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2013-02-01黄向权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情节人物作文教学

黄向权

【摘要】我认为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从写实作文向艺术作文转变,从简单内容型作文向复杂型转变,从主题思想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具体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各方面指导学生从艺术美的角度创作,力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得到写作水平的质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节;人物;环境;语言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人的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初中生思想活跃,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作文水平应得到更大的提高。老师在教学中,平时的指导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认为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从写实作文向艺术作文转变,从简单内容型作文向复杂型转变,从主题思想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具体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各方面指导学生从艺术美的角度创作,力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得到写作水平质的提高。具体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作文是艺术创作,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其次,要学生注意文章的情节美。第三,要学生写出文章的人物美。第四,要学生写出语言美。第五,要学生写出文章的环境美。第六,要学生写出文章的结构美。第七,要学生注意模仿美。第八,要学生注意创新美。

一、好的文章是成功的艺术创作,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再现

有些初中生老老实实写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朴实无华,虽有真实,但不够感人;有些学生抄袭成风,只不过是徒劳无功。他们其实是没有认识到作文是艺术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没错,作文的素材是真实的。怎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让别人愿看、想看,甚至有回味呢?老师这就要提醒学生:要对真实的生活素材加以艺术创作,才是作文的原意。个别学生不理解:“老师,小说才讲虚构,难道你要我虚构作文吗?”其实,这是误解。作文不是个人内心活动而已,而是要写出来给大家看的,不加修饰怎么行呢?就像一个艺术家登台表演一样,浓妆艳抹需要,淡妆无痕也行嘛。不化妆一下就登台怎么行呢?如果浓妆艳抹是小说的话,淡妆素裹就是作文了。因此,有了感人的生活素材后,还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写出来的才是好作文,才能感染人、影响人、激励人。

二、引导学生要注意文章的情节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平平凡凡地叙事只会令人索然无味。古代一位才子给别人的贺寿诗就很有说服力:“八十老媪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寿星。”虽然是短短的四句话,却出现两次突兀,令人一怒一喜,一惊一悦。真是构思巧妙,回味无穷。很多人喜欢看电视连续剧或武侠小说,其实它们都是每到紧张、惊险的时候,就是请看下回分解。令人欲罢不能,又爱又恨。又如杨朔的《铁骑兵》:被敌人冲散的八路军小队骑兵,走了十几天不熟悉的地方,人困马乏之际,看见一条“不过半里宽”的河,便“毫不迟疑”地走下河去。确实过河不去了,又“跑了半夜”,来到一座城,不管三七二十一“朝城里放了一排马枪”,使城里大乱。后来才知道,过的是黄河,城是敌人的大本营包头。充分展现了八路军骑兵“铁”的个性,颂扬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文章虽短,引人入胜。

三、指导学生写作要注意人物美

有些学生认为不是每个人都美,我怎么能写出美来呢?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外貌美的人自然好写美,外貌丑的人更可突出其心灵美。把美的人写得更美些,把丑的人写得更丑陋些,更可突出主人公的美。古人孟郊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自然美得令人千古难忘。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中,山野梨花的洁白与梨花姑娘的高尚更是相得益彰。又如茹志娟《百合花》中拖毛竹的小伙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军装”,朴素得不得了。不愿借被子的小媳妇,私心杂念是有。但一个为群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为小军人献出了唯一的被子。他们的精神像百合花般纯洁无瑕。美得令人落泪,美在无声中得以升华。特别是在长征中的红军将士,个个衣衫破旧,饿得面黄肌瘦。如果我们亲眼所见,会以为是讨饭的部队,但在毛主席的笔下,却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使我们看到的是英雄的部队,个个是令人景仰的革命战士。

四、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注意语言美

语言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桥梁造得好,容易使读者走进作品,与作品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语言美首先要多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要注意长短句的配合;还要适当用上押韵;最后还要写出音乐美、图画美。

语言美要多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朱自清教授的《春》是最好的例子。整篇文章几乎都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写成一幅热闹的人间美景:“春天的脚步近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是调皮的小孩“钻出来”,桃、杏、李是竞奇斗艳的美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使人读起来如临其境,美不胜收。

长短句的配合使人读起来有节奏的美感,激起阅读的兴趣。不注意长短句的配合,就会使读者如坐火车,平平淡淡。因为坐火车时火车前进的节奏几乎一模一样,很快使人昏昏欲睡。《春》文中不会这样。如文中一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农民,披着蓑戴着笠。”这种有长有短,时快时慢的节奏,读来颇有韵味。

