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型利钠肽对心房颤动患者复律的预测价值

2013-02-02胡法国杨麦广郝篷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3期
关键词:纤颤复律利钠

胡法国 杨麦广 郝篷

房颤的致病因素复杂,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近期, 国内外盛行的导管消融一系列研究表明, 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但不能应用于所有心房纤颤的治疗, 况且导管消融属于有创疗法, 而目前对于基层医院, 室率的控制及抗栓的治疗仍被认为是治疗心房纤颤的基本策略。两种治疗孰优孰劣一直是心血管界争论的热点[1,2]。B型利钠肽是一种主要有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属于利钠肽家属, 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的作用, 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近年研究证明, BNP与房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本文旨探讨B型利钠肽对心房纤颤患者复律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30例, 年龄47~76岁, 平均(62±8.2)岁。排除标准:左房内径>60 mm, 6月内有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甲状腺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心功能NYHA II及以上。患者门诊随访12月, 每1月复查心电图,每3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 平时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头晕等情况, 立即到医院, 并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测量血压了解相关情况。

1.2 方法

1.2.1 BNP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取平卧位时肘静脉血, 2 h内离心取血浆, 30 min内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BNP水平。取BNP水平均数为介值, 分为低BNP水平组和高BNP水平组。

1.2.2 超声心动图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心房内径(LAD)。

1.2.3 观察指标 ①BNP与LAD;②心房纤颤的转复率;③心房纤颤的复发率;④缺血性事件:病死率、心力衰竭、血栓栓塞;⑤住院率。

1.2.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NP的检测结果 Spearman’s相关分析表明, 血液BNP水平与LAD存在明显相关性(r=0.512, P<0.01)。

2.2 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转复率明显高于高BNP水平组(93.33%∶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6.67%∶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6.67%∶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住院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6.67%∶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其发生率大约为1%, 随年龄增长, 发生率明显增加, 常具有明显症状且导致死亡率升高, 是死亡或致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与无心房颤动的对照组病例相比, 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倍, 脑卒中几率增加且需要终身抗凝治疗[5]。

心房颤动时, 循环周期的不规则致心输出量减少, 使得肺动脉楔压和心房压升高。心房容量和压力升高, 从而导致心房增大, 心房发生重构。心房肌的肥厚、空泡样变性、纤维增多、心肌坏死及炎症细胞等, 可促进心房BNP分泌。房颤引起心房肌纤维牵张效应, 引起的心房肌不同步收缩可能在BNP的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血液BNP水平与LAD存在明显相关性(r=0.512, P<0.01), 表明BNP水平能有效反映心房重构、心房扩大。有研究认为, BNP也可能促进迷走神经的活动, 维持了心房颤动, 同时BNP与几种离子通道偶联, 引起了自发活动的增强。房颤发生后, 心房组织很快出现电学及组织学特性的变化, 使房颤更易发生并呈持续和慢性倾向, 且对心律失常药物不敏感, 即“心房颤动致心房颤动作用”[6,7]。

多项研究证明[8-11], 长期应用RASI, 包括ARB和ACEI,以及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左房扩大, 降低左房压, 抑制RAS激活, 最适合应用于高BNP水平组, 有利于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的维持。

本组B型利钠肽对心房颤动复律的影响显示:B型利钠肽的高低有利于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 缺血事件发生率和住院率, 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de Denus S, sanoski CA, Carlsson J, et al.Rate vs rhythm cong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meta-analysis.Arch Intem Med ,2005, (165):258-262.

[2]Testa L, Biondi-Zoccai GG, Dello Russo A, et al.Rate-control vs.rhythm-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mete-analysis.Eur-Heart J , 2005, (26):2000-2006.

[3]Maggioni AF, Latini R, Carson PE, et al.Valsartan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the valsartan heart failure trial(Val-HeFT).Am Heart J, 2005(149):548-557.

[4]Kannel WB, Abbott RD, Savage DD, et al.Eoidemiologic features of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Framingham study.N Engl J Med,1982(306):1018-1022.

[5]Lamassa M, Di Carlo AA, Pracucci G, et al.Characteristics, outcome,and care of stroke associated with atrialbrillation inEurope:data frome a multicebter mutinational hospital-ased registry(The Eurepean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Stroke, 2001(32):392-398.

[6]黄兵, 陈雷, 曹济民, 等.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肌细胞超快速激活钾电流的研究.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7):295-298.

[7]黄兵, 陈雷, 吴学仁, 等.持续性房颤患者右房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变化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5(21):77-80.

[8]顾伟霞.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9):809.

[9]李建平, 孙志刚, 张薇, 等.贝那普利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及其对左房功能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33(1):102.

[10]王树岩, 杨新村, 扬中苏, 等.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1):88.

[11]殷红山.厄贝沙坦治疗反复发作性心房颤动1例.中华高血压病杂志, 2012, 20(7): 684-685.

猜你喜欢

纤颤复律利钠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的临床分析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远程磁导航指导下加强肺静脉前庭消融策略治疗心房纤颤有效性研究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