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南瓜壶艺术造型美

2013-02-15陈晓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筋纹南瓜紫砂

文 / 陈晓云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兴紫砂是我国传统工艺陶中的一枝独秀的艺术陶。造型设计千姿百态,主要分为光素器、花塑器和筋纹器三类。其中所谓的花塑器,紫砂行话称之谓花货,古董文物界称:“像生器,其主要特点是模拟自然界植物、生物等形态,运用圆堆、浮雕、浅浮雕造型并制壶。写生仿真、以捏塑、刻雕、泥绘多种工艺手法进行加工提炼,同时壶流、把、钮也融于一体。花塑器茗壶有单一泥色的塑器,亦有巧色深绘的像生塑器,将整个造型处理得生动优美,形神兼备,极具生活情趣的艺术效果,如壶艺师们各具特色的紫砂南瓜壶。

南瓜这种生长在农村边边角角的植物,这么的皮糙肉厚,这么的不起眼,这么的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一般是农村用来喂牲口的或饥荒时用来填饱肚子的,怎么会走入紫砂艺术的殿堂呢?怎么会在紫砂的百花园中占据一角呢?咱们一起来看看紫砂大师们是如何诠释他们眼中的南瓜的。

生于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的陈子眭可以说是制作紫砂南瓜壶的杰出代表。他制作的《南瓜壶》属自然形之佳作。材质为紫红泥调砂,温润细腻。造型扁平,壶身作八瓣南瓜型,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小圆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为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整体浑然天成,自然别致。整体造型以视觉上的回顾转向来表达自然生机的变化和造型上的整体感,趣味性与艺术性皆达妙境。

当今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双色高瓜壶》也堪称南瓜壶中的经典之作。此壶以紫砂对比泥色制作壶,增加了它的观赏性。壶体用紫砂红泥制作成南瓜状,流、把、钮皆用墨绿泥制作,色泽对比鲜明。器身作八瓣筋纹,盖为四瓣筋纹,底为一捺底,筋纹聚中心底印位置,平口、方肩与盖相扣,大气而有变化。用手工拍制身筒后,以压筋纹方式造壶。一弯嘴为瓜叶卷曲式,壶把自下向上攀升,两旁贴塑瓜枝、叶、蔓、黄花、小虫,瓜柄为钮。这些是创作此壶的壶艺家经过长期观察生态、写生造势、精心构筑而成的,技法炉火纯青,如把精湛的工笔花卉、紫砂花塑器造型与装饰融为一体,千般技艺贵在传神。再如王小龙、高丽君合作的《鸣蝉南瓜壶》,他们用自配的青灰绿泥制作,色泽幽雅,砂质温润。形体以自然仿真的侧卧南瓜为型,一改其正立姿态,以紫砂陶质感产生瓜果肌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整体造型严谨,瓜枝、叶脉分别变化为卷叶的流、攀延的把,覆盖的瓜叶作为壶盖,趋势顺导,生态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卷叶与藤枝布局恰到好处,浮雕与瓜脉协调和谐,壶钮塑作精雕细刻的鸣蝉,与瓜体相呼应,呈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田园趣味,就如巧夺天工一般,给人以大自然返朴归真的纯净美与紫砂艺术的装饰美。

还有邹玉芳的《扁南瓜壶》,它以扁南瓜为壶体,作成筋纹器,嵌盖,瓜蒂为钮,瓜叶卷成嘴,瓜藤成把,瓜体上攀一组瓜叶细藤,并盛开一朵小花。枝叶繁茂,攀须缠绕自然,嘴、把舒展贴体,其间还特意点缀一只七星瓢虫,生活气息浓郁。

大师们的南瓜壶作品就不一一述说了,从这可窥见紫砂制作工艺之精湛,壶艺师们观察事物之细微,用心之巧妙,制作之精良,从他们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精心处置,制作方法也别有韵味,集实用与观赏于一身,把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可见,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它既不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也非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它实实在在地孕育于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生活中,成长于人们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形象的感情中,紫砂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南瓜这种本来不登大雅之堂的寻常物品,经过艺人们的高超手艺和表现手法,却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并在里面占了一席之地。南瓜壶以其朴质成趣,充分表现田园情趣的造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它已成为紫砂长久不衰的题材作品之一。

猜你喜欢

筋纹南瓜紫砂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南瓜灯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紫砂茶壶筋纹器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