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心得

2013-02-01翁丽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我与地坛教育意义母爱

翁丽雯

【摘要】《我与地坛》节选(第一、二部分)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像是一道深刻的闪电,初读是深邃,再读是明朗。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关键词】《我与地坛》;母爱;生命思考;教育意义

历来,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文时,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母爱”,对于生命的思考却是蜻蜓点水,而课文编者之所以选择这两部分作为教材,除了看重它的美文鉴赏价值之外,恐怕还看重了它的教育价值。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生死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等,显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注意对学生的熏陶渐染。本文试从教师个人的深层次阅读,去体会《我与地坛》中的生命启示,从而带领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心灵感悟,更好地践行本文的教育意义。

有些事情,在你的心里停留了很久,有时候好像已经忘却,却又常在一个始料不及的时刻,倏地蹦出来,抖落一身的灰尘后便如一道闪电般,要彻头彻尾地释放出它的能量与热度。常常是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个想法,从它的产生到实践,总会花费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总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完成它的历程与使命。第一次读《我与地坛》还是在三年前,它是一篇教材,我是一个教师,关系很简单,它是一个任务,我要完成它。在教参的牵引之下,带领学生体会史铁生那残缺的身心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母爱,而对于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不敢也不知如何解读。就像匆匆走过的路人,看到一件可心的物品,却又没有时间停下来细细把玩,那一丝的遗憾常常在梦里飘浮,却总是在现实里被忽略。再读《我与地坛》,那一个个朴素的文字是掷地有声,一粒粒地在我的心里碰撞出如古殿檐头上的铃铛般清脆又古朴的响声。

史铁生——一个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他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遇上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他再也无法用脚去体验大地的温度,体会行走的乐趣。而此后的岁月,他一直与尿毒症为伴,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由一位蓬勃的青年变成瘫痪的病人,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深刻的作家,他这不对等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张力。他经历了许多肉体的磨难,却获得了精神的丰满;不一样的人生,也让他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母爱;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对于生和死的思索的确是透彻,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的关切。他独到的见解早已让众人咋舌,然而在此我却不想再讨论这个永恒的谜语。史铁生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痛苦的轻描淡写、举重若轻。明明是一种不堪以负的沉重,字字句句却飘然若轻,就像枯黄的叶子飘落大地时的自然和必然,平淡和熨贴。落地无声,却隽永非常!用文学的语言,你可以称他为“零度风格”,而我要说的是,他语言的娴熟倒还在其次,更让我佩服的是他面对生命苦痛时的举重若轻。有时候,浊浪滔天、排山倒海的大张旗鼓的阵势,倒还不如一幅平淡的表情、一个平和的眼神、一段平静的叙述。

你从《我与地坛》里读出了“宿命”吗?其实史铁生又何曾逃脱凡夫俗子的窠臼!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当生命地苦难袭来,沉重得让你窒息的时候,将责任推给上帝是一种高明,是一种坚强,是一种解脱!而自己倒可以轻装上阵了。

其实,相信宿命,反而是对生命的坦然,苦也好,甜也好,都是人生应该承受的,只是不要走入颓废与消极的漩涡。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而我又在思考:“它”只是古园吗?或者是“上帝”的化身?还有那个“园神”呢?看到这些语句,我宁愿相信,史铁生在园中并不是逃避,在内心的最深处,他是毅然地与上帝长久地对视与对话!抑或是谈判?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看到这些语句,我可以确信,“上帝”和“园神”是史铁生迷茫与绝望时见到的一丝光亮,但它们从来不是史铁生的主宰。哪怕是一种撕裂的疼痛,哪怕是一种揪心的无奈,史铁生一直用他并不刚毅的目光的逼视着“上帝”。

“上帝”在这样逼视中,无言……

而我们,在这样的强大内心面前,沉思……

猜你喜欢

我与地坛教育意义母爱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