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学子的“梦工场”——走进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2013-02-02策划刘倩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8期
关键词:梦工场农业大学养殖

策划:刘倩

文/图:王文龙孙夏江维

毕业季来临,你心中是否还藏着一个未完成的梦,抑或是一个将要实现的梦——创业。大学四年中,你有为这个梦想付诸努力吗?你有不断地储备相关的知识吗?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最难就业年”,创业的话题越来越深入大学生心中,因为在这群青年中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个创业的梦想。

砥砺青春,放飞梦想。

这在四川农业大学并不仅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据了解,该学校为激励和引导更多的本校大学生成就创业梦,特在2009年建立了专门的孵化基地,并在2011年与成都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合作,设立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园”(四川农业大学基地),2012年与雅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共建了“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地的开设,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同时为创业项目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员培训、融资担保、创业基金支持等服务。目前,孵化基地已接纳创业项目100余个,其中成功孵化的创业项目21个。

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以100万创业基金为支撑,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支柱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为学生创业搭建更高更好的平台,使越来越多的川农大学生在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中发现商机,找到创业的着力点,进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又被创业学子们形象地称为“梦工场”。

姜亚强:做个快乐的掌柜

人物名片:姜亚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10级2班学生,三年前创办“二手市场”。

走进位于川农大创业孵化园的“二手市场”,俨然置身于一个琳琅满目的小型超市,书本、学习文具、电子产品、生活用品……各类商品被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我们把毕业生离校时留下的书籍和一些可再利用的物品收集起来,低价卖给需要的在校生,这样不仅能为同学们节省生活开销,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让我们学习经营管理之道,体验其中的乐趣和艰辛。”店长姜亚强介绍说,店员们负责每天统计物品的销售情况,再根据市场需求,统计需要进货的项目,及时反映给店长,由店长负责统筹商品的进销存及结构管理。

说起和自己一起创业拼搏的同学,姜亚强一脸骄傲,“他们都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的当班,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同学带来贴心优质的服务。用他们的话来说,不仅是在销售东西,更是在做好每一次服务。只有同学们满意了,我们才会开心。”

姜亚强出生在新津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在外面打工。他说,自己在这三年的创业实践中也曾遇到过许多挫折,一切都要靠自己不断摸索。最令他难忘的还是第一次收购货物,白天顶着炎炎夏日在帐篷下收购旧书,晚上搬运东西要到九十点,有时大雨来袭,全身上下被淋了个透,回到寝室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天道酬勤。现在姜亚强的二手货市场已经初具雏形,在销售的产品和方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元素,他还打算将自己创业的成果带出川农大,走向社会。他相信,只要有不断努力创业的勇气和信心,自己就一定能会成功。

感言: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创业的机会,也感谢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和团队成员,我们都是最优秀的,相信以后我们会做得更好。

李苗:为梦想勇往直前

人物名片:李苗,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1级1班学生,去年和校友陈方林、曾德彬联合成立了“天勤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班主任的介绍下,李苗结识了和他同样都有创业理想的校友陈方林、曾德彬。经过多次交流商讨后,他们决定共同创业,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他们对市场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和调研,最终选择了黑羽绿壳蛋鸡的生态养殖作为创业项目,基地设在陈方林的老家乐山市五通桥区蔡金镇。去年5月,他们三人共投资17万元加上政府部门扶持的4万元,成立了“天勤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进行绿壳蛋鸡的敞放养殖和鸡蛋销售。他们每两周从学校前往养殖场一次,由陈方林负责黑羽绿壳蛋鸡的饲养工作,李苗与曾德彬负责营销管理,目前已有产蛋鸡1500余只,围网养殖面积达2700余平方米,绿壳鸡蛋已进入乐山家家乐等大中型超市进行销售,并正在申报无公害产品。

去年10月,李苗创业团队的“天勤绿壳蛋鸡生态养殖”项目参加了雅安市首届创业大赛,获得四川农业大学赛区总决赛三等奖。今年5月,他们又成功申请到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资金3万元。