还要适当的押韵。有些学生认为诗歌才要押韵,写普通的文章是不是多此一举呢?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押韵也有一份小小的功劳。因为诗歌读起来易记易诵,荡气回肠。现代文章能用上押韵应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像《春》文中:“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一个押ang韵,紧接着押ong韵。行文不是矫揉造作,而是顺其自然,读来又有诗的味道。这是教师必须强调的:我们不是为押韵而押韵,而是行文中尽量能用上押韵最好。如果写得能像歌词一样,那真是说得比唱得好听了。

语言美还要写出音乐美、图画美。如《春》一文中: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简直就是一组交响乐。“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那就是一幅雨夜图。短短的行文中,又有美妙的音乐,又有如诗的图画,真是美不胜收。

五、作文教学,也要学生写出环境美

环境的描写对衬托故事情节的变化,主人公的形象、内心活动很有帮助。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中,为了写年少英俊、勇敢的闺土,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而为了写苍老、麻木的闺土时,又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景美人美,景淡人惨,一样的美。真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快意事情的时候,天气可能不一定很好;而发生许多悲惨事情的时候,也可能是丽日蓝天。作为写作文,可不是写新闻报道。我们完全可以描写特定的环境来衬托主人公的喜怒衰乐。如写主人公快乐时,是蓝天一色,鸟语花香。写主人公悲惨时,是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这都是典型的写法,值得学习。其余千姿百态的心理,就有千变万化的景物。这就要学习不断去揣摸,不断去练笔了。

六、作文教学中,还要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美

文章的结构千变万化,但不管是什么结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突出重点。不管是几万字的长篇,或是短小的精品,如果内容写散了,不能突出重点,就不是好文章。就像一次宴会,只要是聚光灯总是对准主人公,宴会的其它程序是否合理,就显得无关紧要了。有一届学生,我在初二上半学期教完第一单元《巴东三峡》等四篇写景文章后,要学生写一篇游记。因为我所在学校就在霍山风景区附近,所以很多学生就写游霍山的文章。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写好,为什么呢?原来,霍山风景区的景点较多,奇石美景不少。大家写的时候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处处落笔,写得很辛苦,但令人很不满意。因为文章写散了,不能突出霍山的特点。后来,我要求学生为突出霍山的特点,要抓住霍山美景奇石的两三处景点来作细致描写就可以了,其它可以简略带过。有个叫黄镜波的同学听了我的分析以后,立即改写,第二天便把修改好的文章交给我批改。我看他能够突出地围绕酒瓮石、唱歌径、船头石这三处景点来作重点描写,文采也较好。当即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公开评讲、表扬。这在提高全班同学写作水平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七、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注意文章的模仿美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作家、文学家不可能是天生的写作高手,都必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成就新的高峰。我们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提高?我想大家也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就是必须努力模仿名家、名作,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如我在教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后,要求学生模仿马丁·路德·金的写法,结合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实际,写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团结各族人民的意识,又提高了大家的写作水平。学完刘亚洲的《给儿子的一封信》等几篇写信文章后,我又要求学生模仿几位作者的写法,结合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学生的艰难处境,写一篇《给汶川同学的一封信》。结果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说明精心组织学生模仿范文写好习作,确实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

八、写作教学,最后还要学生注重创新美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灵魂,写文章当然不能例外。教育界老前辈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具体的写作上,可以用上合理的联想与大胆的想象。联想是写作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而想起相关的概念。联想实际上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表象的一种重组,在思维中把割裂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重新联系起来。由于事物存在多种属性,不同事物中只要有一种属性相似或相同,我们就可能通过联想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其实在生活中,特别是在碰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意外情况时,善动脑筋、善于灵活地变换思考角度,运用相似联想不断地变换思路,发现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就能柳暗花明,转入佳境,得到有益的写作创新思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为了说服当时君王而写出的寓言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如《南辕北辙》、《掩耳盗铃》等,都是用平凡的事实,通过联想,阐明深刻的道理。我们学生要使自己的习作脱颖而出,就要创新题目,吸引读者的目光;要创新立意,避免人云亦云,老调重弹;要创新内容,把平凡的东西,写出不平凡来。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本人经常对学生强调以上的八个要求。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组成短文与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情节人物作文教学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