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2013-02-15王天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乌鲁木齐830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疆文献

●王天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乌鲁木齐 830000)

1 一体多元化下的新疆文化特点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与8个国家为邻,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的枢纽地带,有着不可复制的人文环境。从远古时代开始,新疆就与中原、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中亚、印度次大陆乃至西亚、欧洲、非洲等地有频繁的交流往来,众多的民族生息繁衍于此,各种族、民族迁徙往来,成为多元文化社会的承载主体。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汉代、隋唐时期官府就对新疆地区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开拓,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突厥文化、唐代汉文化、吐蕃文化、粟特文化不断幅射、渗透到新疆各民族文化之中。[1]与此同时,每个民族都在新疆这片古老传奇的地域上创作了自己的文明,因地制宜将这些文化和信息附着在不同的载体之上,文化典籍、民间美术、乐器、音乐、舞蹈、杂技、习俗等等;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五味俱全的饮食文化,风格各异的民居文化、特色鲜明的人生礼俗,民间医药等民间文化遗产等等,传递着浓烈的文化信息。2010至2011年“新疆历史文献和古籍保护成果展”,先后在乌鲁木齐、北京展出,期间展出了从先秦至明清2000余年间关于新疆的重要文献文物320件,涵盖22种各民族文字的木简、文书、古籍、拓片等类型文献,其中超过半数为现今仅存的孤本,新疆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

2 公共图书馆在新疆多元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中的社会责任

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收藏所有民族文化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让不同民族的每一位读者都在图书馆感受到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认可,平等地获取多元的文献信息知识,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保障各民族读者的基本阅读权利。尤其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文化更具有凝聚人心、安民稳边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因此,公共图书馆在传承和保护、建设一体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目前,新疆地区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03所,从业人员近千人,总藏书量达1210.03万册,年流通人次425.02万人次,尤其在地域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为例,目前收藏各类文献232.89万册(件),其中纸质210余万册(件),包括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锡伯文等5个少数民族语种文献16万册(件);馆藏古籍11万余册(件),其中包括察合台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珍贵少数民族文献920册(件);地方文献 4万册(件),收藏的重点有全疆各地区的统计年鉴、行业年鉴、志书、区志、县志,新疆各少数民族历史概况、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介绍等。在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启动了“少数民族文献联合编目工程”,完成维吾尔文15115种,3万多册图书编目工作,编制了《维吾尔文馆藏书目》;同时新疆地方文献全文数字化工作全面启动,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了新疆影视资源、新疆歌舞、新疆“双语”、新疆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据库;在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古籍方面,开展了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征集和修复工作,完成了《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定级标准》。

但从全疆文献收藏范围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文献信息征集方面,局限于正式出版物和纸质文献,对非纸质文献、非正式出版物、非物质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还很欠缺,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文献开发研究能力、自建数据库能力较弱,区域范围内或跨区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协作协调机制不健全。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3.1 重视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和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少数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是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献。历来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收藏重点。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对“传统馆藏文献”认识的狭隘性,新疆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一直重视纸质文献和正式出版物。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征集中,与当地各出版社建立呈缴、订购合同,自治区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字正式出版物收藏率达到了100%,其他文献来源渠道很少。由于新疆文化载体形式丰富多样,民间收藏很丰富,除了文化典籍以外,非物质文化占据重要位置。在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方面,只依托固定的订购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要拓宽视野,进一步明确收藏范围,将非正式出版物、优秀视听资源、电子资源、学术研究论文、民间文献纳入收藏视野;建立与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民间作者学者、文史单位的联系制度,摸清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另外,应由自治区级图书馆牵头,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成立文献信息资源征集队伍,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征集网络,形成文献传递和交换制度。同时,拿出一定的资金委托当地文化单位或热心者代征集,以加大并拓展民间文献信息资源和非正式出版物的征集力度和有效征集途径。

3.2 加快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和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步伐

目前,新疆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刚起步,地区、县级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多停留在回溯建库、书目数据化阶段,数字化水平较低。而且对文献开发的随意性较普遍,著录数据不规范、标准不统一,难以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需求,使得地方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自治区(省级)图书馆要发挥对全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作用,根据本地区文化特点,科学论证,制定标准,在注重文献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语言表述的多语种性等基础上,制定少数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共建共享的管理规范和著录标准,将特色数据库建设纳入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同时,大力加强区域合作,开发建设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疆域内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3 加强少数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的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少数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研究开发工作,首先对现有馆藏分类整合,编制专题索引以充分揭示馆藏,并对优秀文献进行再造出版,这是对特色文献保存传承的最佳方法。同时要注重对馆外文献的开发利用,新疆文化载体形式多样,形成典籍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多数非典籍载体的文化不易保存,大量口述文化散落民间,不易收集。如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口传文化”占了重要的比重,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 《江格尔传》 《格萨尔王传》,在新疆天山南北、荒漠草原,以民间艺人的说唱形式代代流传。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回族“花儿”也是历史悠久,承传不息。这些靠传承人传播继承的文化遗产,很难纳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行列,在图书馆收藏技术日益先进的前提下,应更多利用拍摄、录音、复制、缩微、数据转化等手段,将民间优秀文化整理研究,并开发成产品。今年自治区图书馆与新疆财经学院纪录片工作室合作,组织专业人员登上帕米尔高原,深入昆仑山区开展《新疆少数民族节日志》 《新疆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的拍摄录制,取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并提升了馆藏质量。

3.4 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新疆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可跨出省或行业形成共同开发研究的领域,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交流、传递、数据库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整理等方面,与地、州、市、县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建立起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的多元文化文献信息交流平台。[3]

同时,加强与博物馆、档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考古等文化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在文献保存、整理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应互相交流经验,互通有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考古等文化机构在文化、文物的发掘与研究中,会形成大量文献,图书馆可以在文献信息资料记录、整理、保存方面发挥优势,共同开拓学术视野,扩展研究空间,以增强图书馆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补充和完善馆藏资源。

[1] 陈旭.论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多源生成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7(4):90-94.

[2] 潘衍.新疆古籍保护成果展开幕[N].人民日报,2011-01-27(海外版).

[3] 尹光华,李海燕.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72-7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新疆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