回想一年多来的创业生活,作为项目牵头人的李苗倍感艰辛。尤其是创业初期的那段日子,他每天从早上起床后就一直坐在电脑前,撰写和修改创业策划与申请书,有时忙得来忘了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经常熬夜到凌晨才休息。

据李苗介绍,尽管目前合作社的发展已基本步入正轨,但因资金不足,鸡场的相关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要达到规范化养殖的条件,还急需新修一栋两百平方米的鸡舍,以及消毒室、兽医室、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坑、储蛋室等附属设施。

虽然创业是一个艰辛的历程,但李苗说他会在创业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现在绿壳鸡蛋已在当地拥有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不仅已经供货给乐山市三八商场、家家乐等连锁超市,并进一步打开了华联、重百、人人乐等其他大型连锁超市营销渠道。

感言:这一路走来,正因为有了学校、政府的帮助,才让我们敢于在创业路上踏平坎坷,为梦想勇往直前!

金柳:自信点燃创业的火焰

人物名片:金柳,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0级1班学生,创办宏柳农村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拥有两项国家专利技术。

“只要给我一口沼气池,我就能点燃熊熊燃烧的火焰。”去年岁末,在雅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川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雅安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上,作为12名成功进入决赛的选手之一,来自宏柳农村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金柳,以其激情而又风趣的语言成为了决赛现场的焦点。

“自发热沼气池是在农户现有沼气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需要另外建池,成本低,安装方便,农户也更容易接受。我们想将这种实惠带给雅安的广大农户。”金柳自信而沉着地介绍了她的创业项目:“宏柳农村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农村沼气池的生产经营,公司拥有两项国家专利技术,其主导产品为自发热沼气池和沼气安全限压阀,主要服务于沼气池安装检修……”最终,她的实力折服了现场的评委,以93.4分的最高分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对于自己带来的项目能够获得一等奖,金柳和她的团队都显得很兴奋。“能够得到现场评委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创业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是我们敢于直面创业的艰辛,我们也更期待创业成功的幸福。”金柳说,在两年的创业时间里,她和她的团队都走得很辛苦,大家一起哭过也一起笑过。如今,这个项目已经在重庆市巫溪县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今年7月至今,已经成功盈利15万元。下一步,她们将会把大赛给予的1万元创业基金用于对名山县和雨城区的市场调查,争取公司的产品在明年能够落户雅安。

感言:我们选择沼气,就是选择挑战!愿我们的青春,在激情燃烧的创业中,释放出更多的光和热!

邓超:农村沃土成就创业梦想

人物名片:邓超,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动物医学院2009级学生,成功创办内江盛泰泥鳅养殖场。

当大多数人还在享受大学天堂般的生活时,动物医学院2009级小动医专业的邓超同学就确定了人生目标——创业。

为此,他结识了许多有过创业经历的朋友,从他们那里,他了解到了许多创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将面临的困难等信息和经验。通过参与一些小型创业项目,他还接触到了管理、营销、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2010年暑假,邓超赴各地考察蚯蚓养殖行业发展情况。烈日下,他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晒干,再湿透。很多地方公共汽车没办法到达,他就徒步,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尽管每天只能考察一两个地方,但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渐渐地,他掌握了行业的基本情况,开始着手置办养殖场。

刚开始,租的房子条件极差,晚上老鼠横行,屋漏又逢连夜雨,几乎所有能盛水的工具都被用来接水了。请不起人当帮手,他便自己到养殖场拉牛粪、自己亲自送货、到人力资源市场招工人……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吃过亏,上过当……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他认为坚持就是胜利,放弃就是失败,创业路上的坡坡坎坎一定要跨过去。

终于,在各个方面条件都很成熟的条件下,他依托眉山一所奶牛场,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蚯蚓养殖基地,开始艰苦的创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项目也慢慢步入正轨。

