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的策略

2013-02-02邓永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白板笔者思维

邓永红

珠海市斗门区乾务中学 广东珠海 519170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值得所有教育的参与者特别关注。那么,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采取哪些策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呢?

1 活而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开始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谈谈“直观导入法”和“语言导入法”。

1.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指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影视甚至电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这些内容入手,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例如,在学习种子结构的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观察采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外形、颜色是否一样,然后把种子解剖开来,观察种子的外皮、子叶和胚,从而导入新课;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的时候,笔者将大鱼缸搬到讲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外形、鳍的作用、呼吸等教学内容;在学习有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时,笔者用一段白鳍豚的生存状况录像片段作为导入……

这种类型的导入方式,能最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探求知识的状态。

1.2 语言导入法

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启发,带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方式也是千变万化。例如,复习导入法:“刚才我们复习了苔藓植物,知道它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类比它高等的,有真正的根,也出现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的植物——蕨类植物。”悬念导入法:“假若你是一名法医,你能凭借事故现场的材料来判定其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为破案提供线索吗?学了今天的细胞结构的有关内容,你就能找到答案。”故事导入法:“我认识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都是直发,但是他们却生了一个卷发的儿子,丈夫因此就说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要和老婆离婚,每天非常痛苦。同学们,可以给他什么劝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变异的知识。”谜语导入法:“一个姑娘本领多,天天在家织网罗,织成网罗无事做,专网蚊虫与飞蛾。”解题导入法:“遗传病顾名思义,这类病能遗传,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身边有哪些可以遗传的病吗?”……

总之,好的导入法应该具有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入法的应用不仅仅在一节课的开头,在一节课的各知识段落之间,设计更小巧、精悍、转折衔接自然的趣味性导入,以适应初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易疲劳的特点。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

初中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也就是说,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体验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生物学又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标本等直观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器官时,笔者利用心脏的模型,将心脏的4个腔展示给大家。同时,结合猪的新鲜心脏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与4个腔相连的血管。学生通过实物和模型相结合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既掌握了心脏结构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生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如果只记忆叶片各部分结构的话,对照课本观察叶片的结构模式图就可以了,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建立。于是笔者就利用叶片结构的模型,与课本上的模式图相结合,请学生来自学这部分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既从平面结构又从立体结构来综合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人智力的核心因素,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可见,通过直观教具的应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核心。

3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即所谓的生生互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在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能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这里笔者谈两种合作学习的技巧。

3.1 轮流写作

这是一个简单且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适用于两人、四人或五人小组。在轮流写作中,每名成员都会轮到。例如,在教学“人体的食物消化与吸收”时,笔者让学生写出消化道的组成。笔者事先把消化系统的图贴在每组的小白板上,每个小组有一块白板,小组成员轮流写。第一步,一个学生单独在白板上消化系统图中写出消化道的一个结构;第二步,下一个组员添加上自己的部分;接下来是第三个组员……直到白板回到第一个学生手里。可以多次循环,直到写完为止。然后再叫学生轮流说出各结构的功能,在对学生白板上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也采用轮流批改的方法来进行。

3.2 多边会议

“多边会议”是一个著名的合作学习方法,也是笔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时,笔者布置预习提纲:

1)什么是骨连结?骨连结有几种形式?并举例。

2)关节分为哪几部分?关节的结构具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

3)观察课本P17图15-17,认识人体主要骨骼肌,完成相关表格内容。

4)足球运动员最发达的肌肉在什么部位?说出其中的理由。

5)骨骼肌包括哪两部分?骨骼肌有哪些特性?

6)完成《生物实验册》填写。

因为第一步在小组构建时就已完成,所以在进行第三步前,笔者适时地进行了分工:A组的三组重点讨论第2题,B组的三组重点讨论第3题,C组的三组重点讨论第5题;分配任务以后,各组进行第三步讨论解决问题;第四步教师叫每组的4号学生进行白板展示,写完白板后,再叫每组的2号学生来回答和解释本组的答案。而对于第1、4两题,学生口头回答就行。

4 将课本资源和多媒体结合运用——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生物学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时,因排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杂生理活动,而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尿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血浆的5种主要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蛋白质、葡萄糖)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颗粒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本上尿的形成示意图做背景,做成尿形成的动态课件,即:当血浆通过肾小球时,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颗粒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看到全部葡萄糖颗粒、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颗粒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而从肾小管最终流出的水、无机盐、尿素等颗粒则成为尿液。这种动态过程突出了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使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很好地区分开来,使学生能对尿的形成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5 动手做实验——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的探究实验,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探究。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玻璃上,有的放在硬纸板上,有的放在软软的海绵上,还有的将蚯蚓放在水里。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依靠刚毛的协助,只有在粗糙的物体表面蚯蚓爬得最快。

初一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让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动手做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总之,要综合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创新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学中还要包容多样,鼓励独创,支持新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学习园地才会百花争艳,竞放异彩。

猜你喜欢

白板笔者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老师,别走……
巧用希沃白板 助力英语课堂
巧用白板奏出识字教学新乐章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