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3-02-18胡囡囡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训人才

胡囡囡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一、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业现状

我国自2001年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交往和交流变得日益密切,而在与世界进行接轨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的交流活动都离不开专门翻译人才的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好。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相关从业人员60余万,其中职业翻译5万多人,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则更少,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的一类翻译人才。但是,在调查的几所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中,60%以上的同学都进入了外贸公司做外贸业务工作,只有10%左右的同学从事翻译行业的工作,而商务英语翻译专业的同学在毕业后从事专门翻译工作也只占了不到50%的比例。

二、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业问题分析

1、专业技能不强

翻译教学内容理论化:很多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一个很大缺点就是专业技能不强。教师主要任务集中在通过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意识启蒙。学生接触到的实际操作的翻译项目很多局限于课本,或者教师选取的模拟工作场景的翻译任务的口头讲解,能够实际接触的真实翻译工作项目颇少。

翻译教学模式单一化:大学的翻译教学内容基本来自课堂,教学模式也一直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布置一些脱离实际语境或者教师自己设置的模拟工作语境的翻译作业,结合某些翻译方法进行批改点评,这种传统、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的翻译能力提高帮助并不大,还会造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硬套所学翻译方法的现象,学生会觉得翻译课堂中的收获少之又少,从而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产生误解,阻碍了英语翻译教学的正常进行。

2、择业定位不准

当前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还不能完全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择业定位不准,对踏入社会的职业起点期望过高,而由于在学校接触到的真实翻译工作任务和项目较少,还很难实现直接转换为称职的商务活动中笔译、口译的职业人角色,最终导致在择业、就业上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作为应届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弱点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面临职业选择时难以选出真正适合自身情况的工作岗位;对职场了解甚少,缺乏基本职业精神;应届毕业生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磨练,难免有时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3、应聘能力不高

应聘能力不高是目前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商务英语翻译毕业生亦是如此。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应聘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校期间过于注重基础翻译理论知识的积累,缺乏基本的面试技巧,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就业前应聘知识相关培训;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商务英语翻译毕业生在入职前还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学生的就业准备还远远赶不上现实职场要求的变化速度,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即将进入的企业客户群背景、真实商务场景的大致翻译内容、企业文化等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还没有很明确的目标。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提升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业能力策略

1、确定以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提高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业能力,就要明确确定以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复合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良好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能够在商务领域从事口译和笔译工作。复合型翻译人才既要精通一门外语,又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在商务场景中翻译任务,从而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文化交流与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要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就要改革现有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体系,构建合理的以提高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2、构建以提高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第一,“课”、“赛”、“证”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要提高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就业能力,首先就要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入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应该完全打破目前仅限于书面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学习,形成 “课”、“赛”、“证”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赛融合”已经是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一个必然趋势,通过课上所学知识参加职业相关翻译比赛。另外,要清楚地意识到当今社会新知识的发展可谓瞬息万变,在讲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教学内容的传授应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更新,让学生了解学科当前所处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考取翻译相关证书。

第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融合: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实际翻译操作能力必须要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训体系,形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融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可设置仿真商务情景实训室、口译实训室等平台来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实际翻译操作能力。校外实训可以以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等方式开展活动。认知实习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际业务单位的参观、访问、调查和参与简单的业务操作实践,了解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与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培养专业兴趣,增强职业意识。顶岗实习是指学生与实习企业尚未形成就业意向,但由实习单位提供实习岗位,允许学生进行顶岗操作,掌握该岗位的操作技能,在工作岗位上接触真实的翻译材料,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专业实习是指鼓励同学们在假期期间到公司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商务英语翻译业务水平。

第三,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和企业的联系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也可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相应的行业兼职教师和外籍教师的培训和建设;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对教师进行分类的方法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如:外贸组、文博组、服博组、协会组等。通过不同行业和服务类型进行分类,教师们分别负责各自的教学模块,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对提高学生商务翻译操作技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开展以翻译市场需求为基点的就业指导

了解翻译市场需求,分类培养商务翻译人才: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想要高校翻译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提高高校翻译人才的就业能力,就要了解目前翻译市场的需求。按照商务领域中各个市场中的需求,来分类培养外贸、展会等不同方向的商务翻译人才。在了解翻译市场的供求情况的基础上,使高校翻译人才更加适应翻译市场的需求。

了解翻译市场需求,逐步开展就业技巧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翻译市场对我国高校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就要对他们开展相关的就业技巧指导。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应聘技巧的重要性,对面试技巧提起足够的重视。其次,要提高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就业能力,就要了解翻译市场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学术研究,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再次,广泛了解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文化背景,业务方向等,通过对招聘单位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翻译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自己在应聘过程中取得成功的砝码。

[1]刘澎.建构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7):161~162.

[2]宗晓武,周春平.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J].江苏高教.2012(1):97~98.

[3]刘丽玲,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 [J].教育研究.2010(3):82~ 90.

[4]张红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5]吴尚义,路文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2~93.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实训人才
人才云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