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语的运用和思考

2013-02-01李青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新颖性纬度艺术性

[摘要]在阅读教学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了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导读文本,华而不实。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热闹”和“实效”这一关系有时处理不当,会走入导读文本华而不实的误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在导语使用的原则。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运用的方法:由问题导入,由故事引入,由优美情境导入,由社会热点导入。最后如何把握导语的“度”。导语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础,导语设计以文本为纬度,导语设计要以目标的达成为效度。

[关键词]针对性;新颖性;艺术性;归一性;基础;纬度;效度

一、存在的问题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讲读新课之前,不少老师在导语设计上细细揣摩,再三斟酌,其目的就是想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创设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但现在导语的设计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导读文本,华而不实。

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气氛的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让学生动起来”成为新课程课堂的响亮口号。但“动起来”并不等于热闹,热闹并不等于新课堂,如果浮于表面,学生思维没有处于积极状态,那么热闹就可能成为异常闹剧;如果撇开教学实际,一味强调“动”,那样的“热闹”可能是肤浅的、空洞的,是不利学生发展的。而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热闹”和“实效”这一关系有时处理不当,会走入导读文本华而不实的误区。

在听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这样的两个问题设计出现频率最高:(1)找出你感受最深的或你认为精妙的词句,并说说理由;(2)你发现了什么或有哪些疑问?

这样的问题一出,于是乎,学生找、说、评、读,教师永不满足于学生找到的词、句,学生找了一句又一句,找了一词又一词,提了一句又一句,加之交流讨论: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小手举的此起彼伏,老师的肯定表扬一个接一个,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可静下心来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文本内容的理解浮于表面,老师只一味的肯定或表扬,点评不到位,甚至出错。课堂教学中注意了气氛的调动,突显了主体,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深刻解读文本,华而不实。

从第1个问题设计看,这停留在赏析语言这一层面上的活动,学生总能说出一二,课堂气氛易于调动。语文姓“语”,语文赏析语言固然必不可少,但这不是根本,根本在于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透析语言中作者溶注的情感、观点、思想倾向。因为《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人文素养。由此可见,读文本,我们的根本任务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诗意,即作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观点、思想倾向,这就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品味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刻解读文本,读出文字背后的诗意。

从第2个问题设计看,课堂教学的重点由学生的主动质疑生成是否更多地具有偶然性、随意性、不科学性,而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的肤浅呢?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他们能否胜任决定课堂内容的重任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进行这样大胆的尝试,在学生质疑时,扣住学生问题,引导学生二度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围绕新情境设计问题,提醒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注意:①深度要够。对于大多数同学都能一目了然的问题不要设计,设计问题要扣住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要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②角度要新。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立体式进行分析思考。这样既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刻解读文本,读出自我。

如何使学生能够真情投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理论认为,导入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整篇文章的兴趣和态度。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导语设计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将学生的心抓住,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期待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教与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学中,能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体裁、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特点、重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设计新颖而别致的导入环节,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天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语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

导语的内容的针对性需要我们注意三个问题:导语要针对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师设计的导语内容,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背景、情景、情节等,不能游离教学内容太远。否则,尽管非常生动精彩,也是不足取得。导入的设计要针对课型的特点。以讲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以巩固复习所学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引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有的作用。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来设计导语。注意设计出的导语,要使学生能够接受。

2、新颖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语设计的所涉及知识和创设的情境应是大部分学生最想了解而未接触过的。但应注意的是如果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只会偏离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我们可以在语文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同时,教师要根据内容要求和自己的特点,适当变换导课的方法,做到到入方式多样化,对学生才有新鲜感,才能吸引学生。

3、艺术性

导语的语言要凝练、简洁和暗示性。导语运用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喧宾夺主,这要求导语的语言应该从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做到凝练、扼要、简洁。导语不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和歧义而衍生出与课文无关的话题,这就要求导语的语言采取开门见山、温故知新、解释词义、审题入手、启发谈话、设疑布障、引起悬念等各种手段向课文中心靠拢,用暗示性的语言引入课文。

4、归一性

不管语文导语的设计的形式纷繁多样,其结尾的形式必定是一致的,都是由前面的相关内容归一到本课课题中来,让学生的思维过渡到课文的具体学习上来,停止其他内容的思考。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1)由问题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该课的学习目标、研究主题。例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2)由故事引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选用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以开头有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故事及相关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仔细听下去,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往日浓荫蔽日、绿树摇曳的岛上,长满了薇甘菊。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薇甘菊就是生物入侵者,这种可怕的现象正是薇甘菊这种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生物的入侵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3)由优美情境导入

优美的情境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容易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比如《春》这一课,可以设置春的意境——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目新绿。再引入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渲染气氛,调动感情,然后导入。这种导语,学生都被融化在优美的意境里。这优美的意境犹如催化剂,使学生的感情达到空前投入的程度,听起课来,效率也很高。

(4)由社会热点导入

以社会热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能促使学生关注世界,关心社会,关注生命,关注人类发展。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系列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好的导语就像一块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使其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开讲是否成功和顺利,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内创造的成败。因为有精彩的开讲,才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笔者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导语的运用中还要注意“度”。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①导语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础。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导语的目的,无非是搭建引导学生阅读的“桥梁”,因而,导语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现状和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找准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能大而无当,生硬僵化。例如,我在学习鲁迅的作品的时候,导语设计就是从复习检查鲁迅的资料的形式展开的:同学们,对鲁迅我们应该不陌生了,那就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讲讲你了解的鲁迅……同学们讲的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阿长山海经》。

②导语设计以文本为纬度。

由于对文体的理解涉及到读者、时代、心境、情绪等多种因素,所以,作者的原意、本文的意义、读者的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差距会因不同个体的解读而加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语设计的内容应以本文内容位纬度:可以和文体的具体内容相关,可以和本文渗透的情感相关,也可以和作者的创作背景相关。

如在教第四课《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其导语的设计就是从历史时代特定背景入手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透过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深刻的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的导语设计:作家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重见紫藤萝花盛开,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于是写成了《紫藤萝瀑布》一文。经这一导语的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

③导语设计要以目标的达成为效度。

有效教学历年告诉我们,有效教学需关注教学效益,因而更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效度。所以导语设计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要关注其有效性,要注意其设计的形式,可以是“单刀直入法”,也可以是“激情导入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感知水平等去进行设计。如在上《大道之行也》的时候,我就采用“单刀直入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将激发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该如此,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它的美好吧!

好的导语常常就是引导一次解读实践的开端,就是解读一篇课文的入口。导语完了,整篇课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也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好的导语应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的“现场感”。所以导语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意“度”,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它虽是一个细节,但有时往往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作者简介:李青(1982-),女,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新颖性纬度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自我建构与产品类型的调节效应
日本计划将新颖性宽限期延长至12个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基于时空纬度的国内农民工创业研究
常用纬度差异极值符号表达式
《国防专利条例》新颖性标准应当及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