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动物熟语对比分析

2013-02-01阿鹏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对比隐喻意象

阿鹏涛

【摘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选择不一样的词语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特定的思想感情与某一动物联系起来,很多动物熟语就会有特定的意思。相似的生存条件会使汉英熟语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是不能忽视、值得探究。

【关键词】动物熟语;对比;对应;意象;隐喻

一、熟语的概念和出现原因

在英汉词汇系统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的固定语句,这些固定语句结构紧密,言简意赅,具有独立的造句功能,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我们把其统称为熟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动物熟语也是其中有关动物的一些熟语,经常在生活中出现。

由于不同民族在社会习俗、文化心理上不同的特点和语言结构的差异,熟语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也不尽相同。熟语是语言在长期习用过程中的产物。熟语的结构比词复杂,表义容量大于词,带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具有超越一般词语的表现力和独特魅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象引发不同的联想。两个有关联的语言意象在民族这个层级上又会有大不同,如果他们属于不同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概念意义,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定义,这种意象只有在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之下才会展现符合民族心理的恰当意义,这就属于语用意义的范畴。一个民族世代生存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生态条件等,都是塑造一个民族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而一个民族的心理自觉、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加深正是熟语产生的重要基础。

二、汉英动物熟语的对比

因为汉英语的一些相似性,一些动物熟语在汉英语中不仅结构一致,内容也相符合;也有一些动物熟语在表现形式上不甚相同,但其所蕴含的信息却是相同的;汉语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动物熟语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表达,不管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在意义上,他们拥有自己特殊的意义,分别表现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

1.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的动物熟语

(1)一些动物熟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不仅结构一致,内容上也相符合,例如:

血浓于水Bloodisthickerthanwat-er.

混水摸鱼fishintroubledwater

水滴石穿constantdroppingwearsawayastone.

(2)某些动物熟语是从其它语言中借来的,这些借来的熟语应用很广泛,逐渐变成这种语言的一部分,有时连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都意识不到这些词是从别的语言中借过的,例如:

一石二鸟killtwobirdswithonestone(汉语从英语中借鉴)

披着羊皮的狼awolfinsheepsclothes(汉语从英语中借鉴)

黑马darkhorse(汉语从英语中借鉴)

纸老虎papertiger(英语从语汉中借鉴)

我们能看到汉英语中确实存在极为相似的的动物熟语,他们不仅形式、字面意义相同,隐含的意义即文化的内涵也相同,但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的动物熟语各属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2.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有一定关联的即半对应动物熟语

(1)一些动物熟语在自身意象构成上不同,但蕴含意义却几乎一样,例如:

露出马脚letthecatoutofthebag

像热锅上的蚂蚁likeacatinhotbricks

对牛弹琴likewateroffaducksback

(2)一些动物熟语有相同的模样,但其解释不同的意义或内容,运用也大相径庭,例如:

轻如鸿毛aslightasafeather

一丘之貉birdsofafeather

“Aslightasafeather”常形容一件东西非常轻。“轻如鸿毛”却很少形容事物的轻重,不常用在口语中,只是在书面语中形容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为非正义的勾当而失去就可用“轻如鸿毛”来形容。

“Birdsofafeather”指有某些方面些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只要他们拥有相同的性格,无论好坏。“一丘之貉”形容一群无耻之徒在一起,常有批评之意,是一贬义词。

(3)有些动物熟语由对等的词语构成,也表示一样的意义,但是却包涵着不同的寓意或感情色彩,例如:

亡羊补牢lockthestableafterthehorsewasstolen

人要衣裳马要鞍finefeathermakesfinebirds

“LockthestableafterthehorseWasstolen”表示尽力避免损失,但已经来不及了。而“亡羊补牢”意为现在采取措施,“为时未晚”。

“Finefeathersmakefinebirds”表示好的外表和穿着打扮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才能和素质,极具讽刺意味。而“人要衣裳马要鞍”是说好看的衣服看起来更好,鼓励人们让自己穿着打扮更加漂亮。

3.汉英两种语言中非对应的动物熟语

汉语中由相当数量的动物熟语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表达,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拥有自己特殊的意义,分别表现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

(1)有些动物熟语在这两种语言中几乎用的是对等的词语,但是他们的文化意义却是彻底不同的,例如:

狗咬狗dogeatdog

一只白象awhiteelephant

“Dogeatdog”指同类之间残酷无情的、尖锐的竞争;而“狗咬狗”说的是坏人为了不正当的利益而发生的恶斗,表达轻蔑的意思。

“Awhiteelephant”指的是某种能够带来利润,但最后却无任何价值的事物。而在中国,“一只白象”只是一种动物,白颜色的大象,我们所见的商品中还有“白象”作为商标的,英语国家的人看来就匪夷所思了。