付出总有回报。一年后,邓超收回了投资资金,最高月销售额达到三万多元。但后来因政府开发需要,奶牛场被拆迁,他只得结束了蚯蚓养殖的项目。

2011年底,他和另外几个创业青年因为相同的创业梦而聚到了一起,组成一个创业团队。经过深入考察、反复斟酌后,他们了解到水产行业中的特种养殖近年发展迅猛,而且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所在,大家最终确定把项目锁定为泥鳅养殖,并在内江市建立了特种水产繁育基地,开始着手泥鳅孵化技术和养殖技术的研究。

“项目从无到有,从一个外行到成为繁育养殖技术的专业人员,辛酸只有自己知道。”2012年,是这群年轻人遭遇挑战的一年,7月21日的一场特大暴雨,让许多泥鳅苗毁于一旦,大雨冲走了这一年的收获,损失惨重。

但暴雨虽猛,却没有冲垮他们的信心。短暂的整顿后,邓超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又再次恢复生产,在他们不懈地努力之下,终于突破了泥鳅的繁育技术、乌鱼的繁育和驯化技术,项目筹集资金达二十多万,养殖基地扩大到了二十多亩。

2013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邓超同自己的创业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四川省选拔赛荣获了二等奖。

感言:创业过程充满着艰辛和挑战,也孕育着成功和喜悦。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创业同样如此,我们时刻准备着。

陈文洋:创办广告公司的体育特长生

人物名片:陈文洋,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组建了创想广告快印工作室,从此踏上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回想接到川农大那张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身为农家子弟的陈文洋依旧心潮澎湃:“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上大学的费用是很大一笔开销,每当想起母亲临终的遗愿,想起父亲那被家庭重担压得佝偻的身影和长满老茧的双手,我很是纠结,怎样才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然而,进入川农大后,陈文洋发现大学的世界并不是自己以前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创造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尤其是,他身边有许多同学加入了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让他看到了原来人生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自我奋斗来实现的。于是,陈文洋决定从大学开始他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为了挣学费,陈文洋近乎疯狂地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着各种兼职。他发过传单,做过促销,跑过业务,在这个时间里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学到了很多处事之道,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他还利用假期去摆过地摊,做过手机、电脑贴膜,卖过各种电子商品,卖过泳衣、泳镜,还修过电脑、手机……这些社会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在课堂里、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也由此积累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他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2013年,陈文洋借助学校建立创业孵化园区的机会,组建起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团队——创想广告团队,真正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体育特长生,要创办一个完全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广告公司,仅仅依靠自己的社会经历还不够,为此,他起早贪黑,抓住一切时间钻研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尽管有很多时候他自己也深感身心疲惫,但梦想总是在前方不断地激励着自己,在他的感染下,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整个团队激发了巨大的活力。

“‘创业过程中充满着艰辛和挑战’,现在的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创业真的是困难重重!”陈文洋感慨地说,“但是,有学校创业基地的支持和帮助,有我们团队的智慧和合力,有我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努力,未来一定更好!”

感言:是家境的坎坷激励了我选择为梦想而奋斗,我坚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是彩虹,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相信创业就会获得成功。

后记:

感受榜样力量,凝聚创业激情。在川农大,还有一项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就是定期举办的“创业群英会——他们的故事”活动,邀请创业精英与在校大学生面对面分享创业经历,以此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如2001年毕业于川农大园艺(蔬菜)专业的程小波,在南充顺庆区建成蔬菜大棚800余个,年产值超过700余万元,带动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0年底,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为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四川十大杰出青年的川农大毕业生龙波,创建了四川省第一个猪品牌——普兰克,创立了连锁养猪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而今普兰克品牌价值已超2000万元……这些极具示范作用的创业典型,点燃了莘莘学子们的创业激情,充实了他们的创业梦想,照亮了他们的创业路程,引领着他们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梦工场农业大学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西安航空学院承办航空人才港湾·航空梦工场“总师进校园”系列活动
梦工场动画品牌推介会 《驯龙高手3》要来了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