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它们有很多的共性之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笔者作为心理学教师,同时在兼职辅导员工作七年中,把团体心理辅导多次应用于辅导员工作实际。体验到适当的团体心理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育方式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辅导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对学生成长大致有几下几方面的积极效应:

1、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

经过高考奋力拼搏的大学生,个个带着理想、希望,满怀信心进入大学殿堂。但是,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极度的不适应,有的哭过,有的想家,有的甚至想退学。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但如果无视这种反映一味让它蔓延,那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辅导员可以制定一些破冰游戏如 “初来乍到”、 “邻里沟通”、“家有家规”、“信任传递”等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打破寝室交往的局限,更快的认识更多的人并增进彼此熟悉了解,信任这个集体并自定班规,互相监督并遵守,增进彼此的心理相容度。

2、提高学生的集体与竞争意识

集体与竞争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要求。辅导员可以找一些案例讨论或设计一些活动如“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杀人游戏”等,它们可以提高学生间的信任度;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责任与信任是相互的。只有充分信任集体才能真心接纳集体,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对集体负责。进而培养学员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提高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养成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看到竞争的存在,正确对待竞争,学生有正常心、平常心,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有信心,有毅力,学会竞争,适应竞争,在竞争中生存。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建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成熟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团体心理辅导当中的 “价值澄清”正好适用于此阶段。它不是灌输给学生一套事先安排的、严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是通过心理辅导指导学生掌握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用来反省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为付起责任,从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使学生减少人生、价值观认识的混乱。辅导员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情境,或者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讲一段故事,让学生就其中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可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续编故事等,来表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面临不同的选择,经过权衡和思考澄清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集体的情境中使用。学生可以在共同的价值辨析讨论中,经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达到主动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进的目的。

4、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经过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有的人看不清什么是朋友;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去交朋友;有的对什么是好朋友有很多的误区等等,而这些人际关系问题的存在导致大学生吃不香、睡不好、上课不够专心、情绪经常处于郁闷状态,久而久之,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高校辅导员就要掌握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助人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创造一种融洽、信任、凝聚力强、支持、温暖的环境和气氛,使成员通过彼此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了解自己、悦纳自我,学会欣赏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掌握交往的基本礼节,提高交往的自信心,提高主动交往的意识,克服社交焦虑、人际敏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等。

5、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时期,是个人能力成长和行为模式定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的学习内容远比中学丰富,选择性更大,这就需要大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安排,才能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同学临近毕业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该如何学习,一切都是茫然状态。辅导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活动如“我是谁”、“优点轰炸”、“认知归因训练”、“我有一个梦”、“背后的力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可以首先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认知,承认每个人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不足之处和长处,我们要正视它们的存在。然后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或成绩差能正确的 归因,找到原因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不足,朝着理想的状态去努力,这种努力付出总有回报,让学生明白“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6、帮助有共同困惑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繁锁,要关注所有的同学。但要把目光多放在更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比方说有家庭贫困的、失恋的、就业压力的、自卑的等等一些人。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些人共同具有,此时辅导员不用挨个找谈话解决问题,速度太慢。团体心理辅导既有发展性又有治疗性的功能,同样辅导员针对具有同一困惑的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活动,比方说自卑群体可以通过“敞开心扉”、“星光灿烂”、“相信我能行”等等来提高自信,自信提升做任何事情成功率也就提高,成功率提高对自我的肯定就多,肯定多又会提高自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它的困惑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

本文作者从不同的侧重点浅显地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效应,但这些探索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摸索,尤其在我校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应用的研究才刚起步,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们会继续深化这项研究,使团体辅导能够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麒著.青少年环境适应团体训练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

[4]邢秀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成员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