(2)许多动物熟语在另一语言中根本没有对应,就是每个字也不对等,例如:

getonesmonkeyup发脾气

狗急跳墙dosomethingdesperately

三、从不同语言的族群看汉英动物熟语的意象

动物熟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各种人们自身的感觉和感情,它们和由动物引发的一系列的联想一起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特性。

人类想象中的许多动物(如龙dragon,风phoenix)和现实中的动物(虎tiger,马horse,狗dog)都有其特定的意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好坏不

1.传说中的动物的意象差别

龙是汉民族的图腾,是汉民祖先伟大的创造。龙被认为能腾云驾雾,掌管雨雾风雪,能够带来吉祥,如带有“龙”的一些词语“龙王”“龙的传人”,同时龙也是权力的象征,如“真龙天子”“龙袍”“龙体”“龙颜大怒”等。其他的还有很多,龙马精神,龙头老大,龙争虎斗,画龙点睛,望子成龙,鲤鱼跳龙们,龙游浅水遭虾戏。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对龙的敬畏、崇拜和喜欢。

但对西方人来说,dragon常象征着罪恶和恶人。在他们的意念中dragon是一种凶恶的野兽,能够喷火,并且常是三到九个脑袋,所以我们的成语“望子成龙”在西方人听起来是荒谬的。英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贝奥武夫》讲的就是一个能够杀死恶龙的英雄。

2.现实中的动物的意象差别

狗和许多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都有着亲密的关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狗”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远古的先民将其驯化之后,一直是人类忠实的伙伴。但是文化的不同还是把狗看得不同。在汉族人的眼中,仿佛看到的多是狗的缺点,如“摇尾乞怜”,这个在西方人眼中可能更愿意看作是友善可爱的动作,汉民族则情愿将其同谄媚联系在一起。“topdog”“bigdog”“luckydog”“slydog”等,这一系列带“狗”的英文熟语在中国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怎么能用狗来形容一个人好呢?而汉语词熟语的“狗腿子”“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就感到惊讶了,如此忠实的朋友竟会是如此的待遇?

另外许多动物由于其形象和习性,汉英语言圈里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老鼠”“羊“虎”“狼”“牛”等。但就只因形象的话,“蝙蝠”就成了另类。英语中蝙蝠往往被赋予邪恶的形象,古老的吸血鬼传说永远离不开蝙蝠的陪伴,而在中国由于蝙蝠的“fu”与幸福的“fu”在读音上的相同,竟成了春节年画中不可或缺的形象。

3.从比喻的角度看英汉熟语

人们总是通过自己对动物的感官印象来给动物下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隐喻是人们联想过程中描述动物的重要手段。而动物熟语也通过这一手段在语言发展史上一步步形成。

(1)一样的喻体和一样的比喻义

人类不同族群的习惯和生活条件,取决于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和全社会的文化背景。这些东西存在并一直影响人们对外物和自己的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都不同,甚至包括宠物。但我们仍然能在动物熟语中找到令人惊叹的相似点,甚至词的功能和翻译都一样。在这两种语言中,一些动物熟语在本体和喻体的选择上似乎达到了某种默契,例如:

如狐狸般狡猾ascunningasthefox

轻如鸿毛aslightasafeather

胖的像猪asfatasapig

在家如狮,在外如鼠alionathome,amouseabroad

(2)不一样的喻体一样的比喻义

使用比喻时,本体不同,但比喻的效果却一样。仍是由于各种生活条件的不同,特别是地理条件,英汉语言环境下的人分别生活在地球不同的位置,而世界上其他物种的分布也取决于地理环境,所以在汉英熟语的隐喻中有时,本体的动物不同,而喻义却相同,例如:

像落汤鸡(鸡-rat)likeadrownrat

吹牛(牛-horse)totalkhorse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Betterbetheendofadogthanalion

(3)没有对应的比喻

有许多比喻仅存于一种语言,因为有些生物只引起了一种心理素质民族的共鸣,例如:

天鹅之歌,最后的作品Swansong

费九牛二虎之力makemorethanhumanexertions

铁公鸡stingyperson

四、结语

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轨迹,造就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使用族群不同的文明和文化,这就注定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对待动物,并创造与之相联系的动物熟语,而它们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情感内涵。这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但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从关联程度、现实、意象、比喻等方面去探求其原因时,不难发现这两种语言中动物熟语间的奥妙,学习它们,理解它们,正确使用它们,我们将更多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宝藏,从而减少两种文化交汇时不和谐的碰撞。

猜你喜欢

对比隐喻意象
《活的隐喻》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